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提出,我校“三导”(目标导入——问题导学——能力导练)模式教学也轰轰烈烈地随之展开。经过几年的实验、摸索、改进,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尤为在“学生互动参与”上,仍稍显不足。而学生的有效参与,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保障,要想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就不得不涉及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因为合理、有效、巧妙的问题设计是高效、成功语文课堂的基石。
关键词:激趣性;启发性;均等性;充足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问题乃是激起求知欲的刺激剂”。因此,在“少教多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参与度,提高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教学问题设计质量的优劣就起到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石。且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已表明,教师创设问题的水平越高,问题设计得越巧妙,就越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越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 问题设计情境应具激趣性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课堂问题的情境设计就要富有趣味性,问题设置的难度也要适中可行,要让学生对情境中反映出的问题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而当学生在找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这一探索的成功感到极大的喜悦。如在讲解柳永的《雨霖铃》时,设置问题:“你最喜欢词中哪句?”“如果要为这首词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哪首?为什么?”学生的兴致一下就来了,有的回答可以配上周华健的《其实不想走》,还唱出了里面的歌词:“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还解释说这首歌非常吻合词的意境,把词人不忍别又不得不别的痛苦、无奈、恋恋不舍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尤为在“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余同学在此刺激下,兴趣和思路一下被打开,大家畅所欲言讲出了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教学内容的引入和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之王熙凤”时,先播放几个有关王熙凤的视频片段,并设置问题:“从中可看出王熙凤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若用一个字概括是哪个字?请分析。”等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自主研读课文相关段落,并合作讨论得出他们认为的答案。
二、 问题设计探讨应具启发性
问题的设计过于肤浅,学生没兴趣;过于深奥,学生也会望而却步。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问题的设计难度应是“跳一跳,够得着”,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学生合作探讨后能逐步实现能力的提升。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分层设问,使问题的设计有梯度与层次,有启发性,循序渐进。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的经典段落4-6段,尤为4、5两段的景语时,为达到“如何品景语”的目的,第4段设计问题:“分析你认为最能体现情感,或者你最有感觉、最欣赏的句子?”第5段设计问题:“试分析‘泻(是否可换成“照”)、浮(是否可换成“飘”或“升”)、洗(是否可换成“冲”)、画(是否可换成“映”)的特点?”第6段设计问题:“假如你是艺术家,你会选择何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为什么?”此三段的问题设计思路遵循“有启发性,循序渐进”原则,从“抓关键词句——通过比较,体会词语运用之妙——结合语境,体会深层含义”三方面渐次入手,让学生在问题的渐进启发下,真正掌握“品景语”的能力。
三、 问题设计机会应具均等性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应制止小组合作学习的话语霸权,避免多次发言均由“小组长”或“固定小组代言人”进行,得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同时,面对不同的意见时,应允许组内不同成员的补充完善,这样也变相督促了其余同学的参与,避免因每次发言的集中而产生惰性,脱离参与。对此,要求课堂问题的设计还应具开放性,允许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有多种结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种种推测和假想,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得到多种结论,这样就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同时,在没有现成答案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机会均等性。例如,在讲解《涉江采芙蓉》一诗时,直接抛出问题:“有人说这是一首游子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有人说这是一首思妇诗,写的是女子在家乡采芙蓉思念在外的心上人。你们觉得是游子诗还是思妇诗呢?”诗句很短,也没有提供现成固定答案,但是学生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甚至是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而畅所欲言,很好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四、 问题设计时间应具充足性
一节课只有短短45分钟,既要做到让老师“少而精的教”,又要做到让学生“多而自主合作的学”,那么就得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如果课堂上老师一味追求“多问多答”,把问题盲目抛出,数量太多,那么,即使是精心设计的问题也会使学生神经处于高度紧张之中,疲于应付。因此,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注意避免由过去的“满堂灌”向“满堂问”发展,问题的设计要讲究“巧”与“精”,做到数量适中,一般以2~3个为宜。同时,得预留出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和学生生成答案后回答的时间,否则学生自主学习、生成答案却无法满足其成果展示的愿望,将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保障课堂的高效有序进行,老师退居幕后,起引导、启发等作用也就无从转变和体现了。
当然,为了保证“少教多学”课堂的高效性,语文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的方面应该还很多,上述阐述的也仅仅是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情况后的自我反思,它可能只适合于某一节甚至某几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语文课堂“少教多学”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个人力量虽小,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还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2006(5):29-31.
[2]林小紅.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石[J].新校园(理论版),2012(5):142-143.
[3]宋致高.浅谈巧妙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有效学习[J].魅力中国,2011(21):299.
[4]“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一年级组教师大讨论摘记.
作者简介:李圣昌,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连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