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丽
摘 要: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这既是学习环境的一个重大改变,同时学习的内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产生了很多变化,因而很多儿童不同程度存在诸多不适应。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照顾学生的学习获得,还需要从教育引导的层面,通过美术教学指导小学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有效转型,让小学生可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幼小衔接;教育策略
从幼儿园到学校,孩子虽然年龄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很多小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养成、自我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幼儿园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会带他们到小学去参观,对他们进行少量小学知识内容的熏陶,但是当他们真正面对小学生活的时候还是会存在衔接不足的问题。如何指导小学生顺利实现幼小衔接的过渡,不仅对他们当前的学习非常重要,更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智能开发。美术作为一种直观、灵活的教育方式,受到幼儿和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有义务也有条件开展针对性教育,指导小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实现快乐学习。
一、小学美术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意义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连续发展的过程。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初期学生感到的是新奇和有趣,但伴随着课程的展开,很多小学生在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方面则会暴露出一些不适应,而美术与文化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美术不需要学生严格去遵守那些条条框框,不需要刻意去记忆比画,也不牵扯算法,它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把心理的焦虑和对生活的感知充分释放,尽显儿童的活力和自信。因而小学美术教学在幼小衔接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美术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初入小学的儿童在这一阶段对外界的感知主要来自于他们的形象思维,如他们对某位教师的名字可能记忆不是很清楚,但是对于教师的外形印象则非常深刻,尤其是某位教师穿着了鲜艳的衣服,某个教师的花裙子,都可以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美术教学是促进儿童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一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达他们真实的自我,这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2.美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品质获得显著提升
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力品质比较低,一节课可能只有5~15分钟的时间能够集中注意力。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坐不住,交头接耳,甚至打瞌睡。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教师只拿出一小段时间进行讲解,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坐在座位上专注于自我学习,这样的训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3.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审美获得更好的发展
美术的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开展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向着美好的方向发生转化,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阶段,从而可以获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小学美术在幼小衔接中的教育策略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都是鼓励式教育,教师通过情景剧、绘本、语言引导等方式,让儿童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来完成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少拿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作品的优劣,更多的时候是给予儿童更多自由,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美术创作,而到了小学低年级阶段,美术教学必须要继续沿用这一思路而开展,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的同时,从分享的角度教会学生一些美术的技法,让孩子的绘画兴趣和创作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兴趣引导,发展小学生良好绘画习惯
对于六周岁以上的儿童而言,他们的指掌小肌肉群已经基本发育完善,所以让幼儿坚持绘画对于他们的身体成长已经完全没有影响,但是由于儿童自身性格的原因,很多时候小学生对于绘画都无法做到有效坚持。比如很多小学生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绘画的热情就比较高涨,课下让他们开展一些写生训练,他们的执行能力则表现出不足。有的学生绘画的过程会非常不认真,还有的学生直接开了个头就画不下去,课堂上与课下呈现出两种非常不同的状态,这是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孩子缺乏绘画兴趣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渗透美术理论知识指导的过程中,要采取灵活恰当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在这一阶段儿童绘画过程中已经有向美而生的欲望,比如绘制花朵,他们不再追求单纯的一大朵,而是学会了将花朵与植物体衔接在一起来表现植物的生机勃勃,而且在用色方面也不再那么随意,而是已经开始习惯用绿叶红花这样的模式来配色。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及时给出表扬和鼓励,发展小学生的绘画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在绘画技巧教授方面,教师不要过分强调美术基本理论教学,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写生,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空间直觉能力,让他们意识到美术不是简单的技法,而是一门丰富、灵活、生动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揣摩美术的技巧与方法。
2.幼小衔接,潜心设计教学过程
从幼儿园到小学,虽然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儿童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发生大的转变,因此在美术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小衔接,采用小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除了美术本身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兼顾心理学、语言、文学、科学等多种手段来潜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充分契合儿童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对美术教学的形式、内容与方法进行有效设计。
譬如,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尊重教材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图画、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直观手段,调动儿童绘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游戏法、启发式、问题法、发现法及操作法等,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学具、教具,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绘画习惯,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保证美术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单纯开展课程教学,而是要营造一种浓郁的美术氛围,使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美术作品的能力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最终形成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并引起学生的审美共鸣。然后在鼓励小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的技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儿童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以“丰收”为主题的绘画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单纯地围绕主题开展理论讲解,而是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沿用幼儿园教学的方式,先用熊大、熊二、光头强等动画形象为他们营造故事氛围,并激趣引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主题内容,然后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创作,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们如何自己正置身奇幻仙境,创作的热情会更加高涨,作品的表现力也会更强。
3.个性张扬,让美术成为他们自我成长的阶梯
从幼儿园到小学,可以说完全没有给孩子准备时间,就让他们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出现诸多心理不适,在学校他们无法明确跟老师诉说,回到家父母也只是鼓励他们勇敢去适应,可是没有人肯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更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等一等他们。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观念也不断更新,以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来开展教学,但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本身非常的紧凑,任何一门课程从开始就已经确定,学生根本无从选择。因而美术教学就必须要担起这个责任,鼓励小学生喊出自己的心声,让他们更好地张扬个性,顺应儿童的天性,适当地拓宽儿童的美术视野,摒弃单一模式的画法教学,从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认识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让美术成为他们自我成长的阶梯。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开展了“我想画”自主绘画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情感。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想做作业”这个主题,在他们的笔下,作业就是束缚他们展翅翱翔的一大捆丝线,抽也抽不完,剪也剪不断。看到学生这个作品,我不但没有批评还给他写下评语:你的美术作业完成得非常优秀,老师希望以后还可以看到更多精彩的作品!还有学生的作品是我想妈妈,一个小女孩站在校门口看着妈妈渐行渐远。看到学生这个绘画表现方式的时候,我感觉眼前一亮,一个年纪这么小的小学生,可以想到这么传神的绘画表现方式,这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期。在美术教学中,创意的展示有无限种可能,教师所能够教会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鼓励他们发出自己心底的声音,这样美术不仅不会成为负担,还可以促进他们思维开发,让儿童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技能,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期带来的情绪波动,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学习。
4.家校合作,让美术成为全家的靓丽底色
在幼儿园阶段,家校合作是经常开展的一类学习方式,比如很多幼儿园会在家长日邀请家长亲自到园内旁观孩子的学习过程,并且参与教学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互动学习,但是到了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开展的力度普遍有缩减。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沿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让家长参与孩子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以增进感情,相互配合为基础,有系统、有组织、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能力。
如幼儿园阶段很多孩子已经掌握了用树叶制作美术作品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借鉴树叶画的经验,用盘子、彩纸、毛线等其他材料,拼组一些难度更高,更为复杂的美术作品。这样就实现了发挥直观性、趣味性教学的同时充分调动幼儿和家长的创作兴趣,这样不仅使小学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幼儿园更相近,而且家校配合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望,更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出小学生更大的创造力,而且在高难度作品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都可以获得稳步发展。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幼小衔接的有效过渡中,美术可以从认知、心理、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对小学生开展有效指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兴趣引导、设计教學、自我成长、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让小学生实现美术课程有效学习的同时,身心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彤.小学美术在幼小衔接中的有效研究[J].新课程(上),2017(8).
[2]林恩娜.浅析美术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4(8):82-83.
[3]王婉梦.幼儿园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衔接途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7(8):190.
[4]周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摭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考试周刊,2016(32):190.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