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 推进首都治理

2019-09-12 04:15杨奎
前线 2019年9期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治理体系

[摘要] 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北京担当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首都使命”。推进首都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关键要以服务民生凝聚起首都治理的磅礴力量,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提升首都治理水平,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领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从而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 四个中心;  治理体系;  党的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09-0030-04

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1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北京面临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许多令人揪心的治理难题亟待解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北京开展调查研究,对首都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谱写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没有首都的发展稳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就没有首都的改革开放;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召唤,就没有首都治理美好蓝图的精彩绘就。

100年前的5月4日,面对“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强行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并逼迫北洋政府签字的强盗行径,北京的爱国青年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号召全国各界团结起来,要求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并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170多年中国近代史、98年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和70年新中国建设的历史都充分证明:首都北京的命运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离不开首都繁荣发展梦想的实现,首都繁荣发展的梦想蕴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首都建设和发展,从治国理政的战略新高度,以全新的战略定位为首都发展谋篇布局,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四个服务”职责要求,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定位,彰显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丰富内涵,彰显了首都繁荣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逻辑。

首都建设梦就是国家建设梦,首都繁荣梦就是民族复兴梦,首都治理梦就是人民幸福梦。北京制定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到2035年,远期展望到2050年,这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相衔接、共始终。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北京担当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首都使命”。首都安全稳定、繁荣发展关系着国家安全稳定与民族复兴。首都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只有首都稳,才能全国稳,只有首都发展好了,才能全国好,只要首都建设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就越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推进首都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必然要求我们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去推进北京建设与发展,在实现首都治理现代化实践中牢记初心使命,切实发挥排头兵和领头羊的作用,发挥首善之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作为首都,与党和国家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以“无我”“赶考”状态,更好地履行首都职责。北京从大国首都转向强国首都,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与党和国家的复兴使命紧紧关联,从维护国家利益、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战略高度,努力提升首都治理水平,努力形成优良政务和人居环境,更好地适应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需要,更好地展示迈向强国首都的国家形象。推进首都治理工作,要从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出发谋篇布局,深刻把握北京千年古都的文化脉络,深刻把握首都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以首善标准履行好新时代首都治理职责。面对首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善做善成,切实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以首善标准统筹做好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和首都治理各项工作。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北京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创造性地提出紧扣“七有”“五性”,扎实办好重要民生实事的工作总基调。联系北京实际,牢记初心使命,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特点解决市民群众身边的事,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践行共產党人的初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忧最盼最急的问题。以人民需要、人民问题、人民难处为工作出发点,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洞察民意中检视问题、分析原因,查找差距,深入群众知民意、精准对接解民忧,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求在首都治理中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北京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以建立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以“下沉、赋权、增效”为抓手,推动治理力量和资源下沉,实现了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不断强化以减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提升为民服务品质,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都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疏解整治促提升,拆除违法建筑,将更多的空间用于增加便民设施,大幅提升了城市治理质量。

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北京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抓好12345热线接诉即办,快速响应,不断提高诉求解决率和市民满意率,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大兴区将“接诉即办”工作纳入区委党建领导小组联席会和区政府重点工作联席会,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镇街、难题部门能报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北京地铁公司健全快速响应机制,实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派单24小时内签收、3个工作日回复、7个自然日办结,不断提升工作的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

北京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构建人民和谐宜居的美好生活为目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留白增绿”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探索出诸如城市森林、填空造林、见缝插绿、战略留白等一系列首都城市治理的新方法新举措。通过坚持“大尺度绿化”,推进环境整治和绿化建设,以留白增绿扩大生态空间,以更多的空间恢复生态,推进五级河长制加强治理污染河道,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通过战略留白,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为首都的未来发展拓展空间;从人民群众便捷、宜居、和谐出发,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运用国家治理的最新理论和现代治理的科学制度、法治手段、技术工具,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与水平,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人本化。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作为首善之区,首都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代表着国家治理水平,代表着国家治理文明程度,代表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形象。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首都推进超大型城市治理和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本要求,从传统管理转向现代治理,从城市管制转向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从城市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北京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刻把握首都发展的根本要义,不断强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首都治理转型。党中央提出“四个服务”内涵,即中央政务服务、国际交往服务、科教文化服务、市民生活服务四个方面,区别于其他一般城市服务功能。基于此,北京要牢牢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创造性地探索建设全国首个“减量发展”城市,从粗放扩张型增长转向集约减量型发展,从依赖资源聚集增长转向疏解功能的减量优质发展,以城市功能“量”的减法,形成发展势能“质”的提升,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要求的首都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首都城市转型与治理改革创新,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树立现代化治理理念,通过减量发展、腾笼换鸟、现代治理,创新治理机制和模式,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以首善标准提升首都治理能力,需要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加深入地宣传和培育精治共治法治思维,更加擅于运用现代治理理论以及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理念和科技手段,更加广泛地动员市民参与到首都治理中来,更加全面地弘扬首善精神、严格首善标准,在推进首都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形成“首都经验”,打造“北京模式”。

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保障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首都北京担负着社会主义国家首都发展与治理的崇高使命,必须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首都治理各项工作。

严格按照“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总体要求,以首善标准扎实推进首都治理。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引领首都治理,需要不断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首都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创新首都治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将党建引领贯穿到首都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深入北京看,不仅要看长街、环路,还要深入到胡同、背街小巷、大杂院、城乡接合部,了解群众困难、掌握群众诉求、改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要跳出北京看,从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跨区域的大空间尺度,强化解决自身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的矛盾,以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推进首都治理。

首都治理工作的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广大首都市民,党员干部的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党员干部的作风是首都市民评价党风政风的晴雨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是推进首都治理走向深入的重要切入点。要认真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亲民爱民、为民排忧解难,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朝阳区三里屯曾是一条开墙打洞、占道经营、随意排污的著名“脏街”,朝陽区委和街道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包干社区、记录民情,先后7次召开居民议事会,3次修改整治改造方案,最终恢复了街道整洁原貌。

以党建引领首都治理,需要持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担当。一是采取大数据、网格化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城市,推动城市管理向街巷胡同延伸。当前,北京创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覆盖了全市16个区、299个街道(乡镇)、6045个社区(村)、567万个城市部件,形成了“一热线、三平台、四管理、一检查”的工作格局,提升了首都精细化治理水平,成为首都精细化治理的“好帮手”。二是提升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昌平区在推进“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大型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石景山建立了“老街坊”议事厅,成立议事会和楼委会,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健全社区协商机制,推动邻里互帮互助。三是提升城市法治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健全了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基层党建体系,完善了城市治理法制体系,依法开展城乡社区议事协商,以创新“共治法治”实现“精治”,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治理难题,大幅提升了精准治理的效能。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需要首都治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新形象新作为新担当,北京只要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升首都治理水平,就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习近平关于首都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8ZDL3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蔡奇.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N].北京日报,2018-02-14.

[3]王灏.首都城市治理的朝阳探索[J].前线,2018(12).

(作者简介:杨奎,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 申   洁

猜你喜欢
党的政治建设治理体系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路径
强化党员意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径
旗帜鲜明讲政治
党的政治建设内涵探析
中国共产党科学运行党内政治生活的成功范例
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维度与空间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