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白云区生态资源为初中生物教学服务的探析

2019-09-10 13:30梁维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梁维鸿

【摘要】白云区分布着白云山、帽峰山、南湖、白云湖等山川湖泊,有着丰富的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等生態资源,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天然的生态实验室。本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需要,从“直观教学”“探究教学”以及“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阐述如何利用白云区生态资源为初中生物教学服务,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开展保护生态资源的活动的倡导。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资源;教学策略

一、白云区现有生态资源状况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北面,东邻增城、萝岗,西界南海,北接花都、从化,南连黄埔、天河、越秀、荔湾等4区,面积 795.79平方公里。白云区是广州市的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当优越,有白云山、帽峰山、南湖、流溪河等众多的天然山川河流和湖泊,还有近年新挖的湿地公园——白云湖,有“花城明珠”之称的云台花园等,人均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为广州市各区之最。

1.白云山生态资源

白云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白云山地处我国南方,属亚热带气候区,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拥有各种植物资源,其中有5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揪、土沉香、降香黄檀、油杉、大叶竹柏等。野生的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如用材树种86种,药用植物343种,野生观赏植物97种。目前,白云山的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据统计,白云山目前共有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被称为广州的“市肺”。据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关于《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动植物资源调查》的有关资料显示,白云山野生维管植物898种(含变种);园林植物487种(含变种);外来入侵植物37种;珍稀濒危植物23种;发现植物新变种1个,广州新纪录种6个。记录了动物种类33目128科349种,其中昆虫有13目72科185种;两栖类1目4科14种;爬行类2目8科29种;鸟类13目36科105种;兽类4目8科16种;蛛形纲动物1目3科5种。

2.帽峰山生态资源

帽峰山森林公园去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帽峰山省级森林公园面积为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5%,动植物种类丰富,有黄樟、中华楠、观光木、桫椤等珍稀树种及杉、马尾松、湿地松、黎蒴、桉、相思、竹等;主要动物有浦乳类、爬行类、鸟类等;有猫头鹰、穿山甲、蟒蛇等国家保护动物。特别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鸟类的回归,鸟类资源相当丰富,是近年观鸟爱好者的好去处。

3.白云湖生态资源

白云湖是目前广州最大的人工湖,规划总面积2.07km2 ,水面面积1.05km2, 超过市内荔湾湖、流花湖、东山湖、麓湖面积的总和,是广州市北部水系建设珠江西航道引水首期工程。位于白云区黄金围、环滘村的北侧,西临广清高速公路,东至机场高速公路及106国道,向北1.5公里为流溪河,京广铁路及石井大道从白云湖中间穿过。湖区设计上的“湿地之行”“岭南水乡”“花海揽胜”等景观也是很好的可利用于生物教学的生态资源。

4.云台花园的生态资源

云台花园是我国最大园林式花园,被称为“花城明珠”。她座落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面的三台岭内,总面积12公顷。云台花园是一以花木、绿化为主,四季百花吐艳、观赏性极强的新式花园。200多种中外名贵四时花卉就被巧妙地种植在不同的功能区里,尤其值得称颂的是12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它是一个袖珍的热带植物园。温室内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分别是仙人掌与多浆植物区、棕榈科区和兰花区,在仙人掌与多浆植物区内除了能欣赏到各类珍奇的仙人掌及各色仙人球外,还能观赏到珍贵的黑仔树、麒麟勒、绿珊瑚、金边剑麻、龙舌兰等各式多浆植物;棕榈科区内种植有黑桫椤、旅人蕉、酒瓶椰子、三角椰子、老人葵、帝王椰子、狐尾椰子、红刺林投等各类奇特的棕榈科植物;在兰花区内种植有蝴蝶兰、文心兰、大花惠兰、卡特兰、石斛兰、万代兰及各种国兰,形成一个多品种、多色彩的兰花世界。

二、如何利用白云区现有生态资源为生物教学服务

生物学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在这里,强调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探究式的学习”以及生物科学与社会需求、社会应用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贯彻生物新教材的指导思想,笔者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白云区现有的生态资源促进生物学的教学。

1.结合教材,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加强直观教学

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编排架构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分别是“生物的特征”“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四个部分,通过这四个部分又分别对植物、动物、人体、细菌和真菌等的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为线索展开教学的。教师在日常的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上面的知识架构有所侧重的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材的第一单元的“生物的特征”“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第二单元的“动植物的结构层次”;第三单元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植物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第六单元的“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带学生去白云山、帽峰山、白云湖或者云台花园等地实地教学。当然,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可能每一节都外出教学,对于“生物的特征”“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生长”等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在校园内的环境下完成。而对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等内容最好能够组织野外的考察教学。例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究竟是两者是怎么影响,有多大的影响,通过去白云山或者帽峰山实地看一看,通过直观的教学,学生对实际情况有了感性认识总比在课堂上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真实的植物,书本的插图(如葫芦藓的形态)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有些学生看了插图以为苔藓有多高多大,去白云山看了实物以后,才知道原来苔藓植物原来这么矮小,而且生长在如此阴湿的环境,真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对于白云区丰富的生态资源更是很好的学习考察机会。又如“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懂得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也可在实地学习中学会一些基本的分类知识。通过外出的考察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加深了课本知识的认识,延伸了生物学学习深度和广度,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白云区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开展生物探究活动的天然实验室

