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笃君 钱德森
摘要: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成才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当前,由于面对较大的家庭社会压力以及网络的多种诱惑,再加上大学生个体的原因,一些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的问题。网络成瘾给这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就业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成瘾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构建网络成瘾监控体系、提升网络成瘾预防干预效果、建立健全网络成瘾矫正机制等举措,积极探索创新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网络成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疏导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大学生网民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长时间注视手机、电脑等给身体带来了不可逆的消极影响。网络成瘾威胁着一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这已成为社会关注、学校担心、家长操心、学生忧心的难题。另外,近年出现的山东杨永信网戒中心采用电击、殴打等暴力极端方式强迫青少年戒除网瘾的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成瘾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科学化水平。
一、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定义
(一)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概念界定
关于如何定义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专家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主要是指那些对网络媒介信息等过度依赖和使用,整日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对网络过分依赖和迷恋而产生不良心理与行为,并最终致使学业荒废的大学生群体。
(二)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主要类型
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依据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网络成瘾平台可划分为:第一,计算机网络成瘾群体,主要指那些沉迷网络游戏等内容,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计算机上的大学生群体。第二,手机等移动平台网络成瘾群体,指的是那些长期沉迷于移动网络内容,无论何时何地都长时间注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大学生群体。按照网络成瘾内容可以划分为:第一,网络游戏成瘾群体,是指那些沉迷于如英雄联盟、王者荣耀、魔兽世界等电脑、手机游戏,在游戏中耗费大量时间、金钱、精力,并试图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的大学生群体。第二,网络视频成瘾群体,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电视、网络直播与网络短视频,并且对这些内容深度投入个人情感的大学生群体。第三,网络小说成瘾群体,是指长期沉迷于网络小说,通过小说进入迷幻的虚无世界,从而满足个人精神世界的大学生群体。第四,网络社交成瘾群体,是指那些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交、忽视现实交往的大学生群体。
(三)网络成瘾大学生群體的典型特征
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典型特征如下:首先是隐蔽性。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具有隐蔽性的特征,他们往往在网吧、寝室等独处环境内沉迷网络,并且与他人沟通较少或只与群体内其他成员沟通。其次是逆反性。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沉溺于网络封闭虚拟空间,并从中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导致其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心理障碍,容易在教师、家长进行干预时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是多重性。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类型,比如,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往往也沉迷于网络社交,网络视频成瘾大学生也沉迷于网络小说等。
二、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的归因及危害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归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首先是大学生个体的原因。大学生主观因素是造成其网络成瘾的最主要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当大学生在学业、就业、家庭、情感、社交等方面遭遇挫折或重大变故时,他们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而网络世界因其虚幻性与便捷性吸引着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的大学生来此寻找慰藉。其次是大学生面临的家庭社会压力增大。当前很多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因对子女抱有极高的期望而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给这些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个别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影响,一切向“钱”看,他们在浮躁的功利心驱使下很容易丧失理想信念。个别大学生选择逃避,选择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寄托。最后是网络的多种诱惑。在快节奏社会生活、高强度的社会压力面前,网络自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呈现出便捷性与隐匿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吸引着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找存在感、满足感和参与感,大学生在现实中难以满足的自尊、自傲、自我价值等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轻而易举地获得。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深深地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第一,侵蚀大学生的“三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与网络监管漏洞等原因,网络世界隐匿着暴力、色情、反动等不健康内容。部分大学生虽然思维敏捷但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不良网络信息吸引。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被消极错误、腐朽堕落的价值取向误导,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毋庸讳言,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人生关键时期,沉迷网络的大学生长时间固定姿势注视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这样很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颈椎腰椎不适等问题。一些因为过度沉迷网络而危及生命的事件,也让人心有余悸。此外,由于网络世界内容的碎片化与便捷性,长期沉迷于此会导致大学生心智及表达能力退化,致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冷漠、偏执、孤僻等性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网络成瘾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成瘾性,难以合理安排时间,而将主要时间放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成长的动力。一些网络成瘾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课后作业也难以完成,更有甚者会产生旷课、厌学等不良行为。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下滑、思维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不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积极参与就业。
第四,诱发大学生的犯罪行为。网络成瘾大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很容易逐渐被网络不良信息异化。个别网络成瘾大学生利用网络的隐匿性进行网络诈骗,或者通过制造网络病毒来获取他人信息等。很多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仅靠家庭资助,当他们难以维持上网费用与生活费用时,往往会出现铤而走险的情况。此外,网络游戏大多以打斗、竞技、战争等为主题,极力渲染暴力场面,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个别大学生在遭遇冲突时不能冷静处理,将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混为一谈,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三、创新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作为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高校要坚持与时俱进、以生为本的原则,创新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地做好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的监控、预防、矫正等工作。
(一)构建高校网络成瘾监控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法是指教育者运用信息论的观点,借助思想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而实现其目的的教育方法。因此,建立高校网络成瘾监控体系是做好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与保证。
第一,建立网络成瘾班级监控。班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校大学生平日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室友,他们彼此熟悉各自的心理动向、生活状况。高校要建立“辅导员一学生干部一学生观察员”网络成瘾班级监控体系,鼓励大学生及时关注身边同学的网络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帮扶。针对网络成瘾情况严重者,大学生应及时向辅导员或其他教师汇报,由学校采取适当的方式教育。
第二,建立校内校外联动监控。网络平台形式多样,仅靠高校内部监控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联合有关部门,可以与学校周围网吧合作,定期检查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对上网时间过长的大学生进行重点监控。同时,高校可以建立学校内网监控平台,对大学生在校上网的浏览内容、浏览时长进行实时监控,发现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要及时核实,将信息通报给管理者,对大学生实行精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升网络成瘾预防干预效果
网络成瘾很难根除,因此,高校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源头上消除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倾向。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为大学生补充理想信念之“钙”,利用网络授课等形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理论宣讲、实践教育等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价值取向,教育大学生将自身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网络成瘾。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客观地讲,大多数网络成瘾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等相关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的阳光心态,并针对心理状态异常的大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心理免疫力与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杜绝网络成瘾。第三,净化高校网络空间。高校宣传部门应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等工具,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定期开展网络文化互动讲座等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此外,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净化校园网络舆情空间,确保大学生科学理性地使用网络。
(三)建立健全网络成瘾矫正机制
第一,建立网络成瘾大学生管理机制。网络成瘾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时间沉迷网络,高校应从时间、空间两方面人手,阻隔网络成瘾大学生沉迷网络。一是高校要制定网络行为准则。对大学生上网时长、内容等方面进行规定,通过制度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二是加大大学生公寓管理的力度。组织点名、抽查,对晚归、夜不归宿大学生进行通报批评。三是针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开展网络隔离训练,训练其耐受能力,迫使其回归现实生活,遠离虚拟世界。第二,健全网络成瘾大学生转变渠道。高校应设立相关助学、助教、助管岗位,引导网络成瘾大学生远离网络,促使大学生在现实中寻找存在感与自我价值,或者举办体育、音乐、摄影等各类课余活动,引导网络成瘾大学生拓展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成瘾大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网络技能,高校应当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举办大学生网络竞赛等活动,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网络工程技术上来,逐步实现网络成瘾大学生向高端网络技术人才的转变。
总之,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更影响家庭幸福、和谐校园建设以及社会稳定。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构建高校网络成瘾监控体系、提升网络成瘾预防干预效果、建立健全网络成瘾矫正机制等方式创新高校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