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翌
摘要:当前三全育人理念下,心理育人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文章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危机干预这一重点工作为着眼点,详细阐述了辅导员协同参与处理危机干预事件过程中,工作阶段、危机事件评估、工作原则、干预者自身情绪管理等,展望我国心理健康危机干预道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3-0040-04
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方针不仅在教学上体现,还应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形成全面育人的良好格局[1],2004年中发1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这一理念。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高校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理解“三全育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既是教育服务也是参与体验。大学生的心理塑造、价值观养成应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由社会高校共同负责。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最初是以学习西方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的。西方心理治疗基本假设都强调自由选择、个体独特性、自我肯定和自我强化(Corey,2000)[2]。Sue, D. W.和 Sue, D.(2003)认为心理咨询的理论、目标、改变方法以及咨询对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定义,都建立在西方中上阶层的主流价值系统之上[3]。几乎没有人谈论个人对其社会的责任——几乎每一个接受治疗的人都只关心个体的目标,而心理治疗师就是被雇佣来支援这个目标的(May,1992)[4]。我国也有学者认为人天生是脆弱的,需外界干预支持相助;认为发泄情绪就是对心理疾病的一种解决(段昌明,2017)[5]。
高校危机事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工作。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学习、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研究发现,我国高频率自杀的两个年龄段分别在15-24岁和60岁以上。由此可见,身体成熟而心智并不成熟的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成为了心理危机最容易感染的对象[6]。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困境或者遭受挫折的大学生给予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7]。通过危机干预,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心态,理解并主动克服遇到的各种困境,不断完善人格,重新适应生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帮助大学生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掌握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全员参与,通力配合,快速有效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中,也是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体现。
1危机干预的三个阶段
(1)危机评估。能够清晰、有效、迅速、正确地评估危机存在的风险,这个阶段是危机干预的重要一步。
(2)行动干预。这个阶段需要人人参与其中,保证被干预者的绝对安全。
(3)心理干预。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问题解决,处理“为什么是现在有了不好的念头或行为”,及时控制、稳定被干预者的情绪,找出促使危险行为发生的事件是什么。
在这整个过程中,每一位干预者应该温柔而坚定地告诉来访者一个信念:“危险的行为是错误的愚蠢的且不必要的决定,没有过不去的坎。”找出被干预者原生家庭问题或者被干预者自我认知及存在的意义等问题,帮助被干预者放弃或者暂时放弃不好的念头,停止危险的行为。
2关于危机的评估
(1)计划的特性——要详细准确了解被干预者实施行为的计划内容是什么,尽可能知道计划的详尽性。如:有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工具,如果有,是否去过现场勘查,如果去过现场勘查,导致死伤的可执行性有多强。
(2)自杀或自伤方式——被干预者选择的方法危险性有多高,杀伤力有多大。
(3)评估选择用来完成计划危险行为的方法,可行性有多大。因为增加自杀难度也可以降低自杀风险。
(4)在整个计划中是否选择了工具等,工具等能帮助被干预者的可能性有多大。
(5)了解被干预者的自杀史以及家庭成员有没有自杀或者自伤的经历。
(6)了解被干预者的心理疾病病史。评估被干预者现实的压力并发掘有什么正向支持的资源,如:内心的牵挂。
3危机干预的五个组织管理原则
3.1安全第一原则
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必须要果决全面地保证安全,如果来访者要求保密(必要时启动保密例外原则),一定要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多人监管保护并且第一时间通知院系领导。在高校,危机干预行动必须人人参与,没有绝对的安全就一定要要采取措施,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大概也许没事”。
3.2团队合作原则
危机干预是一场生死战斗,斗的是资源(人、财、物),但也不是无限制的资源的投入,要速战速决,拖延久了只会疲惫大意。在高校中角色分工一定要明确、场所一定要安全。
(1)执行者:辅导员等人陪同被干预者、及时交流、一定多人看护并且同时联系家长、必要时可以送医。监管保护直到父母到达为止。
(2)监管保護的场所:务必保证安全,设置在一楼,房间内不能有任何利器、尖锐物品等的安全屋,不要在宿舍等人多的地方。
(3)领导:负责调配资源,系部、学工部门通力配合,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
