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佛寺园林中宗教信仰对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

2019-09-16 14:13程哲炀姚杰杨天娇陈子滢曾真李霄鹤兰思仁
湖北林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植物配置

程哲炀 姚杰 杨天娇 陈子滢 曾真 李霄鹤 兰思仁

摘要:通过对福州地区8所寺庙中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研,设计问卷分别以寺庙内僧侣和游客为对象进行数据收集,探索宗教信仰对福州佛寺园林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佛寺园林植物景观总体评价一般,存在植物多样性偏低、植物层次结构单一、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最后分析僧侣和游客两类人群的不同需求,提出丰富植物种类,增加寺庙植物总量;补充相关植物品种,烘托佛教意境与场所文化;明确受众人群,打造合理植物景观空间布局;依据不同区域的景观功能特点提出植物配置模式及树种选择推荐等策略,以期能为未来福州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寺庙园林;宗教信仰;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S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5-0054-07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us Belief on Plant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in Fuzhou Buddhist Temple  GardensCheng ZheyangYao JieYang TianjiaoChen ZiyingZeng ZhenLi XiaoheLan Sire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3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garden plants in 8 temples in Fuzhou,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the data from monks and tourists in the temples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us belief on th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plants in the gardens of the buddhist temples in Fuzhou. At las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monks and tourists were analyzed, and we proposed that enriching plant species, increasing the total amount of temple plants, supplementing related plant species, foiling buddhist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place culture, clarifying the audience and creating a reasonable layout of plant landscape space. According to the landscap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s, plant configuration patterns and tree species selection and recommendatio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 plant landscape of temples and gardens in Fuzhou.

Key words:temple gardens; religious belief; plant configuration

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佛寺园林以其文化感染力在现代社会得到重视,结合传统佛寺保护和宗教旅游开发,佛寺园林建设空前繁荣。近年来,从重新修建各大寺庙到福建佛学院的成立,反映出佛教文化在福州乃至福建省得到广泛传播。然而,寺庙建成后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显著,近年来许多佛寺园林的建设都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无节制开发、佛教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当前国内关于佛教植物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多集中于寺庙园林景观[1]和寺庙园林的保护和发展[2]方面。由于佛教文化的特殊性,国内鲜有从僧侣、佛教信仰者视角分析寺庙园林,在寺庙园林建设中因考虑僧侣坐禅、早殿、过斋、学习等日常生活的需求,有信仰游客对寺庙园林场所景观内涵与质量的要求,所以基于宗教信仰视角研究佛教园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选取福州8所历史悠久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寺庙(其中包括:地藏寺、华林寺、开元寺、金山寺、雪峰寺、涌泉寺、西禅寺),对其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对其寺庙内僧人、游客分别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分析福州佛寺园林的景观营造艺术,探索宗教信仰对福州佛寺园林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并提出提升福州寺庙植物景观的内涵与特色的策略。

1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佛教文化自三国时期传入福建,福州第一所佛寺——侯官药山寺建造于西晋太康元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佛教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以高僧辈出,寺院林立闻名于世,佛寺也逐渐成为福州市民和往来游客进行上香、讲经、拜忏和游玩等活动的地点。福州地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6~20℃,年均日照1 700~1 980 h,年降水量900~2 100 mm,全年冬短夏长,气候温暖湿润,最冷月份1~2月份的平均气温5~10℃,极端最低气温-1.2℃,最热月7~8月的平均气温24~32℃,极端最高温423℃,年相对湿度77%,气候温润,植被生长茂密。本文以福州知名度最高、僧侣最多、人流量最大的则选原则,选取福州市8所不同类型的佛寺进行重点研究。通过资料查阅,8所佛寺的始建年代、地理位置等信息如表1所示。 按照建造年代划分,福州佛寺集中建造的3个时期分别为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和五代十国(907~960年),按照所处位置分,福州佛寺选址主要有为城市型寺庙、山林型寺庙、综合型寺庙3种(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以福州主城区的8所佛寺为调研对象,对其佛寺内部庭院景观空间进行实地测绘,统计各寺庙的总面积和寺庙内的绿地面积(如表1所示),对其包含的园林植物数量、品种、科属等信息进行统计。问卷调查以宗教信仰对寺庙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为调研目标,参考相关研究文献,梳理问卷内容(如表2所示),并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以寺庙内僧侣和游客为对象进行问卷数据收集。问卷发放时间为2018年1月5日~2018年3月3日,共计189份,其中游客问卷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僧侣问卷发放69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福州佛寺园林中现有植被种类

