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启林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本文从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目标出发,提出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其对学生所形成的吸引力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比较低,但是初中政治又是一门与社会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社会意识以及思想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总结,与大家分享。
1.以生活情境作为建设政治高效课堂的连接点
生活是最贴合学生实际的切入点,所以老师在讲解初中整治内容时可以从生活情境出发,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学生从内心角度拉近自己与政治的距离,其才能够喜欢上政治并主动性的学习与钻研政治。作为老师,则应通过挖掘政治课程中关于生活方面的知识点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连接,才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学习政治。
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同学们,你们有看新闻联播吗?有时候看。新闻联播在播放将近结束之前的内容是什么内容?国外新闻。是不是常有一些国家有战争或者有抢劫、枪杀等案件播报。是的。为什么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却发生的很少呢?不知道/不播报。不是不播报,即是新闻电视台不播,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也是藏不住的,只是确实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法制比较健全,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国家不允许私人有枪,而在国外许多国家有枪是合法行为。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怎么会不乱呢。大家说法律和我们关系大不大?大/不大。为什么有人说不大,说一说你的想法?平时上学、吃饭、睡觉、游戏都是来回一个样子,没感觉法律跟我有什么关系。说的不错,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甚至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打过官司,进过警察局,所以就会产生法律和我们生活关系不大的认识。有没有发对意见?有,我们上学路上闯红灯会被警察叔叔教育,虽然没有对我们进行处罚,但是我们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说的好,还有没有?学生打架、买到假货后维权。对这是与我们的法律相关,包括同学们的人身安全、名誉权、肖像权等法律都有保护。同学们需不需要给自己的人身多一分保障呢?需要。那大家就好好好学一学我们这堂课,看看当我们的有哪些权益,又该怎么行驶我们的权利保护自己。
2.以小组合作教学法作为建设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政治与我们的思想认识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而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识又丰富多样,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政治课程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小组教学的方式集思广益,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吸收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生活案例:小方与同学约好周日早上八点到学校集合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但是小方早上贪睡,妈妈过来提醒并催促她快起床,小方并没有起床,最后导致迟到20分钟。在说明缘由时,小方说妈妈没有叫自己。在学生阅读案例之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别表述自己对案例中的小方的行为和做法的认识与见解。在各小组讨论结束的时候,老师可以要求各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表达小组内的整体意见,如果有个别学生还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则要在小组阐述完毕之后再做表达或者补充。由于是自由讨论,各小组的最终见解并不相同,有的小组认为小方迟到虽然不对,但是贪睡无可厚非;有的同学认为小方不应该把过错推卸给妈妈;有的又认为推卸责任给妈妈不算说谎。针对同学的讨论,老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过于否定某一组或者某个人的见解,因为这会降低学生自主、自愿表达的积极性。虽然大家的观点可以各有不同,但是最后老师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要将正确的做法或者问题的根源告诉大家。比如上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小方由于贪睡导致自己不得不撒谎。
3.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建设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由于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各方面的观点、认识还不够全面和透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仅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广度,而且学生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和经验。
例如,在教学“法不可违”时,老师可以先问大家:同学们,你们在看到这篇课程的题目时,有什么想法?不能违反法律。说的对,这是本篇课程题目的最直接的表述。还有什么想法,比方说哪些法不可违,违法了会怎样,“法不可违”的主体又是谁?什么法都不可以违,违法会被抓、谁都不可以犯法/刑法不能违,违法会被抓或者被处罚、大官/未成年违法应该没事。同学们刚才都对“法不可违”说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我们一个一个来讲,同学们我们先看一个视频:播放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的视频,然后问大家官大不大?大。违法了抓不抓?抓。对了,违法必究,和犯法人的是不是当官的、是不是大官没有关系。那有钱人犯法呢,比如马云犯法会不会不抓?不会/罪加一等。“法不可违”和有没有钱也没有关系,当然也不会罪加一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官职大小,也没有富贵贫贱,全部的原则都是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定。大家现在再来看看课本中给出的“小勤拾荒”的故事,小勤犯法了吗?犯了。他会不会被抓。会/不会。为什么,说说理由?任何人犯法都会被抓,老师刚说了的,和人的身份没有关系/不会,因为小勤是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同学们说的都有理。由于小勤的行為确实犯法了,所以会被送去派出所。但是小勤年龄还小,且犯罪动机没有太大的社会危害性,所以会被教育而不会被关押。老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法不可违”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
初中政治课堂知识的教学不仅是塑造中学生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本文从生活情境建设政治高效课堂的连接点、小组合作教学建设高效课堂的着力点和创设问题情境为建设高效课堂的突破口三个角度就如何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进行阐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政治老师也应当始终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政治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广海.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与途径探讨[J].华夏教师,2019(18):66.
[2] 张卫巍.探究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2017(2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