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度学习的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辨析

2019-09-17 08:28张红志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高中数学

张红志

[摘  要] 核心素养需要深度学习的支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需要关注其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 当前评价体制之下,深度学习指向工具理性是必然的,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深度学習又不只是为了实现考试评价的工具性需要,还应当满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学科认知、实现自我效能提升的人文需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工具理性;人文理性

在我国发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这一报告发布之后,核心素养立即成为基础教育界的最热概念之一,与之相匹配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成为热门话题. 高中数学作为所有学科中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历来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中被高度关注,而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引发了人们思考. 非常有意义的是,在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思考过程中,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指向了深度学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保证与具体途径. 也因此,深度学习的研究更加热门. 笔者梳理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发现主要见之于信息技术、综合教育与学科教学三大领域,这是可以理解的,深度学习原本就是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中提出来的,迁移到教育领域之后,才为教育教学研究者所重视. 而在研究的过程中,一种隐隐约约的倾向也逐渐浮出表面,笔者以为必须引起重视,这个倾向就是对深度学习的认识问题. 明确这一问题,其表述即是: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是应当秉承工具理性思路,还是人文理性思路?文章试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工具理性是深度学习研究的自然取向

工具理性意味着教学者的工具性取向,工具理性是教师生存的基本之道,没有工具理性,就应付不了当下的评价关. 在工具理性取向的教学中,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思考:站在课程的角度,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思考数学教学,思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让教师对数学课程有更为立体的认识. 一般来说,工具理性驱动教师思考“如何教”,而价值理性驱动教师思考“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更好地教”等问题[1].

教师将任何一种教学理念置于工具理性之下,这是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课程改革十余年的探究中,课程改革理念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课改理论脱离实际、专家培训没有用等……这实际上就是工具理性的产物. 核心素养以及深度学习作为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作为映射教学中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理论,会不会也遭遇这样的窘境,必须重视. 这里不妨结合教学实例看看工具理性取向下的深度学习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在“复数”概念的复习中,考虑到学生对复数新课学习中可能存在认知上的困难,于是笔者设计针对复数的代数形式与几何形式进行分开复习,以让学生在对复数的代数形式与几何形式的深度思考与问题解决中,进一步理解复数并尽量形成类似于有理数、实数那样的比较稳定的认识. 但结果发现,学生仍然习惯于选择代数形式表示,甚至不少学生都认为对于复数设成z=a+bi(a,b为实数)的形式,好像很多题目都能解出来. 言下之意实际上就是复数没有必要设成几何形式……很显然,学生在不知一觉当中也形成了一种基于解题需要的工具理性,他们深度学习的结果不是为了拓展或巩固对复数的全面认识,而是看对解题是否有效. 如果有效则是好的,这样的工具理性再明显不过了. 而学生的这一取向实际上是受教师与考核制度影响的,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很少有教师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去进行“一题多解”“多题同解”的题目了,因为这样太耗时间,虽然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解决一类试题拿分无益.

尽管在应试的压力之下,这些自然选择有些无可奈何,但考虑到核心素养非为应试而生,核心素养是为学生的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服务的,因而对核心素养、对深度教学的理解,也要跳出现有的视角,建构新的理解与认识.

深度学习更应当坚持人文理性的思路

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对,人文理性更强调历史中的人在经历历史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推动历史进程的动力.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来看,从深度学习研究的初衷来看,它们都不应当只坚持工具理性的取向,更多的还要倾向于人文理性. 对此,有人作出这样的判断:当作为承载人类理性精神的科学技术无限放大其力量时,其将囿于工具理性的必然转向而陷入自身的异化,从而给人类幸福生活带来诸多困境. 因此,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高地,我们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以人文觉醒的价值理性超越工具理性,追求属于人类的真正幸福[2].

具体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深度学习更应当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构、反思与应用;更应当重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之后形成的数学符号向生活所需要的具体元素的转换,即所谓学以致用;更应当重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数学的意义、数学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尤其是此过程中学生形成的自我效能的提升.

在上面所举的“复数”概念的复习中,笔者基于深度学习作出了这样的改进:

其一,让学生去比较复数的代数形式与几何形式的优缺点. 比较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过程,是深度学习的最基本的操作方式. 此环节中,学生比较的依据就是同一复数的两种表现形式,比较的过程存在于利用复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之所以选择相对简单的问题,是想让学生在巩固复数基本概念理解的同时,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复数的两种形式的关注与比较上. 通过比较发现,复数的代数形式肯定要比几何形式更抽象.

其二,让学生反思为什么自己更习惯于复数的代数形式. 这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自然也具有相应的学习深度. 学生通过反思发现,其实自己在复数学习的过程中,从开始建立复数概念,到后来较长时间内的用复数知识解决问题,所用的都是代数形式,也就是使用时间决定了自己的学习潜意识. 而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学生是非常惊讶的,原本好多学生所归因的代数形式更简单、好用其实并不成立,而有了这一意识之后,学生在遇到复数问题的时候,反而有一种运用几何形式的思路,因为他们有平衡复数两种形式的心理需要.

其三,让学生反思复数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难点. 这个难点其实是指向学生的认知的,学生在复数学习中自然會有困惑,但由于没有整理困惑并寻找原因的意识,而课堂上通常又没有这样的时间与空间,因而困惑的解决都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复数的整体认识. 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后,笔者专门开辟时间让学生整理,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复数的模成为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之一,而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只将复数的模当成一个代数公式机械记忆、机械运用(运算). 而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笔者就设计了若干个具有阶梯性的复数问题,让他们逐个解决(需要用到复数的模),在解决的过程中,他们对复数的模的认识就比较清晰了,这就实现了皮亚杰所说的“从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不那么初级的结构”.

面向评价需要的深度学习理解与实施

以上三个努力,是复数复习过程中能够体现深度学习特征的三个环节. 在这三个环节中,笔者以为做到了当前评价体系与核心素养培育以及深度学习要素之间的较好的平衡.

高中数学教学不可能忽视当前的评价需要,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更要瞄准考试进行复习.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同这样的判断:高中数学复习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追求艺术性;既要使学生通过有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要指引他们在参与复习活动的同时经历着认知体验、思考交流、互动合作、总结反思的复习过程[3].

这虽然不是直接面向核心素养培育而言的,但结合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却可以发现这样的要求比较中肯. 对于高中数学一线教师而言,面对核心素养培育需要,以及考试评价的需要,最佳的选择就是面向后者去努力实现前者. 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不影响应试的情况下,更好地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真正对学生成长比较关注的教师,应当注意到深度学习的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平衡,并尽可能地将重心向后者偏移.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关注深度学习的工具理性,同时更要关注人文理性,这样才能真正面向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  蒋先璨. 数学课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辨析与实践反思——以初中数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2018(5).

[2]  付艳艳. 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与人类幸福的人文觉醒[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4):4-5.

[3]  张书红.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复习策略例谈——以必修二《直线与方程》单元复习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6):230-231.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高中数学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