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

2019-09-12 03:21应海波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原则价值

应海波

[摘  要] 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往往能令学生激发出更加积极的学习热情与问题意识,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使学生能够在亲身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活动中展现出更加个性化的思考.

[关键词] 问题情境;价值;原则;策略

“数学问题情境”这种带有一定价值取向与刺激性特征的数据材料与背景信息往往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教学中应不断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适当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并主动寻求解题的途径.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创设适当的情境以促进学生探究、讨论以及理解等思维活动,使学生在严谨而主动的探索中最终获得有意义的学习.

[?]问题情境的价值

1.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始终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展现出生动活泼且富有个性的行为与思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家将个体在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意识倾向叫作兴趣,兴趣的产生往往会令个体在学习中展现出更加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的讲解,平淡无奇的讲解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言是毫无作用的,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准确定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并将教学对象设计成适合学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激发出强烈的好奇心并在问题探究中展现出更多的个性化想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与注意力,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情感态度与学习能力的更好发展.

2.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从未将教学活动视作简单的“授予—吸收”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并为学生创造出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适合自身发展的情境探索中锻炼出应有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在获得新知识并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锻炼出应有的思维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探究的意识与习惯.

3. 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思维习惯或心理状态,这种思维习惯或心理状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质疑、变换与发展而形成的. 新课标在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上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学生是否具备问题意识以及是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被罗列其中.心理学范畴将问题视作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由此可见,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数学这门思维的科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影响与价值,并在数学教学的活动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对于新时代数学人才的培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学生在问题研究的氛围中主动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其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

4. 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越发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创新思维是人脑对未知事物进行创新思索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个体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与规律对事物之间的新关系进行探求并因此形成新的结论. 教师运用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使学生在一定的启发与刺激中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并因此逐步获得创新能力的养成与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在恰当而科学的问题情境中往往能够获得有力的提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重视这一重要且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原则,为学生创设出合适且有效的问题情境以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高质高效.

1. 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课题这一中心,因此,教师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中应避免故弄玄虚或偏离课题的行为,应紧紧围绕课题并设计出能够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的恰当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利于课题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情境中展现出更加强烈的思维积极性,在针对课堂研究的情境刺激中展开思考与探索.

2. 适度性

只有切合实际且能考虑大部分学生认知水平而设计的问题情境,才能令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在具体情境的设计中应考虑学生的差异与教学内容,避免为少数学生设计情境的行为,注重设问角度与方法的权衡并令每位学生都能在情境的探索中获得发展.

3. 启发性

问题的数量并不是衡量问题情境设置优劣与否的标准,教师在具体情境的设计中应考虑情境的启发性以及情境所要探触的核心,为学生创造出充裕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并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思想进行的问题探索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 互动性

只有能够刺激、启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的问题情境,才是特别有效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知识并保持思维的持续性,有助于改变学生等待问题出现的陋习并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创设策略与案例

1. 利用趣味游戏进行创设

案例1: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情境设计:大家请看我手中的这个笔袋,它的价格在10-30元之间,而且是个整数,大家都来猜一猜这个笔袋的具体价格吧,我会根据大家给出的数字做出“高了”“低了”“正确”的回应,看看谁能最快猜出这个笔袋的价格?

评注:学生在利用趣味游戏创设的问題情境的探索中往往兴趣倍增,快乐学习的同时也会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能力也会因为积极情绪的感染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利用典故进行创设

案例2: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情境设计:古印度国王在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时征询了发明者的主观愿望,该发明者是这样回答的:“敬爱的国王,请您的侍卫首先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中放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中放2粒麦子,第3个格子中放4粒麦子,第4个格子中放8粒麦子,往后的每个格子中的麦粒数都是前面格子的2倍,一直放到最后的第64个格子,这就是我要的奖赏.”国王满口答应,大家帮国王计算一下,国王的这一诺言能够实现吗?

评注:学生的好奇心在典故中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自然产生探究的欲望并更加积极地展开主动的探索与学习.

3. 利用认知冲突进行创设

案例3:复数的概念

情境设计:已知a+=1,求a2+的值.

学生很快得出a2+=

a+2-2=-1.

两个正数的和怎么会变成了负数呢?哪里出现问题了呢?

评注:利用认知冲突所设计的质疑情境令学生很快投入了新一轮的思考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大大拓展的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4. 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创设

案例4:均值不等式

情境设计:国庆节即将来临,某商场正在筹备降价酬宾的促销活动,营销部门计划此次活动分两次降价并设计了三种方案. 甲方案:第1次p折出售,第2次q折出售;乙方案:第1次q折出售,第2次p折出售;丙方案:两次都为折出售.大家觉得哪一种方案的降价力度更大呢?

评注: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熟悉的思考平台,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观察、联想与思考中往往会表现出更加想学、乐学、主动学的积极情感.

总之,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对于提升课堂质量来说是相当关键的,教师在具体的设计与教学活动中应灵活处理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使学生能够在更加积极主动的情感中展开问题的探索,对问题情境所要体现的核心进行挖掘与研究并进行规律的发现与总结,使学生在亲身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活动中展现出更加个性化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 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J]. 数学通报,2013,52(6):5-8.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原则价值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