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实证分析

2019-09-10 07:22任伟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实证分析高职院校

任伟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中资助育人体系功能实证研究,随后介绍了资助育人体系的现实问题,包括认识缺失与制度缺陷,随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包括转变意识、完善制度、优化环境,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3-0120-02

0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中相关资助育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拥有更多的贫困生群体得到了有效的经济资助,进一步缓解了其生活压力与经济压力,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由此能够看出资助育人体系的重要作用,为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其育人功能。

1高职院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实证研究

1.1问卷设计

对于某一高职院校中资助育人现状实际调查工作,设计调查问卷,相关题型主要包含开放式与封闭式形式。按照逻辑结构,问卷题目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被访者信息、受资助状况以及资助育人体系不足之处,其中资助育人体系不足之处主要包含受助者心理状态,是否存在骗助行为,工作人员落实中是否出现问题等。该种落实设计能够针对学生基础信息、资助状况以及育人等因素实施交叉分析,方便得到全面真实数据结果。上述三种内容全部是封闭式题目,而开放性问题则是受访者对于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议,解析被资助者的内心情感,获得全面、客观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发放数量为500分,回收问卷后仅有部分没有完成最后开放题,但因为回答了前面的客观题,因此认定该部分问卷为有效问卷,综合此次回收的有效问卷中贫困生人数为185人,占据整体37%,而非贫困生人数315人,占据整体63%。

1.2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基础信息上,贫困生主要资助形式是22%的国家助学金、13%的国家奖学金、18%的助学贷款、18%的勤工助学,而65%的受访者都认为当下资助项目满足资助实际需求。针对资助金应用问题调查,发现贫困生中的83%都会把资金用到支付生活费以及学费当中,或购买学习用品以及书籍,而10%的学生会将其存储备用,剩下的7%学生则选择用于娱乐、购买服装以及请同学吃饭上,可以发现在当下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贫困生内心面子问题以及虚荣问题被激发,从而把资助资金应用到充颜面和讲排场上,没有改善自身学习、生活状况,降低育人效果。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在学生心中具有一定权威性,但在调查中发现,资助育人体系中辅导员价值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在辅导员针对受助者实施心理辅导程度采访调查中,44%的人回答有,而12%的人回到没有,44%的人则回答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选择没有以及不清楚的学生占据较高比例,通过了解发现,辅导员发放补助资金时,少部分会单独约到办公室,维护学生隐私,并给予鼓励,但无法触及学生内心,未能发挥出有效育人价值,不了解育人方法。

2高职院校资助体系现实问题

2.1认识缺失

资助育人相关工作人员把自身角色定位于补助资金发放者,忽略了自身育人职能,没有针对贫困生实施有效心理疏导以及思想引导。资助者进一步扩大了资助育人中的经济功效,单纯重视经济资助效果,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需求,单纯重视经济帮扶,没有针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培养,停滞于物质帮助环节,没有培养贫困生持续发展能力,大部分贫困生在走入社会后,依然承担着精神负重与物质负担,缺少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与良好的社会竞争力,导致其自身那种孤独、封闭以及自卑的情绪不断延续下去。

受助者心理失衡,无法深刻感悟育人意味,也无法发挥育人功能。在资助育人中,还容易使受助者产生不良行为和心态。通过分析相关调查数据发现,超出80%的贫困生都存在忧郁、焦虑、自卑以及敏感等心理问题。部分受助学生没有接受心理调节和心理辅导,背负着贫困标签,影响人际沟通能力,最终降低学生情商,阻碍未来生活与工作。

2.2制度待完善

勤工助学相关岗位设置方面单纯局限于校园内部,使贫困生缺少进入社会锻炼的机会。在资助育人中,辅导员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自身角色定位认识不足,没有针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深入理解,从影响资助育人功能发挥,高职院校中队伍建设落后也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缺少资助育人培训机制以及资助育人工作评价考核方法,导致辅导员无法发挥出其功能价值。监督机制不足,针对部分骗助以及到期不按时归还贷款的行为缺少法律管理。资助者和受助者相关权利义务不对等,影响资助育人的稳定运行。

3提升高职院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对策

3.1转化育人意识

资助育人工作人员应该积极转变自身工作态度和工作意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认识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复杂性特征,结合学生思维可塑性,进行科学引导。结合高职院校中的现实状况和条件,针对辅导员设置资助育人相关培训机制,加深辅导人员对于资助育人方面的了解,从根源入手,帮助辅导员转变资助育人意识,发挥出辅导员育人功能,提升其对于资助工作重视。通过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议、例会以及培训等方式,创新辅导员资助育人方法和认识,提升其教育层次水平,充实资助育人内容[1]。

帮助受助者形成责任意识,优化受助观念。针对部分存在不劳而获心理的学生,结合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其进一步了解资助主要是为了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提升综合素养与知识水平的,属于阶段性工作,并非是长期依赖的稳定收入。贫困也并非是其标签,不能将其当做不劳而获的借口,其拥有自己的责任义务,为了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

3.2完善制度

完善勤工助学制度,相关岗位设置不能限制于校园范围内,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优势,把企业兼职与实习机会添加到勤工助学岗位内,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学机会,同时还可以更多接触社会,参与实践锻炼,为未来就业培养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校方和社会合作能够进一步扩展勤工助学渠道,发挥出勤工助学的功能价值。

构建资助育人评价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从贫困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素质等方面入手,添加多样的评价指标,制定评价体系。辅导员工作记录也可以充当重要的评价元素,不定期将辅导员针对贫困生实施精神帮扶以及心理疏导等工作记录进行上交,通过审核工作记录跟踪判断辅导员对于育人工作的实施状况。针对勤工助学机制,从助学岗位数量、工资水平、技能锻炼效果等层面入手,考核助学机制完善程度。

3.3优化育人环境

资助育人工作中,辅导员以及负责人可以在节假日通过信件、电话以及家访等方法宣传学校以及国家资助政策,掌握学生现实需求与心理状态。同时构建贫困生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结合学生变化实时更新,包括学生的综合评定、学习表现以及消费状况等。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监督模式,及时发现构建典型贫困生人物,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励志成才积极能量,通过榜样力量激发贫困生潜力,使其内心觉醒。此外,把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内[2]。

4结语

综上所述,资助育人体系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资助育人体系之间属于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资助育人体系除了满足学生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之外,同时还应该积极创新,进一步满足学生在精神层面的发展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其形成勇于承担、自立自强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孝友,康洁.精准扶贫视角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实现路径[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02):61-64.

[2]王莉,宗诚.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现實路径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28-30.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实证分析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