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脱贫”,义务教育阶段不能让每一个适龄孩子辍学。教育教学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重头戏。
关键词:农村 学校 学困生 转化 关爱
近些年,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推进和巩固提高,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举国上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义务教育阶段要实现零辍学。此时,做为教师的职责,摆在教师面前尤其是农村教师,教育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便是一个重头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生成及转化作以浅显的分析。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欠缺。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指学校教育,它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只有三者的成功结合才会浇灌出朵朵花朵。但众多农村学校所面对的教育主体——学生,绝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家长或忙于生意或外出长期务工,对其子女的学习无暇过问;有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思想欠妥,给子女灌输“学习无用论”、“英语无用论”等思想,导致家庭教育不到位或偏离中心。长期的家庭教育欠缺,子女少了监管、引导和陪伴,他们性格孤僻、品行差、随性成长。久而久之,这群孩子对读书的重要性看淡,人生价值观取向不正确,影响读书,沦为学困生。
2、厌学情绪严重。
都说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英语作为不同于汉语的语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学科困难。对农村学生而言,就学科本身更不感兴趣,使得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寻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他们上课睡觉,作业抄袭完任务或干脆不交,厌学情绪严重,更甚者抵制之心根深蒂固。长此作为,部分学生成为了最为头疼的偏科生(不学英语)和英语学困生。
3、学习方法欠缺。
笔者长年扎根于农村学校,立足于英语教学工作一线,深感农村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先天缺陷,乡音重、胆小而不会读、读不准、不敢读,所以一部分学生只会机械地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是不科学的。不科学的记忆单词,造成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困难,进而英语学习存在困难,英语成绩提高有困难,成为学困生。
4、管理方式欠佳
學困生应该是教育教学中的关键。然而,学困生因为基础差,上英语课往往游离在课堂之外,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老师们因考虑到教学进度,很少在课堂上关注学因生,不向他们提问,不向他们做要求,对学困生更多的是偏见或不满。慢慢地学困生对英语课不再想上,畏惧、厌学的情绪占领了课堂,成其为学困生。
二、学困生转化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育人优先。
根据笔者长年农村教学的经历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要教书必先育人。帮助学因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是首要的。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抽出3-5分钟时间以学校、班级规章制度为依据,在品德和行为方面教育学生一定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用规范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指导行动,如此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有所保障。常此以往,借助课堂几分钟的教育就可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或缺失,为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教材教法,优化课堂。
学校教育,班级教学,是每位适龄学生必经之路,故优化课堂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只有乐学、善学、主动学,才能学得轻松愉快。如何让学生喜欢并学得好,笔者认为课前必须充分的备课,结合相关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将本枯燥乏味的知识采用巧妙的、丰富多彩的、吸引学生眼球的方式备出来。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增加有效合作、探究环节,把课堂变学堂、把学习变趣事,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灵感和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这也是学好该学科的不竭之源。
3、关注学困生,更要关爱学困生。
英语学科在我国学校课程设制是举足轻重的,故学好这门语言对每位适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困生要平等对待。一个班级中学困生的存在也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某种程度上,学困生的存在才是我们教师教学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关注学困生,更要关爱他们。一是做好培优辅差和兼顾两头的常规教学工作,平时课堂提问和检查时对学困生尤为做到关注,在一般知识点的使用方面、问题探究过程方面、提问等方面多给予鼓励和关注,促进成长和进步。二是作业布置方面设层,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了,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和知识结构特点,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课后辅导中特别关注学困生,鼓励他们尝试讲给老师听,在单词、词组、短语、造句等方面采用一对一方式及时查缺补漏,让其消化,及时更上进度,以防掉队后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四是平时多关注学困生闪光点,那怕是微小的进步及时表扬,重拾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4、学以致用,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口语教学很重要,联系生活教学也是一门艺术,站在艺术的角度,课堂教学中注重语言美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动口,力争英语教学口语化、生活化,实现活学活用,学习中感受学科魅力。因此,教师在口语化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把每一堂课与生活串联起来,让学生在乐趣中探求知识,渴求学习知识,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指导下快乐学习,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