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明 金桓宇
摘 要:党的十九大首次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范畴,并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具有“统领性”作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在现实实践中,应从政治立场、政治意识、政治信念、政治纪律等方面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顺利推进。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伟大工程;中央权威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8)04-0022-06
注重和加强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优良传统和品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根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仅指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还特别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这些新论断和新亮点不仅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范畴,还深刻表明了政治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也表明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管党的决心。历史和现实反复昭示我们,如果政治建设弱化或扭曲,必将增加党内政治失序、人心不齐、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同时也会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因此,提升政治觉悟、强化政治信念、遵守政治纪律、培育优良政治文化、展现政治自信、塑造良好政治形象就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和艰巨的改革任务,以及更加迫切需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我们党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政治建设,并以政治建设带动党的整体建设,从而保证党的政治定力、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永远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注重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
执政党优良传统的时代弘扬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蕴含多重要素的复合型宏观概念,主要涉及思想、意识、信仰、纪律等方面。在具体实践中,政治建设就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诚如十九大报告所言:“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与此同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严守政治纪律,营造民主团结、轻松活泼、健康向上、人民至上的政治氛围和形象。党的十九大首次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范畴,并对其具体要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优良传统的时代弘扬。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政治纲领建设。《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制定的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强调这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2](P384)。在对《哥达纲领》的批判中,恩格斯强调“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3](P350)。马克思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强调在工人运动实践中,制定一個原则性纲领,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在无产阶级政治革命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强调维护政治权威。在批判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否定国家和权威的错误思潮中,他们鲜明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没有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要进行任何合作都是不可能的”[4](P372)。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维护政治权威依然很重要,在总结和反思巴黎公社经验时,恩格斯就认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如果有人对我说,权威和集中是两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么我就认为,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过是口头革命派”[5](P500),“要是巴黎公社面对资产者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3](P277)由此可以看出,维护权威是无产阶级政党必备的政治自觉。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的实践中很重视执政党的政治纪律。早在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就曾明确强调:“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6](P413)。1872年1月,在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中,恩格斯深刻指出了党的纪律的重要性。他曾这样说道:“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没有任何力量在一点的集中,没有任何斗争的武器!那么未来社会的原型会变成什么呢?……会得到一个早期基督教徒那样的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而这种革命方法无产阶级是无论如何不会仿效的!”[7](P519)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断和批判性话语表明了他们对政治纲领和政治纪律的重视。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建党和领导俄共(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注重政党政治建设的理念。列宁曾明确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8](P408)。列宁还特别指出,对于党的集体决议要拥护和执行,“代表大会的一切决定和它所进行的一切选举,都是党的决定,一切党组织都必须执行”。[9](P117)面对党内出现的忽视领袖权威、崇尚工人自发性运动的尾巴主义者,列宁强调领袖权威的重要性。他说:“假如没有‘十来个富有天才……经过考验、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配合得很好的领袖,无论哪个阶级都无法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10](P401)面对后来党内出现的企图削弱党的领导权威、破坏党内团结的“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缓冲派”等机会主义派别,为了维护党的政治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列宁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主张取缔这样的派别活动,并基于这种现实指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能容许的……派别活动事实上也必然会削弱齐心协力的工作,使混进执政党内来的敌人不断加紧活动来加深党的分裂,并利用这种分裂来达到反革命的目的”。[11](P78)此外,为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贪污腐败,列宁强调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在列宁的思想中,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是‘铁一般的党,是广大工农群众‘所信赖的党,是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12](P362)。而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党,与严格的铁的纪律是分不开的。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之所以能在内外交困中保卫革命果实与稳住政权,列宁认为“没有纪律,没有集中,我们决不能完成这个任务。”[8](P113)在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列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次指出:“把无产阶级的绝对统一的力量都投到经济建设这一和平任务上去,都投到恢复被破坏了的生产这一任务上去。