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祛湿泻热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2019-09-13 08:25张晓霞毕斗星彭粉花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8期
关键词:黏稠度肝炎证候

张晓霞 毕斗星 彭粉花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临床常见肝脏急重症之一,在多种因素下患者出现胆红素代谢及排泄障碍,胆红素难以经胆道正常排出体外,进而导致胆红素在脏器内集聚,最终诱发黄疸症状形成[1];该病具有起病急骤、持续迁延,如未及时控制可导致肝脏液化,或凝固性坏死,总体死亡率可达50%~70%[2]。以往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多采用护肝、营养支持等对症干预,但总体疗效欠佳[3]。中医学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者因疫毒湿邪内蕴,胆汁外溢日久诱发身目肌肤黄染,故予以清热利湿中药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4]。本研究旨在观察自拟祛湿泻热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及对血液黏稠度、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方案应用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西医诊断标准[5];符合湿热蕴结症中医辨证标准[6];乙肝表面抗原或甲肝抗体(+);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黄疸者;近8周内应用研究相关药物者;胆道及胰腺炎疾病者;恶性肿瘤者;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系统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共11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34.87±6.12)岁;平均病程(8.21±1.44)d。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4.96±6.15)岁;平均病程(8.16±1.41)d。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综合干预治疗,包括戒烟忌酒、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及保肝药物应用等,同时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每次30 mL,每日1次;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祛湿泻热方:车前子30 g,茵陈30 g,黄芪30 g,连翘30 g,丹参20 g,虎杖15 g,赤芍15 g,茯苓15 g,大黄12 g,甘草8 g。每剂加水300 mL煎煮30 min,留汁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 记录黄疸、乏力及纳差消退时间,计算平均值;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计算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身目俱黄、胁腹胀痛、口干口苦、身倦乏力、纳差及小便短赤;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检测采用罗氏AU3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检测采用雷度RAC-12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5 疗效标准 根据《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6]拟定。显效: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有效: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50%,<75%。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7 57黄疸消退13.37±2.69△15.43±3.13乏力消失6.40±1.20△7.67±1.46纳差消失8.48±1.70△10.32±2.0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57)对照组(n=57)小便短赤3.99±0.87 0.85±0.16*△4.05±0.91 1.28±0.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身目俱黄4.26±1.02 0.84±0.15*△4.33±1.06 1.26±0.43*胁腹胀痛4.41±0.98 0.97±0.21*△4.48±0.95 1.50±0.38*口干口苦4.16±0.94 0.85±0.18*△4.29±0.97 1.42±0.39*身倦乏力4.20±0.87 0.74±0.16*△4.12±0.84 1.39±0.34*纳差3.84±0.77 0.94±0.20*△3.77±0.74 1.56±0.36*

2.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ALT、GO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7)对照组(n=5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U/L)103.72±12.57 38.40±5.21*△101.41±12.24 66.57±6.70*GOT(U/L)86.13±10.42 41.29±5.70*△85.30±10.23 60.45±7.98*TBIL(μmol/L)141.72±25.02 15.29±3.04*△139.41±25.13 38.46±6.59*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稠度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5。两组治疗后血液黏稠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稠度指标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稠度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7)对照组(n=5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mPa·s)8.37±1.69 6.32±1.20*△8.43±1.73 7.27±1.46*全血低切黏度(mPa·s)9.48±1.90 7.56±1.25*△9.32±1.85 8.44±1.59*血浆黏度(mPa·s)1.84±0.77 1.23±0.40*△1.79±0.74 1.50±0.62*血小板聚集率(%)50.80±7.19 28.79±3.20*△50.27±7.11 35.15±4.37*

2.6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6。两组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6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水平比较(ng/mL,±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水平比较(ng/mL,±s)

组别观察组(n=57)对照组(n=5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F-α 52.83±7.60 33.26±4.30*△53.27±7.74 40.68±5.41*IL-6 85.44±10.23 42.30±5.71*△84.82±10.15 67.16±7.98*

3讨 论

已有研究显示[7-8],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体内炎症细胞浸润和肝实质细胞肿胀压迫胆小管,诱发胆汁淤积甚至胆栓形成,最终导致胆管肝细胞坏死,直接胆红素大量入血形成黄疸。目前医学界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机制仍未彻底阐明,大部分学者提出机体炎症反应亢进是导致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所在[9];其中TNF-α和IL-6均被证实能够介导肝内免疫炎性损伤[10];TNF-α在肝组织早期炎症出现时可刺激库弗尔细胞大量分化,炎性物质大量释放,进而加重肝实质细胞损伤[11];IL-6则广泛参与到肝脏炎症反应各个环节,其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明显正相关[12]。

现代医学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多针对其临床症状、可能发病机制进行对症干预;其中门冬氨酸钾镁是常用治疗药物之一,相关临床报道提示,其具有良好退黄作用,但单纯使用在症状缓解和肝功能保护方面存在个体疗效差异加大问题,总体有效率不足75%[13]。中医学将急性黄疸型肝炎归于“黄疸”范畴,认为该病与湿、热、瘀等诸毒邪关系密切[14];该病基本病机为饮食不洁、脾胃亏虚,日久湿热内蕴,肝气郁积,血瘀脉络,胆汁无以外泄则发为黄疸症状[15]。故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当将清热化瘀、解毒祛湿放在首位。本次研究所用自拟祛湿泻热方中车前子利湿清热,茵陈蒿祛湿、黄芪益气健脾、连翘清热解毒、丹参活血化瘀、虎杖通络祛湿、赤芍散结行血、茯苓健脾利湿、大黄泻热消积,而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祛湿邪、泻热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车前子提取物可提高肝脏对于炎性介质及其他毒性物质清除能力,促进受损肝实质细胞修复[16];连翘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肝细胞胆汁分泌,松弛胆道括约肌,加快胆汁排泄速率[17];而虎杖则具有抗氧化、降低胆红素含量及减轻肝组织炎性损伤等作用[18]。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ALT、GOT、TBIL及血液黏稠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改善肝脏功能及加快机体代谢废物或毒素排出进程;同时观察组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则表明中药方剂辅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细胞因子合成释放,笔者认为这可能是该方案疗效更佳的关键机制所在。

综上所述,自拟祛湿泻热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可有效提高症状控制效果,缩短临床病程,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有助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黏稠度肝炎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世界肝炎日》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睡前喝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