调查显示,福州8所寺庙园林中,共有种子植物118种,隶属42科84属。其中蔷薇科、壳斗科、榆科、百合科和禾本科总计有39种,占总数的2715%。出现频度最高的乔木依次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榕树Ficus microcarp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鸡爪槭Acer palmatum、银杏Ginkgo biloba、,出现频度最高的灌木依次为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女贞Ligustrum lucidum。福州寺庙园林景观以常绿树种为基调,并加入少数彩叶树种点缀,植物景观并无明显季相变化,落叶树较少,福建省乡土植物在福州寺庙绿化中占绝对优势,外来引进物种较少。通过分析寺庙面积与树种数量的关系可得,寺庙植物物种数与寺庙面积大小变化成正比(图1),雪峰寺、西禅寺和万佛寺等大型寺庙在建设初期已经重视常绿乔木、花灌木、观赏竹等植物种类的运用,地藏寺、开元寺和华林寺等城市型寺庙因受场地限制都存在空间过渡层的灌木数量极低的问题;其中开元寺入口处岗竹+苏铁+杜鹃的植物配置模式由于种植位置暴露在阳光下,且没有设置围栏和座椅导致路人随意践踏,已经大面积濒临死亡,地藏寺大雄寶殿后方庭院灌木种植缺少连贯性、种类杂乱、未铺设地被且后期养护管理较差,开元寺作为福州历史最为悠久的佛寺之一,其场地内植物种类较少,地被类型单一,与古建筑融合度较差,导致植物景观未能很好的与场所特质相融合。

2.2基于游客视角的福州佛寺园林中植物配置偏好分析

2.2.1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观福州寺庙的游客中,信仰佛教(59.09%)和无宗教信仰者(36.36%)较多,其他宗教信仰者来参观佛教寺庙的人数极少(图2)。参观游客的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有个体商户、企业职员和学生等职业,其中前往寺庙的男性数量近72%,青年游客(18~44岁)为寺庙游玩的主要人群。在游玩目的调查时发现,大多数游客将游玩寺庙作为度假方式的一种,有信仰者在寺庙游玩中满足了上香、敬拜的目的,其他游客则通过在寺园中的游憩中达到了放松自我、学习佛寺文化等目的。

调查结果通过统计8所福州寺庙的游客喜爱结果得出(图3),西禅寺(69.7%)最受游客的欢迎,其次较受欢迎的三所寺庙开元寺(28.79%),万佛寺(25.76%),金山寺(22.73%)统计结果相差不大。通过对比发现,游客更偏爱城市型寺庙。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时间的限制,佛教信仰者和游客大多会前往城市中大隐于市的寺庙中寻求精神上的宁静。西禅寺通过近年在福州独树一帜的寺庙园林营建形式和其较为靠近市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使游客慕名而来。通过实地调研结果得出西禅寺、万佛寺、金山寺三所较受游客欢迎的寺庙其共同特点是: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植物生活型种类较为丰富,配置结构较为合理,空间层次分明,但季相变化较一般,其植物文化内涵与空间场所呼应并不密切,在未来福州佛寺景观的营建中应将佛寺文化特色和园林设计形式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福州特色的佛寺园林景观。

2.2.2游客景观满意度分析

满意度评价内容主要对物种多样性、视觉审美性、植物配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物种多样性分为景观满意度、植物丰富程度和设计是否单调三大方面;视觉审美性将分为色彩搭配和植物类型两大方面;植物配置选取寺庙8所寺庙中较受欢迎的5张植物配置景观图片供游客选择。

