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2019-09-12 00:29吴清菊
考试周刊 2019年56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摘 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关键和源头之所在,在素质教育力度不断得到加强的当今时代中,核心素养亦成为了目前教育界最热门的一项研究课题。即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小、落细、落实,如何有效将之渗透入学生的认知范围领域内。本文的论述核心即在于此,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依托对其具体的教学实施方式和过程,作如下阐发。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课堂;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前提,必然是要建立在对其深刻地理解与认知上。如今的所谓核心素养,已不同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素养”的基本概念。经过新课改的重新定义之后,其实质指的是,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应具备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之品格与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中,其强调的则是对学生政治认同、法制观念、公共参与、理性精神等素养的培养。此处,限于篇幅问题只提及上述前三项素养作为写作的内容,如下。

一、  通过爱国教育,渗透政治认同素养

政治认同素养一项,是指人们对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与赞同。简单来说,即,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认同当前党对国家、对人民的领导方向,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等等。针对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进行爱国教育的方式来作为一个突破口,逐渐达到对这一素养的渗透,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节相关内容时,笔者便借助于教材内容,依托于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对政治认同素养的渗透展开了教学。如:笔者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照片,是一对父子的拼版留影。其中,一张是父亲何力1984年在中印边境原始丛林的照片,另一张,则是儿子何宇恒2016年在拉萨的照片。之后,笔者便向学生讲述了这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图中的父亲当年在中印边境的解放军某团当兵3年,而儿子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亦入警进藏,直接在边境的一线参与工作。他们这一辈年轻人,正在循着渐渐老去的父辈们的足迹,捧着“沉重”的接力棒继续前行在为祖国战斗的路途上。对此,笔者向学生提出,“父子兵”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此处,在于将本课的主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引出,为进一步教学作出铺垫。之后,笔者又提出:“是什么情怀促使他们坚定地作出如此奉献?”而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思维逐渐便由“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迁移至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层面,从而大大地推动了课堂目标的实现。

二、  结合时事案例,渗透法制观念素养

法制观念即法制意识,指的是人们对法律条文的认可与遵从。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具体理解法律是管理、治理国家秩序的一种方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国家权威的重要武器,是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美好的重要保障。针对于此,我们要积极借助于对时事案例的结合在课堂展开教学,从而促使学生们在“事实”面前得到启发和感悟,提高法治观念素养的有效渗透。

例如:此处我们以《法不可违》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借助于2016年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令计划作出的审判为案例,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征进行了说明。令计划彼时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身份,仍然因为受贿、滥用职权等罪名受到了法律严厉的惩罚,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例的导入,使学生们深刻地了解到了,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条例,作出了有害于人民的事情,就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惩戒。诸如此类,笔者在这一案例的基础上,又将法制意识的其他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对应讲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法制观念素养的形成,确保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  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公共参与素养

公共参与素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促使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对公共责任承担的精神、对公共利益维护的精神与践行能力等。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高峰的阶段,身心发展正是对这些方面最为敏感,最易受到影响的时期。故而,有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加以引导。以实际的参与体验,激发与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以《维护秩序》一节的教学为例。笔者便借助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公共参与素养的渗透展开了教学。如:笔者通过积极组织协调,带领学生参与了一次以“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确保人人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的参与体验,一方面認识到了井然有序的公共秩序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所在;而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某些不按规则通行交通路口的情况时,便又会深刻领悟到,秩序的维护,最关键的部分在于个人的自觉、自律行为。而只有加强公共参与意识,增强对公共责任的承担精神,如此,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使得公共参与的素养良好地渗透进了教学当中。

四、 结语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是丰富而多元的,而教无定法,我们在实际中,应善于根据实际作出调整,不断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才能创设出更加高效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左健.培养公共参与意识,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J].江西教育,2018(33).

[2]李雪.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现代交际,2018(20).

作者简介:吴清菊,福建省漳州市,漳州第一中学分校。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