邵惠清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室收治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护理总满意率为45.45%,投诉率为10.91%;个性化护理组护理总满意率87.27%,投诉率为0。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个性化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方式、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护理内容、护理质量总评分均低于个性化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消极心态,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应该在护理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 急诊患者; 个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75-02
急诊科室的患者大多是重症且病情危急的患者,救治护理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危。急诊科的医疗服务工作一直是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护理作为其中一部分服务质量受到高度关注[1]。临床实践发现,急诊患者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2]。为了提高急诊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笔者所在医院开展本次研究,主要是对110例急诊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分析护理结果,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10例,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后列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是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每组55例。常规护理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1~59岁,平均(41.67±8.29)岁;胆结石15例、阑尾炎9例、消化道大出血18例、脑外伤6例、骨折7例。个性化护理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4~55岁,平均(40.32±6.40)岁;胆结石13例、阑尾炎11例、消化道大出血20例、脑外伤6例、骨折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指导用药,观察用药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给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处理护理中出现的并发症等。
1.2.2 个性化护理方法 收集患者治疗资料,将患者根据病症分为胆结石组、阑尾炎组、消化道出血组、脑外伤组、骨折组;根据患者资料制定专属每个患者的护理方案,护理方案包括饮食护理、卫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以及饮食禁忌指导患者进食,不影响疗效的同时保证患者营养充足;卫生护理包括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和病房环境卫生护理,指导患者漱口或给予口腔护理3次/d,保持口腔卫生,协助患者擦脸、擦澡,保持患者身体清洁卫生;病房环境护理时保持环境幽静,适合休养;房间内温度、湿度适宜;病房空气流通性好;绿色植被摆放整齐;病房内桌椅摆放整齐;用药护理主要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指导服药等;并发症护理时胆结石组患者主要预防胆道感染、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阑尾炎组患者预防粘连性肠阻梗、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失血性休克、腹膜炎等,脑外伤患者预防脑出血、脑水肿、脑疝等,骨折患者预防压疮、切口感染、静脉血栓等;心理护理即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发现患者的相关疑虑,帮助患者答疑解惑;通过沟通发现患者的负面心理问题,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减少患者的压力以及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恢复信心;健康教育主要是给患者普及相关病理知识以及预防措施,增加患者对病情的认知,丰富患者预防措施[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投诉率,用护理满意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及投诉,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投诉率=投诉例数/总例数×100%;(2)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3)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用护理质量调查表评估两组的护理质量,各项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18.0统计分析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率和投诉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护理总满意率为45.45%,投诉率为10.91%;个性化护理组护理总满意率87.27%,投诉率为0。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个性化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常规护理組护理质量整体水平低于个性化护理组,护理方式、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护理内容、护理质量总评分均低于个性化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入院治疗与护理密不可分,护理质量影响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恢复进程。急诊室是医院各个科室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室患者共同特点是发病急、病势猛,病情变化发展迅速,这些因素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5]。提高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失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投诉的发生。
本次笔者所在医院研究,通过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的110例急诊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结果,分析急诊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为后期提高急诊患者护理质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为个性化护理组护理总满意率、投诉率、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总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对急诊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护理投诉,护理整体效果显著。急诊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时,根据患者资料制定专属每个患者的护理方案,护理内容针对性强,护理内容全面,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以及饮食禁忌指导患者进食,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质、促进恢复;个人卫生护理保持了患者口腔、身体的卫生,减少了病菌感染,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保持病房环境幽静,温度、湿度适宜、病房空气畅通、植被等摆放整齐,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而且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指导服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突发事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并发症护理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分组,根据分组情况预防胆结石、阑尾炎、消化道出血、脑外伤以及骨折治疗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并发症预防全面,针对性强,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进程;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有助于缓解患者内心抑郁状态;帮助患者调整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助于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改善患者心态,有助于帮助患者增强恢复信心,提升了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通过健康教育给患者普及相关病理知识以及预防措施,增加患者对病情的认知,丰富患者预防措施,有助于增强护理内容的全面性,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6]。常规护理只对患者进行基础的卫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护理内容不全面,患者护理满意度低;并发症护理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不显著;缺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焦虑、抑郁、悲观,患者护理配合度低,影响护理质量,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整体效果没有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7-8]。
综上所述,急诊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护理方案内容全面,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并发症护理针对性强;心理护理时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态,有助于增强患者恢复信心。护理整体效果显著,患者满意率高,该护理方法可以在护理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冬影.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150-151.
[2]王连竹.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0-41.
[3]范晓霞.舒适护理对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58-159.
[4]姜秀,孙志书,黄影.浅谈急诊科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158-159.
[5]萧佩仪,张桂芬,何艳梅.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J].现代医院,2012,12(2):132-135.
[6]李金慧.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93.
[7]倪俊霞,汪学芹.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4-95.
[8]孫波.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流程中实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