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有68.18%的游客对寺庙景观的满意程度为一般,只有30.3%的游客较为满意。由此说明游客对福州佛寺园林景观满意程度比较一般,寺庙园林建设具有提升的空间。有80.3% 游客认为寺庙植物景观在寺庙中十分重要,寺园中植物景观和寺庙建筑相结合可以让游客体验更深刻的佛教意境和氛围,但也有1667%的游客认为植物只是配景更关注寺庙中的建筑,3.03%的游客没有太注意植物。通过调查结果发现,游客对寺庙需求已经不仅是敬拜,寺庙同样承载着赏花、观景、放松等游憩功能,由此说明福州佛寺园林的开发需挖掘其宗教旅游的价值。大多数游客(75.76%)认为寺庙中植物的多样性较为一般,有65.26%和52.63%的游客认为寺园中灌木和后院的设计较为单调,但也有28.95%的游客认为后院的设计应该有别于寺园其它场所,保持简洁。图4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在视觉审美性方面(图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游客喜欢寺庙中单独的苍天大树(93.94%),成片的树林(51.52%)和造型独特的松属植物(45.45%)。主要原因:①寺庙中的大树搭配寺庙的古建筑更能体现寺庙的历史气息;②由于大多数游客生活在城市,成片的密林让游客仿佛身处世外桃源,因此许多游客会在节假日选择前往地处郊外的山林型寺庙进行敬拜、游玩的原因;③松树给人的印象是“禅意”、“静谧”,这与寺庙给游客所带来的庄严、肃穆的氛围相互关联。

对寺庙植物景观色彩搭配较为满意的游客只占到了18.18%,有65.15%的游客希望在寺庙中看到更丰富的颜色,有34.85%的游客希望看到更多的绿色;由此表明福州寺庙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增加观花、观叶树种比例如美丽异木棉、凤凰木和黄花槐等植物,以此提高季相景观丰富性,通过丰富植物层次,增加灌木种类如三角梅、毛杜鹃和地涌金莲等植物增加场地内绿量,避免出现部分绿地只铺设草坪的问题。图5视觉审美性调查结果图6游客植物配置偏好调查结果 在植物配置偏好方面(图6),在5张各寺庙的植物配置景观小品的图片偏好选择中,寺庙特色大型乔木组合(6818%)、放生池周围植物景观(5909%)和雪峰寺的入口植物景观(59.09%)最受游客的喜欢,西禅寺的特色花坛(48.48%)游客也较为满意。通过五张图片对比可发现较为受游客喜欢的植物景观节点都包含游客喜欢的松树、大型乔木和较为密集的植物群落等元素,此外西禅寺的植物景观因近几年寺园的重新修建,形成了在福州佛寺中别具一格的日式枯山水形式的特色花坛,因此深受游客的喜爱。

2.2.3游客植物种类偏好分析

通过问卷结果得出,大多数游客喜欢大型的乔木(77.27%),同时彩叶乔木(59.09%)和落叶乔木(56.06%)也十分受游客的喜爱,只有较少的游客会关注寺园中的灌木(13.64%)。统计结果也为综合型寺园这类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植物种类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2.3基于僧侣视角的福州佛寺园林植物配置偏好分析

2.3.1基本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0.65%的僧侣会在寺庙日常工作中留意身边的植物,且87.1%的僧侣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关注寺庙中的植物景观。寺庙中的植物和植物景观对环境的烘托和氛围的营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寺庙中工作生活的僧侣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对僧侣统计8所福州寺庙的喜爱结果得出,西禅寺(54.84%)和雪峰寺(51.61%)最受僧侣的喜爱,其次是万佛寺(41.94%)和涌泉寺(41.91%),和游客调查结果对比,僧侣的调查结果更具集中性,四所寺庙都是福州的“五大禅林”之一,僧侣的更喜爱香火旺,建设更完善的大型寺庙,而游客的选择之所以分散是因为游客并不会都花大量时间专门前往一个远离市区的寺庙游玩,因此开元寺、金山寺、西禅寺等城市型寺庙较为受到游客喜爱。

2.3.2景观满意度分析

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僧侣(54.84%)对寺庙的景观满意程度为一般。结合游客景观满意度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福州佛庙园林的建设没有让受众群体满意。80.65%的僧侣认为寺庙植物景观在寺庙中比较重要,此选项高于游客的71.05%。僧侣相比于游客对寺庙和佛教文化更加了解,这一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良好的佛寺园林景观是需要通过植物和建筑相结合才能体现佛寺的禅意、避世、庄严的氛围。大多数僧侣(74.19%)认为寺庙中植物的多样性较为一般,这与游客的调查结果(75.76%)基本持平,由此说明福州佛寺园林景观的植物多样性较少。有68.39%的僧侣认为寺庙中后院的设计可以加以完善,略高于游客的52.63%。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僧侣作为寺庙的主要人群,其对于寺庙后院和其他不对外开放的区域的使用频度要高于游客。僧侣们进行洗漱、吃饭和学习的后院大部分比较荒废,因此僧侣日常生活区域存在景观提升的需求。

