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019-09-10 08:21聂婷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问题剖析生物实验解决途径

聂婷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借助于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关键词:生物实验;问题剖析;解决途径

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即操作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整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由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由于生物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对中学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合格生物教师不足,专业教师少、师资薄弱。究其原因,近几年从高校毕业的生物专业教师少,不少农村中学的生物课只能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带”。这些教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勉强能应付,但在实验和实验教学的技能方面与专业教师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另外,近年高考中恢复了生物学的地位,各地高中争夺生物教师,使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学教师流向了城市,由此造成农村生物学师资更加缺乏。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在农村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

3.教学设备较差、实验议器匮乏

受经济条件制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农村中学没有生物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造成了实验无法开设,严重影响生物教学。

二、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解决途径

1.增加投入、购置必需的生物实验器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的增加,教学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农村中学自身也要重视生物实验室建设,拿出一定的资金购置必需的实验器材,使新大纲、新教材所要求实验能够正常开设。

2.加强生物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1)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生物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标培训和开展校本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做法,努力创造条件开足实验,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

(2)建立教研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不断学习的平台;探索生物教改实验,推动生物教学工作;寻求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3.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陋就简开展生物小实验

(1)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开设低成本实验。农村中学缺乏实验器材,教师只要开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许多实验还是能够进行。例如,用“学生文具”(小刀、圆规等)作为“解剖器”,开展一系列的植物形态解剖实验;利用废弃的各种透明饮料瓶制作漏斗、水槽、量杯、发芽器皿等做“种子发芽率测定”实验。

(2)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开展实验、实训。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学校无法比拟的动植物资源,校园内有各种花草树木、有果园、有农作物种植园;校外有农户种植的日光温室蔬菜、有良种繁殖场、畜禽养殖场。只要因地制宜,农村学校也同样能把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4.搞好课堂实验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当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会自觉产生动手实验的动机,实验效果一定好。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例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列举出典型事例,如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要通过化验、还要借助于显微镜,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2)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初中生动手能力差,许多学生实验往往需要教师先演示一遍。教师每操作一步,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并讲清楚该步的注意事项。最后,讓学生独立做一遍,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3)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这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

(4)分析与思考。实验结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实验中每种仪器和药品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改用其他材料和仪器?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5)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学生的实验质量。实验报告多包括绘图(或填图)和练习两部分。绘图时,让学生一定要照实物用铅笔画,不可抄袭课本上现成的图。

5.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其途径有:组织开展学生生物知识竞赛;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科技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科所(站)、养殖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田参观、实习和开展义务劳动;请农技师、专业户讲解有关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培养等方面的知识,也可利用校园及附近的农田山地、溪流池塘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等一系列课外活动。

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总之,生物教学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树舜.生物实验与实用技术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问题剖析生物实验解决途径
山区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与解决办法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浅析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矿区统战工作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