3.3倾向必报原则
无论任何人,一旦发现有危机行为、危机计划的务必第一时间上报,并且及时告知亲属。
3.4冗余原则
学生工作无小事,特别是关于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工作宁可多做,也不少做,切不可麻痹大意。
3.5界限与关系平衡原则
在处理危机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恪守法律界限,兼顾师生关系,生命安全最重要。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作好记录,不记录就等于没做工作。应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3、《民法通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12号令)、《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相关规定。
4如何发现危机征兆及談话要点
(1)言语征兆:言语或者文字间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或无价值感。1)有过死的念头,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2)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易获得的自杀工具等。3)直接说:“我希望我已死去”、“我再也不想活了”。4)间接说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得更好”“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等。
(2)行为征兆:饮食、睡眠、行为、社交等出现异常。1)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过度疲劳。2)易激怒,过分依懒,持续不断的悲伤,流泪。3)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4)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5)无缘无故的生气或与人敌对。6)强烈的焦虑感,社会功能严重受损。7)突然把个人有价值的物品送人,与亲朋冲突、告别。8)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如曾经情绪一直不好,突然变得平静,甚至比较高兴啦。9)频繁出现意外事故,出现解离症状。
(3)谈话要点:可以用合适的方式与被干预者约定不伤害,一旦出现不好的念头或者行为,一定要先与干预者或者被干预者自己愿意联系的人联系。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鼓励被干预者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2)要接纳被干预者的情绪和感受而不做出任何批判。3)给予希望,让被干预者相信别人是可以给其帮助的,并鼓励他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4)团队工作,要尽量取得其他老师、同学的帮助以便共同承担帮助被干预者的责任。5)如果认为被干预者仍有自杀的想法,自杀的危险性高,要立即采取措施:不要让他独处,去除能协助自杀的危险物品或将他转移至安全的地方,联系并上报上级领导。6)不要对被干预者的自杀想法给予保密。
(4)签署不伤害约定,被干预者一旦想自杀,一定要先与“某人”(被干预者愿意联系并且能联系到的人)联系。
5如何进行24小时监护
(1)要选择安全的地点,安全的楼层。不能让被干预者有跳楼的机会。
(2)要排除任何可以用来自我伤害或者伤人的工具,如:玻璃、药品、刀具、暖气片锐角、筷子等。
(3)每次2位以上监护者,至少一位与被干预者是同性。特别是高危场所等,任何时间都要陪同,比如:卫生间。
(4)准备2到3班轮换,防止监护人疲惫,要严防死守。
(5)最好由被监护者熟悉和有良好关系的人担负监护工作。不要都找学生,因为有老师在,遇到事情可以态度坚决强硬的果断决定,所以监护时候一定要有老师在。
(6)尽量48小时内结束监护。时间过长监护者会有疲倦感。
(7)要务必重视,监护人一定要细心尽责,绝不可麻痹大意。
6如何联系父母(或监护人)
发现有危机风险的学生,要第一时间联系父母(或监护人),父母(或监护人)有知情权,并且父母(或监护人)必须到场。
(1)要在已经采取监护措施情况下联系父母(或监护人)并同时告知父母(或监护人)被干预者的基本情况。
(2)要求父母(或监护人)尽快到学校履行监护责任。父母(或监护人)越早到,被干预者越安全。尽量48小时内到达学校,这样更能保障被干预者的安全。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父母(或监护人)感到压力。
(3)要告知父母(或监护人)来学校之前不要联系被干预者(除被干预者自己要求),以免情绪波动恶化,增加危险因素。
(4)如果父母(或监护人)不相信,担心是诈骗电话,父母(或监护人)可以电话确认被干预者安全,但不能告诉被干预者,父母(或监护人)要来学校(除非被干预者自己要求)。
7如何与父母(或监护人)合作
如果被干预者需要送医,最好也征得父母(或监护人)同意,如果需要住院(精神病院),就必须经过父母(或监护人)同意。
(1)被干预者需要送医时,应该要求家长(或监护人)尽快到场履行监护责任。
(2)如果遇到特殊紧急情况,父母(或监护人)不能到场,除非被干预者自愿住院,否则被干预者如需要强制住院,就必须要有父母(或监护人)授权。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知情同意授权书并签名、提供身份证、提供证明是亲子关系的户口本或者提供是监护关系的证明,同时要得到医院认可。
(3)如果父母(或监护人)拒绝到场履行监护责任,也应该要求父母(或监护人)写出知情同意书和授权同意书。
(4)如果父母(或监护人)拒绝到场履行监护责任,不授权同意被干预者住院,不写知情同意书,拒绝承担后果,可以直接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
(5)要注意保留资料,整个处理过程中有没有专业评估,有没有与父母(或监护人)沟通,有没有及时送医,来访者有没有否认有自杀行为的倾向,整个过程细节要详细记录,并要求签字。
8危机干预者自身的情绪管理
危机干预者自身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焦虑感: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心态——危机干预者往往会有“你不会想自杀吧?”这种想法,其实这是危机干预者在处理自己的情绪。
(2)无望无助感:危机干预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效的,也会出现干预无效,干预过还是会出现不好的后果,如果干预失败,我们只能祝愿,应该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
