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血毒清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2019-09-13 08:25:40周大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8期
关键词:炎性证候重症

卢 勇 周大勇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31)

重症肺炎作为ICU的危殆病症之一,病死率常年稳定在高水平。近些年,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越发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临床抗感染疗效,也导致重症肺炎的病死率年年攀升[1]。即便新一代的抗菌药不断被开发出来,但重症肺炎依然是医疗治愈上的难题并且预后不佳。血毒清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复方制剂,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之效。本研究为观察血毒清在重症肺炎患者改善病情方面的治疗效果,对6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重症肺炎采用2007年美国IDSA/ATS制订的标准[2]。纳入标准:20岁≤年龄≤80岁者;医患(或患者家属)双方签署相关文件同意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可鼻饲并耐受本研究相关药物;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既往有严重消化道溃疡史或胃肠穿孔、消化道梗阻等鼻饲不能者;对所用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及其他不适者;未能按时按量服药、疗效不明确或资料丢失等。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病患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别标记60例病案号,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50~80岁,平均(64.20±5.10)岁;病程3~10 d,平均(7.20±1.10)d。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5~80岁,平均(65.10±3.90)岁;病程4~9 d,平均病程(7.80±0.90)d。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依据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发布的《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3]推荐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营养支持,氧疗或辅助呼吸、稳定内环境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院内制剂血毒清,方药:生大黄10 g(后下),太子参30 g,生地黄10 g,牡丹皮3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水蛭6 g,生甘草10 g。此方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煎药室代煎,每次1袋,每袋100 mL,每日早晚各1次,鼻饲,治疗1个疗程,共7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WBC采用XFA6100A型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CRP采用IMMAGE 800特定蛋白仪(BECKMAN公司)及配套试剂检测;IL-6和PCT均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购于美国Rapidbio Lab公司。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评价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4-5]。

1.5 疗效标准 运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价:疗效积分=(治疗前积分-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肺炎症状、阳性体征大体消失,积分减少值≥95%。显效:肺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值≥70%,且<95%。有效:肺炎症状、体征有所好转,积分减少值≥30%,且<70%。无效:肺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积分减少值≤29%。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的WBC、PCT、CRP、IL-6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WBC(×109/L)14.48±2.26 10.81±2.15*△14.48±2.26 13.07±1.74*PCT(ng/mL)6.73±1.14 1.66±0.33*△6.73±1.14 2.67±0.35*CRP(mmol/L)42.34±4.30 20.95±1.65*△42.34±4.30 25.58±0.85*IL-6(pg/mL)155.32±11.01 128.67±8.45*△155.32±11.01 139.85±6.58*

2.2 两组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值21.03±2.28 12.97±3.10*△19.83±3.08 16.70±2.77*中医证候积分9.00±1.34 5.73±1.57**△8.57±1.41 6.93±1.26*

2.3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比较 见表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0 30机械通气时间(h)176.53±17.79△210.63±11.27住ICU时间(d)13.03±2.28△15.63±3.64

2.4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重症肺炎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炎性肺实变,可出现高热、咳喘、痰液黏黄等症状,甚至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常合并呼吸衰竭或其他系统受累[6]。其发病机制复杂,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而炎性机制是重症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CRP是肝脏早期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目前普遍认为,CRP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炎症感染检测指标,可以很好地反应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同时对重症肺炎也具有参考价值[7-8]。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PCT会随感染而迅速升高,并与感染的轻重呈正相关,其水平不受机体自身免疫及激素分泌影响,有研究表明PCT较WBC、CRP等常见炎性指标更具特异性[9-10]。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PCT在患者细菌和真菌感染的血清中显著增高,在严重感染中的诊断及预后、治疗指导中有较高的指导意义[11-12]。虽然近些年重症肺炎的救治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但传统的西医治疗也在不断暴露弊端:如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的泛滥;患者免疫、凝血功能的不断下降;治疗资源的高消耗等。

肺炎类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肺为“娇脏”,易感外邪而致肺气不畅、肺失清肃则郁热成痰,以致久咳、痰黏且黄[13]。早期对肺炎的记载来自《素问》“肺热病者,先渐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有所阐述“太阳病,外邪侵袭,正邪交争于表……若身灼热,伴发汗,则为风温”。当代医家认为肺炎发病多因正虚体弱,肺卫失固,或感受热、寒邪,起居紊乱以致肺卫受损,外邪乘虚入侵而发病,若见邪热壅盛,甚至阴竭阳脱,则发为肺炎重症,如刘清海认为重症肺炎可大致分为风寒袭肺证、痰热郁肺证、痰浊壅肺证、肺肾俱虚证4个证型[14]。本观察所采用的血毒清组成:生大黄、太子参、生地黄、牡丹皮、麦冬、五味子、水蛭、生甘草。生大黄清热凉血解毒,泄热通肠逐瘀。太子参益气补脾,与大黄共为君药,增强清热滋阴之效。生地黄、牡丹皮性凉而润,可清热生津、养阴凉血,为臣药;麦冬、五味子保肺生津;水蛭加强破瘀、养阴之效;佐以甘草调和诸药。八味相辅相成,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抑制重症肺炎患者肠道的菌群异位,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拮抗患者的炎症应答,如降低患者血清中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最终促进病情转归[15-16]。

结果可见,在予以重症肺炎患者血毒清后,能更有效地降低相关炎性指标的数值,并显著降低APACHEI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降低因重症肺炎导致的死亡率。血毒清可能正是抑制机体炎症因子、对抗内毒素,减轻变态反应,从而控制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炎性证候重症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环球时报(2022-04-15)2022-04-15 17:15:38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4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3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0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