在视觉审美性方面,僧侣喜欢的植物类型同游客喜欢的基本一致,苍天大树最受欢迎(70.97%),其次是松属植物(58.06%)。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松柏类植物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汉化佛教最有代表性的植物之一,其“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的高洁气质和挺拔端庄与寺庙肃穆庄严的氛围相得益彰,因此也常植于院内。有超过一半的僧侣(58.06%)认为寺庙中景观的色彩搭配比较一般,结合游客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福州佛寺园林景观的植物色彩搭配较为单调。僧侣更希望在寺庙中看到更多绿色的植物(61.61%),此问题对比游客的调查结果正好相反,通过对僧侣的访谈了解到多数僧侣认为寺庙的景观应区别于“世间”,寺庙的植物景观并不是为了迎合游客的喜爱,而是要体现寺庙的禅意氛围,营造出避世的意境,通过僧侣和游客不同的观点的对比,在未来寺庙园林景观的营建中针对游客开放、综合型的寺园我们应将游客和僧侣的需求相结合,相对封闭的仅供僧侣修行的寺庙,设计的重点应侧重于僧侣。

各寺庙的植物配置景观小品偏好选择中,涌泉寺放生池周围植物景观(61.29%)、涌泉寺后院盆栽組合(61.29%)和西禅寺的特色花坛植物景观(61.29%)在僧侣中最受欢迎,其次是雪峰寺的大型柳杉古树群(51.61%)。通过和游客调查结果对比发现,最受游客喜欢的雪峰寺入口植物景观(7368%)在僧侣的调查结果中最低(3871%)。由于僧侣和游客的生活方式相差较大,游客进入寺园多数是游玩,因此大多会被入口的植物景观所吸引,但僧侣作为日常工作生活都在寺庙内的人群,更注意日常身边接触较为频繁的植物,放生池是涌泉寺多数僧侣背诵诗经的聚集地,后院的盆栽组合设置于僧侣饭后洗碗和洗衣服的地点,因此这些与僧侣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景观更受到僧侣的青睐。

2.3.3僧侣植物种类偏好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彩叶乔木的喜爱程度最高(67.74%),其次是小型乔木(64.52%)和大型乔木(51.61%)。大多数僧侣的最喜欢的彩叶乔木为银杏,根据历史记载,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唐朝的高僧因银杏的适应力较强因而取代本土佛教的菩提树进而在我国寺庙广为种植,银杏也是最长寿的树种之一,有“寿星树”之称。其树体高大雄伟,最能衬托寺院宝殿的庄严肃穆。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僧侣(65.16%)每周愿意花费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养护寺庙中的植物。大多数僧侣希望能在日常生活的后院等小区域营造一些小田地和种植一些可结果食用的植物,这表明寺庙植物景观设计首要考虑所配置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使寺庙植物群落能形成自导式和低维护式生长模式,实现寺庙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僧侣的访谈了解到,大多数僧侣对希望能在寺庙中种植菩提树、莲花、兰花、松柏等植物,通过对这些植物的相关资料查阅了解到,僧侣喜欢的植物大多数在佛经中都有特殊的含义,这在未来福州佛寺园林的营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避免出现佛寺植物景观的营建出现商业化、佛教文化不足等对佛寺起到负面影响的问题。

3福州佛寺园林中植物配置优化建议

3.1增加植物种类,营造清幽佛教环境

通过实地调研和人群调查结果分析,福州部分佛寺园林景观存在过分追求宏伟气势导致景观出现空洞、乏味佛教意境缺失的问题。因此应增加寺庙中的植物多样性,结合福州的气候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佛经“五树六花”中的菩提树、贝叶棕、大青树、莲花、兰花和地涌金莲等植物,通过利用植物自身的特点,改善佛寺小气候环境,从而加强佛寺园林的意境营造;其次应还需注重观花、观叶树种所占的比例,以提高寺庙季相景观的丰富性;第三应增加乔灌草、乔草、灌草的配置形式,极大丰富寺庙的植物空间类型。