生物新课标的内容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在这里,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探究活动”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生物教师,也应该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去。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这项要求呢?当然,课堂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但对于生物课而言,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开展生物探究活动,是其他科目所没有的优势。白云区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开展生物探究活动的天然实验室。教材里探究实验的设置大多因为要顾及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学校的实际条件,所以牵涉到户外的探究活动比较少。而作为白云区,我们有天然的户外条件,可以作为生物科的校本教材适当增加开展户外的探究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为生物教学打造特色的项目。在现有的初中生物教材里面,可以把教材的探究活动做进一步的延伸。如,七年级生物上册“进一步探究我们在食物网处在什么位置?”可以延伸为“实地考察白云山上的鸟类、蝶类、蛙类处在食物网的什么位置?”,又如:“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可以延伸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水分会影响到白云山植物的分布吗?”等等。当然,也不必拘泥于教材已定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白云区生态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探究的题目,制定计划,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完成探究活动。例如,本校就有学生提出“探究酸雨对白云山植物的影响”“调查白云山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调查白云山的外来入侵植物”等等,通过探究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科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

3.利用生态资源,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新课标下的教材课程安排除了“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等,还有“进一步探究”和“课外实践”。在这里,“进一步探究”和“课外实践”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需要在课外完成。由于这一类活动是对探究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且在课外完成,所以,需要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白云区的丰富生态资源,为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既然是课外的科技活动,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知识范围,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着力点、疑问点等开展课外的探究实践活动。比如,喜欢观鸟的学生可以组织帽峰山的观鸟活动,要了解白云山珍贵动、植物资源的、植被分布的、植物种类的等可以组织考察白云山的活动。也可以组织白云湖水质检测与分析、水生植物的种植种类、以及探究白云湖对周边的生态的影响等项目。当然,白云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学校,他们可以得天独厚地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生物科技的探究活动。例如,可以利用农田、耕地、鱼塘等开展相应的诸如有机种植、农作物的培育与杂交、害虫的生物防治等项目。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的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通过在活动过程中的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反思等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建立生物科技考察活动基地

白云区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我们可否考虑长期、合理地把生态资源应用于生物教学,成为地方特色?而建立生物科技考察活动基地是值得尝试的项目。1.生物科技考察活动基地的建立,能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为白云区的生物教学服务,既体现了白云区生物教学在探究、实践等方面深入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也会因为生物科技考察活动基地的建立将成为白云区生物教学的一大特色;2.建立生物科技考察活动基地是有可行性的。我们已经具备了建立基地的资源。同时,基地的建立,需要经费、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是可以解决的。笔者认为,生物科技考察活动基地的组织可以由区生物科统一安排,管理和维护可以分到片或几间学校完成,也可以组成若干项目基地,如“观鸟基地、植物分类基地”等,基地管理成员由各学校生物教师轮流担任,定期换届。经费的筹集可以采用教育局申请一部分、学校自筹一部分等方式完成;3.生物科技考察活动基地的建立可在生物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物科技考察活动基地建立以后,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作为生物课全体学生探究活动场所,也可以作为各学校生物课外科技活動小组活动场所,甚至联合相关科研机构成立有关科研项目,由师生组成科研小组,共同探究生物科技有关技术。也可以作为探索教师实验教学的培训场所等等。

三、通过生物教学,倡导保护生态资源

初中生物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昭示人与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要有这样的体会和认识,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而保护生态资源,正是这种观点的最好体现。

1.做好保护生态资源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保护生态资源的重要意义。七年级生物教材的下册第七章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通过《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环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灰霾、沙尘暴、泥石流、酸雨、水华赤潮等等,无不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因此,保护环境必须引起每个人的重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纵观全国,有着丰富生态资源的城市不多,广州是幸运的几个城市之一,而环视广州,又以白云区的生态资源最为丰富。因此,更应倍加珍惜,好好保护。通过生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宣传生态资源的保护,让更多的人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自觉地参与保护自然生态资源。

2.利用所学知识,实地开展保护生态资源的探究活动。前面曾经谈到如何利用白云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其实反过来,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探求如何开展保护生态资源。“利用生态资源”和“保护生态资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相互相成的,要想持续地“利用”就得先要“保护”好。开展保护生态资源的活动,也可以结合教材的要求展开,如,七年级下册的“探究生物入侵及其危害”“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等等,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这类探究,不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社会、为生物圈贡献正能量。

总之,我们不仅要利用好白云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为生物教学服务,同时也要做好生态资源的保护,使之能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环保的宣传活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为了一个健康的地球环境而努力。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