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清 周君峰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国民自信,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凭借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成为最适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学课程之一。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文化自信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一直在思索的教学难题。简要介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措施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民族性格、政治制度形态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走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创造、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初中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的课程。在初中语文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是教师除传递语文理论知识以外的另一重要教学任务。
一、直面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之前,要先了解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当前大多教育者注重语文学科理论教学,忽视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是近些年来我国中学教育的通病。由于以最终考试成绩为考核指标,教师的讲课重点不免偏重于理论知识,而轻视传统文化。其次,教师本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知识储备不足。这样一来,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缺乏激情,学生也就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许多经典内容,要么因为课程的偏重设置而变成学生自主阅读题目,要么因为教师不够深刻的讲解而变得味同嚼蜡。如此一来,就算语文课程中有再多的传统文化素材,學生也不能全面地去了解体会,也不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价值观念。
二、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对学生思想上的影响更为深远。再加上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师就显得更加重要。在给学生讲授传统文化之前,教师自身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与热爱。只有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在课堂上的讲解才能更具有吸引力,才能够将传统文化全面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学生在深入了解到传统文化后,对文化中所体现的优秀精神会自然而然地学习、发扬,这对中学生“三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积极创新,转变教学方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并不能一蹴而就,相反它是一个漫长缓慢的过程。针对中学生来讲,若想吸引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创新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展开课堂教学,课下带领学生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
在课堂上,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讲述课本素材,但单一的讲述是不够的。在讲解之时,要适当地营造相应的氛围。我们常常发觉,在电影院中看电影往往比在视频网站上看电影更能够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更容易让人热泪盈眶。那是因为电影院的气氛塑造往往使人们更能够沉浸在影片之中。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若想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的文化经典,也需要营造一定的氛围。相应的视频资料、图片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烘托气氛的效果。学生借助这些资料,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经典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语文的学习并不应当止步于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上时间,课下的时间更是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比赛机制联合起来,在介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具备了吸引观众的趣味性。另外,传统文化蕴含于许多经典著作之中,例如《论语》《楚辞》等等。但课上的时间往往只够教师讲授涉及考试重点的一小部分,剩下的一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体会。通过自主阅读,学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相对于教师过去直接的知识与观念的灌输,课下的自主阅读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去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过去、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也有着深远影响。中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对世界的认知,却没有完全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念。在中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无疑对学生“三观”、道德品质的形成有良好的影响。若想在语文教学中无形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则考验着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传统知识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翠.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传统篇目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5.
[2]许书跃.传统文化与“语文味儿”:从核心素养角度看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气息”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6):24-25.
[3]彭旋华.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输入的现状及方法[A].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版第二辑)[C],2017: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