3.2补充相关植物品种,烘托佛寺主题与场所文化由于佛寺以佛教文化为主题文化特色,为凸显植物景观对佛教主题文化的烘托作用,佛寺园林植物配置中还应补充一定量不同品种的茶树,满足朝拜、游玩的同时,也可与佛寺的主题文化佛教文化相呼应。补种能与佛教文化相匹配的植物品种,以暗喻寺园的佛教文化。另外寺园内不同的空间场所其植物配置也应与场所特质相呼应;如寺园入口处可种植梅花象征寺园的高洁气质,种植无忧花与佛教文化中“有生有死,生生不息”的寓意相呼应,给游客一种“视生死如无常,无忧无虑”的新奇视觉享受和人生启迪,为体现大门景区庄严、庄重的效果,可建议种植两株桩景,如罗汉松等突出入口特色。另外寺庙的放生池内可种植荷花,在佛教文化中“莲”是广爱博施的象征,也能体现佛教文化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

3.3明确受众人群,打造合理植物景观空间布局

在佛寺园林的建设中应明确寺庙的定位,针对不同类型的寺庙做出更加合理的设计,在对外开放的寺园和闭境自守的佛寺都要避免出现开发过于商业化、佛教意境缺失的问题。

(1)在游客较多的综合型寺园因场地大,视线通透性较好因此对其植物配置时应以大乔木+低矮乔木+花灌木+地被、大乔木+花灌木、花灌木+地被等模式为主,以植物配置多样性,季相变化丰富性为主要原则。

(2)远离市区的山林型寺园由于地处山林,自然条件较好,植物资源丰富,因此应将大乔木+花灌木、花灌木+地被的植物配置模式作为基础,以最大程度还原植物的自然式群落状态、塑造植物群落生态性为原则。

(3)对于受面积限制的小型城市型寺园,要以建筑物所围合的庭院绿地为主。观赏模式主要为近距离静态观赏,因此对其内部植物配置时应以低矮乔木+花灌木+地被或花灌木+地被的模式为主,以保证庭院的采光与通透性。植物选择应以姿态优美、季相丰富等可近距离观赏的植物品种为主,另外还可适当选择中度芳香型香花植物,以呼应“闻经”的佛经韵味,如山茶、茶梅、米兰等。

(4)应控制商业点数量,应将僧侣工作生活区域和寺庙文化核心区域与商业区域有效隔离,避免商业元素和佛教文化产生冲突。要更加注重寺庙内部僧侣生活空间环境的建设,将僧侣希望在生活空间出增加小型田地和种植结果植物的诉求融入到设计中,可结合福州气候条件选择如龙眼、橄榄、琵琶等。

3.4丰富植物色彩搭配,增添佛寺园林活力

在植物的色彩搭配上应根据寺庙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主色调的植物进行搭配。由于福州地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选择常绿树种作为搭配的主基调点缀少许如银杏、樱花等彩叶树种,既能提高季相景观丰富性,也能突出福州地域特色,塑造现代福州佛寺园林新形象。

3.5借鉴成功案例,突出地方特色,保护历史文脉

明确福州佛寺园林发展的目的,是通过现代化景观建设提出佛寺景观优化策略从而满足僧侣的工作生活需求和游客的旅游观光需求,因此应多借鉴成功案例,福州西禅寺就是福州佛寺园林建设一个良好的示范。在未来,风景园林师应对佛教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寻找僧侣和游客之间的平衡点,佛教文化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对佛寺园林进行适度开发。将佛教内涵、故事贯穿于佛寺园林景观之中打造属于福州佛寺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陈永贵,孙广宇,罗佳晨,等. 淺析法门寺植物造景艺术[J]. 林产工业,2016,43(12):5558.

[2]王力坚.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学思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5):9198.

[3]黄彪,刘晓明,陈拓,等. “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北京碧云寺园林环境的创造[J].中国园林,2018,34(06):122128.

[4]董朝阳,童亿勤,薛东前,等. 海岛旅游文化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舟山桃花岛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5):98107.

[5] 魏雷,王玏.城市寺庙园林的整体性保护研究: 以武汉市古德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35(1):5054.

[6] 杨婷,王秀荣. 基于内容研究法的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研究[J]. 北方园艺,2019(04):197202.

[7] 李利安. 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战略地位及其现代转型[J]. 宗教学研究,2019(01):8391.

[8] 陈进勇. 博古融今——传统园林植物景观的继承和创新[J]. 中国园林,2016,32(12):511.

[9] 王珲,王云才.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探析[J]. 中国园林,2018,34(07):4852.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植物配置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问题及其思考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