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科学素养”的科学知识教学

2019-09-10 07:22罗江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科学知识科学素养

罗江平

【关键词】  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 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018-01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全新理念。所谓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能综合运用科学思维、知识、方法,同时渗透相应的科学态度、情感与精神,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相关科学问题的一种高阶智慧与能力。而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长期受实证主义科学观以及功利主义科学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确定性、真理性的科学知识为中心,以考试分数为目的的典型教学文化,这显然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背道而驰。有见及此,本文尝试对现有的科学知识教学之问题症结进行反思,分析科学素养视域下的新型科学知识观,进而思考如何重塑指向科学素养的科学知识教学文化。

一、传统科学知识教学的现实困境

随着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诸多科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模式在价值观上已得到学术界及实践界的一致认同,有不少诸如探究性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也已在教学一线得到广泛的实验。然而,以真理性知识为中心依然是我国科学教学的现实困境。这一现实困境的主要表现为:将科学视作是一个确定性的知识体系,将科学教学视作是内蕴着某种固定规律的过程,将实现科学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传递视作是评价科学教学的唯一标准。由此,科学知识以及围绕科学知识展开的教学过程与师生的个人经历、体验、价值观念等相割裂,除了在课堂、作业或考试等固定情境,学生难以将科学知识有效迁移到复杂的、真实的其它情境中。

质言之,由于科学教学单纯强调科学知识的确定性、标准化,以及科学知识教学的灌输主义倾向,导致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仅仅是一种对符号、公式或理论的机械记忆,进而造成学生异化为马尔库塞口中的缺乏批判、理性、创造的“单向度的人”。事实上,这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提出如何将科学知识与方法转变为真实科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提升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现实背景。

二、科学素养时代的新型科学知识观

近年来,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学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流行语词。简单来说,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不仅是掌握一系列科学知识的个体,更重要的是,他或她能够将相应的科学知识与一起转变为自己解决复杂情境中的真实问题的依赖性资源。可以看出,科学素养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或者说,科学素养视域下的科学知识,绝非仅仅等同于一系列确定性的客观真理,它毋宁是人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视角与立场,可以成为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可资借鉴的选择性资源。因此,科学知识应然具备涉身性、情境性、实践性等属性特质,并需要与科学观念、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精神等要素协同发挥作用,共同构成一种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著名学者怀特海将这一全新的科学知识观称为“活性知识”,意指科学知识需与真实情境及其它科学素养要素结合起来,以构成一种面向未来的活力。

三、指向科学素养的科学知识教学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新型科学知识观,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构科学知识教学模式,使其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情境逻辑。长期以来,科学课堂中的科学知识一直以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象存在着。正是这种试图抽离情境,使之普适化的价值追求使得科学知识与学生真是的生活情境渐行渐远。对此,我们的科学知识教学应树立“科学知识是用以武装学生的智能结构,使他们能面对现在与未来生活的真是情境”的全新立场。理解了科学知识的情境逻辑,学生才能建立起科学知识可迁移的意识,才会尝试用其来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生发出科学素养。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实践价值。这一点与理解科学知识的情境逻辑一脉相承。传统的科学知识教学以应付考试为价值追求,因而学习科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为了取得较好的考试分数,并没有任何其它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已有研究发现,学生基于个人经验进行反思与行动是科学素养的集中表现之一。这就意味着科学教学需要让学生思考科学知识与自己的思维与行动之间的意义联结,从中习得应对相应实践活动的思维与行动方式,并在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强化这样的意识与行为,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由此,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具备了一种一以贯之的稳定性。

第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个人维度。个人维度是科学知识情境逻辑与实践价值的个体化体现。情境通常是学生基于自我经历的情境,实践价值通常也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也就是说,科学教学要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其个性化的认知体系联结起来,启发其发现科学知识之于其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并尝试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正如英国学者波兰尼所言,所有知识都具有个人系数,其终极价值亦在于个人的情感、信念渗入以及个人的判断与整合。学生个人的理解和参与,也是决定其个人科学素养品质与成效的关键。

[ 参  考  文  献 ]

[1]安维复,郭荣茂.科学知识的合理重建:在地方知识和普遍知识之间[J].社会科学,2010(9).

[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16.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4]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科学知识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