(3)不忍心感:此时要与被干预者产生共情,理解被干预者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好的想法或者行为,帮助其找到出路,给出希望。
(4)愤怒感:有时候帮助被干预者,还会受到被干预者言语或者行为上的攻击(比如人格障碍这一特殊群体,有时会攻击周围的人,有时会出现自杀、威胁自杀、被动自杀等),此时干预者除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外,态度要强硬且温和而坚定。
9面对自杀的处理原则
(1)认真看待自杀态度。(2)干预者切勿急于讲道理,要有同理心。(3)以维系生命安全为首要,一定考虑是否需要时刻陪同。(4)给被干预者灌注希望。(5)倾听并同情被干预者的感受。(6)开启解决问题之端,处理引发危机事件的导火线。
10总结与思考
危机干预不是难在干预本身,而是难在没有发现苗头,没有发现问题。危机干预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从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干部、家长,协同合作,充分体现了心理工作中的三全育人。
10.1危机事件前
危机从来不会在你有准备时候到来,危机干预是分秒必争的大事,全员都要时刻保持警惕。面对危机时候,干预者自身的情绪管理很重要,面对焦虑,大部分人会回避,这时候最容易判断出错,比如:一小会的时间,他应该不会有事。一定不要有类似的懈怠思想。
10.2危机事件中
拖住被干预者实施不利行为的时间、尽可能帮助他稳定情绪,即刻建立某某同学危机干预协作群,成员包括:辅导员、心理老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院系党总支副书记、院系书记、学工部长、甚至是学校高层领导。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便于沟通、及时了解情况,缩短并减少逐级汇报所产生的时间,有问题直接在群里汇报、决定,一目了然,节省时间。而且可以相互支持,消除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孤立无援感,还能为所做的工作留下记录。
10.3危机事件后
危机事件结束后,务必注意保密,注意舆情,不要扩散渲染,更不要描述细节。媒体报道有时会有强化行为的作用,而行为是会传染的。如果必须通报的话,简洁明了,避免连锁反应。
10.4扎实做好日常工作
(1)与学生日常交流。1)让学生知道,孤独不是不好,无意义的孤独就不好了,每个人要有不舍得感,不舍得是一种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消极的念头和行为就会大大减少。2)帮助学生把以前学习好代表一切的观念转变过来,学习好,其他也要好,学习不好,可以继续努力。大学生也是要学习的而且要同时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3)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告诉他们,批评并不是否定,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所有的真相都只是真相的一部分。和身边的人一起好好活着是具有勇气的一种表现。真正勇敢的人,从来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真正勇敢的人,是在经历家庭、社会和生活的锤炼之后,仍能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成为更强和更好的人。
(2)平时工作。网络的世界没有秘密可言,要有专人关注贴吧,心理委员、宿舍心里联络员要监控全班各个宿舍的QQ、微信动态。关注心理普查结果。什么样的人会危险行为?比如:原来是有类似倾向的人群,遇到“刺激性事件”就会有很大可能再次出现。针对测试结果,可以直接询问。咨询记录,辅导员谈话记录,一定要详细记录。在咨询室谈话,一定要有登记,保留好工作的痕迹。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就挡住我们工作的步伐。更要善于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危机干预的最后,在有前提有基础的情况下,要有道德立场,有底线,并不完全以被干预者为中心。一次成功的心理干预,是建立在深入共情和理解的基础上。让有危险意向的人,恢复对生命的掌控权,他自身才能有安全感。真正的心理健康是预防不是治疗,最理想的是创设环境和养成习惯,这样会比预防更好。
人生路遥,要鼓励每个人一直充满着勇气。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没有眼泪,而是能够含着眼泪继续攀登、继续奔跑的人。真正的勇敢,是经历家庭、社会、生活的锤炼后,依然能从苦痛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好。我们应该坚定走中国自己的心理健康道路,发展基于国情和本民族文化的促进心理健康理论和技术[8]。我们更应该进行文化创新并且传承文化,一起面对挑战,深入思考,守正航行。
参考文献
[1]梁宝桐.“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研究[J].心理素养,2019(02):88-89.
[2]Corey.G..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石林,程俊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Sue DW,Sue D.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fferent:Theory and Practice[J].Family Relations,1993,42(3):259-263.
[4]Ebb N,Ebb N,Ebb N,et al. History of Psychotherapy: A Century of Change[J]. Journal of Nervous & Mental Disease,1994,182(5):308.
[5]段昌明.從心理咨询与治疗在美国的发展看行业管理(主题报告)[C]//北京: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工作委员会第五届大会,2017.
[6]穆俊廷.辅导员协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32):75+77.
[7]张巧燕.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管理论评,2016(13):123-124.
[8]徐凯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J].心理学通讯,2019(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