这里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否则,我们不仅支持不了两年多,甚至连两个月也支持不了。”[13](P388)总之,列宁加强执政党政治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为巩固俄共(布)政治地位和应对国内经济困难、抵御外国势力侵犯、顺利推进新经济政策实施提供了保障,也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政治建设的思想。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民主革命时期,面对强大的革命敌人,为了凝聚全党政治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毛泽东指出要维护党的统一领导和中央政治权威,反对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在党组织中,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14](P528)。正因为坚持这些政治原则,才使得我们党能够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为了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始终强调要“讲政治”,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邓小平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的思想漂移、政治动态关注不够、政治理想和信念弱化等问题,以及西方反动势力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图谋,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5](P166),“各级组织、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一切行动服从上级组织的决定,尤其是必须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这一点在现在特别重要”[16](P366)。江泽民针对部分领导干部政治鉴别力和敏锐力不强的问题,提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事政治工作还是从事经济工作或别的工作,都要做到红与专相结合,都要讲政治”[17](P114)。胡锦涛根据党的执政环境的复杂多变,指出“政治是大局”,要做到讲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正确、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干扰,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8](P255)这些都表明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政治建设。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势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阶段性执政任务、目标、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使党在新时代有一番新气象新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讲政治”,突出“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在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就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我国曾经有过政治挂帅、搞‘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那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说政治就不讲了、少讲了,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19](P51)这段铿锵有力的话语指出了党员干部讲政治的重要性。没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提高政治觉悟和敏锐度,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学会用政治眼光分析问题,就不会有党性立场,更不会有团结、健康、民主、轻松的党内政治氛围。党的十九大将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阐明其“统领”作用,就表明了政治建设若搞不好,思想、制度、作风和纪律建设都会“变形”和“歪曲”。从理论溯源和历史演进角度来说,十九大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定位和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于执政党政治建设思想的时代弘扬,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是新时代“伟大工程”建设的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实践证明,建设这样的伟大工程,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在政治上过硬。可以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构筑伟大工程的坚强保障。
(一)政治建设是增强党政治权威的有力保证
政党政治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及中央权威尤为重要。可以说,无政党权威国家的政治体系往往是脆弱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中国发展的历史伟绩和现代化成就表明,这种执政权威只能强化而不能削弱。任何企图削弱党的政治权威的思想和行为,都将危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曾指出:“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要严守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20](P81)。因此,树立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和看齐意识,增强他们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就要保证增强政治意识,坚决服从中央,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政治权威,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决策执行不含糊,政治决定衷心拥护。如此一来,党中央政治权威才能得到维护,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才能顺利推进。
(二)政治建设是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的根本统领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并将政治建设置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前面,足以表明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統领性作用。搞好政治建设,党的政治立场才能“稳若泰山”,政治理想才能“坚如磐石”,党内关系才能“清清爽爽”,党内政治生活才能“民主团结”,党内政治文化才能“健康向上”,党员干部形象才能“意气风发”,党内政治生态才能“山清水秀”。在现实实践中,党的政治建设要求遵守党章党规,严明党的纪律,不能越过或藐视党纪党规去扰乱党内政治秩序;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要求营造民主团结、轻松活泼、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生活,既要反对圈子文化、团团伙伙、山头主义、拉帮结派等非制度化行为破坏党内政治生活,又要杜绝党内政治生活的随意化、娱乐化和庸俗化;要求坚决捍卫党的执政道路的特殊性、合理性与合法性,不被外部妖言蛊惑,反对过度崇拜和迷信西方政党政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党的政治建设作统领和支撑,就难有党员干部正确的思想道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规范的政治行为,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必将受阻。可以说,政治建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损害整个党的建设链。
(三)政治建设是党应对“四大考验”和克服“四种危险”的中坚支撑
党的十九大再次指出党的建设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是构筑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重要支撑力量和实践前提。一方面,对于长期执政引发的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弱化、改革开放引发的利益格局调整和价值取向多元、市场经济滋生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外部环境多变带来的思想和政治冲击等问题,迫切需要党的领导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执政宗旨,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厚植政治优势,从而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另一方面,“四大危险”之所以产生,与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丧失、政治路线执行乏力、政治纪律意识薄弱、政治意识不强、政治信仰弱化、政治担当不强、政治道德底线突破有着直接关联,因此要克服这些危险,就必须增强党的政治定力和修养,提升廉洁用权、廉洁从政的政治自觉,激浊扬清,清除腐化因素,抵制各种腐败不正之风。相反,如果缺乏政治觉悟、能力和担当,不讲政治原则,不守政治纪律和规矩,丧失政治信念,那么党员干部制度敬畏意识必然弱化,非制度化行为、权力腐败、官僚习气等政治危险将不断滋生。因此,党的政治建设是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的牢固基础和“定海神针”,是现代化进程中应对“四大考验”和克服“四种危险”的强力支撑。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构筑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新问题新情况更多,这就决定着党的建设必须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轨道前行,这样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因此,党的政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讲政治的前提下,党的建设方向、质量和水平才能有保障,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公信力才能得到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才能顺利推进。
(一)站稳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是政治建设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我们党讲政治,最大的政治就是民心。为人民谋利益和幸福是赢得民心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并将其定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些都表明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和宗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政治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政治权威之所以能够巩固,政治自信之所以能够确立,就是因为站在人民立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强化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服务意识,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在现实实践中,要敦促和鼓励党员干部常深入群众走一走看一看,多倾听民众呼声,多体察民情,多关心民众疾苦,多为民众办实事。对于那些只争形象工程和只追求个人政绩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惩处和追究。只有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人民才能真正拥护和满意,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行和绩效才合格。
(二)强化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考验党的政治建设水准的重要标杆。对于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政治意识的最核心问题就是维护中央权威、向党中央和领导核心看齐。如果没有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没有拥护核心、没有顾全党长远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没有以中央精神和党的政治路线为旗帜和标杆的政治意识,那么党的政治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党中央的权威也不复存在。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要通过学习纪律法规、开展警示教育、政治教育、理想信念熏陶等方法,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保证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坚决服从中央领导和决定,坚决打击分散主义、本位主义等不讲政治的行为,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懒于执行等现象,从而强化政治意识,维护党的执政权威。
(三)增强政治信念
政治信念是政治建设的方向指引。党的十九大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这是对党的政治信念的阐述。共产党人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相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想和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有的政治信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支撑,背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和生命力。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有着不同程度体现,致使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弱化;一些党的高级干部表面上对马克思主义信誓旦旦,背地里却烧香拜佛、祈求苍天护佑,不信马列信鬼神。此外,在改革大潮中,随着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却出现了倒退,精神之钙流失较为严重,典型的体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了,认为共产主义理想离我们太遥远,马克思主义已过时,甚至出现了“讲马克思主义有人嘿嘿冷笑,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有人嘲笑,讲共产主义有人哈哈大笑”的怪诞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必须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等方式加强党员干部政治信仰文化建设,促使他们永远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忠诚守卫者,“在受到腐朽异质文化侵蚀时,能产生强大的‘排他反应,主动抵制并消解”[21](P206),决不轻信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拥有华丽外表的妖魔化言論,从而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捍卫党的精神高地,展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有的政治素养和形象。
(四)严守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和保障。政治纪律是党的所有纪律中最关键、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在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规矩,遵守党章党规,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党的十九大在说到党的政治建设时强调“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1],这些行为是典型的违背党纪党规、借助权力、金钱、关系、人情等资源进行利益博弈的非制度化行为,不仅破坏党内政治生活,丧失党的政治原则,损害党的政治形象,还污染了社会风气。因此,必须通过健全党内制度法规体系、增强党纪党规执行力、促进党纪国法有效衔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发挥巡视利剑效应等方式,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强化党内纪律和法规的权威性,提升党员干部学习和践行党章、党纪、党规的自觉性,保障权力运行的廉洁化和法治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和原则性,防止党纪党规被藐视,沦为“摆设”。总之,严明政治纪律,就能强化政治规矩,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觉悟,从而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7]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
[8]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2] 俞良早.经典作家探索理想社会与实现中国梦[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7]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 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9]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0]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2016.
[21] 田旭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