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走向思维深度

2019-09-10 00:21施丽萍
学习与科普 2019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思维逻辑思维思维导图

施丽萍

摘 要:人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活动等;理性思维包含概念的分类、逻辑隶属关系、因果推理等。从感性的愉悦到理性的启悟,是思维深度的递进。随着高中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高中学科知识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应大胆扬起理性的旗帜,从肤浅走向深刻,追求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 思辨表达 批判思维

新的语文课程目标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分为三个层级: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形象思维属于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属于理性思维。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是思维层级的逐步深入,是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

真语文系列活动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丢失思维能力,不能没有理性的底蕴,不能缺少了阳刚之气。语文课要有诗意美、情境美、形式美,更要有逻辑美、思维美、理性美。”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目标

1、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这里涉及到几种逻辑思维的方式——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到这样的逻辑思维方式,如比较异同、归纳概括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等。

2、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这是逻辑思维的演绎阶段。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先接触到人别事物,然后不断地推及个别,深化认识,形成一般规律。在形成一般的规律后,还要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一般规律和规则。

3、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言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言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人与动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人能进行自我革新,即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赏析文学作品时,我们经常分析“作者的结论如何得出”,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是“作者的推理是否合理”。将自己和文本置于同等位置,与经典平等对话,才能拔高我们思维的高度。

二、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状

因长期得不到重视和系统的训练,当前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偏弱,反映到语文课堂中有如下表现:

1、思维混乱,缺乏条理。例如语文考试中,语言连贯排序题的设置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连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和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对文本话题的辨识,对语句结构的分析,对内在事理的把握,都涉及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在该题的得分率上往往较低,特别是对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思维顺序等内在的事理顺序缺少认知。

学生的思维缺乏条理性,还主要表现在写作当中。信马由缰,写到哪算哪,是很多同学的写作习惯。因此学生的习作常常思维混乱,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不畅,结构不清晰,甚至有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出现与开头截然相反的观点。

2、缺少思辨,观点不明。能合理地运用邏辑规律和逻辑规则,表达自己的认知,是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以引导学生思辨表达为主,倡导学生多写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观点不明,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存在的弊端。如以“改变自我还是改变环

境”为话题的作文,有同学的题目是“改变”,第一段论述万物都处在改变中,第二、三段以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人因环境不同而改变为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人为自己活,为环境改变”。在自我与环境格格不入时,到底选择改变自我还是改变环境,文章语焉不详。

3、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缺失。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但可惜的是,过度地依赖网络,使我们的高中生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失。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思维的发展,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方式,长期禁锢了学生的头脑,使他们的思想日益僵化。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敢大胆地提出质疑,更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学生唯书、唯师、唯上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

1、绘制思维导图,掌握逻辑规则。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形表现出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课前,学生可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将预习可视化;课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根据不同文章画出不同思维导图;课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不断完善,画出富有个性的思维导图。

针对单元的教学、微专题的教学、整本书的教学,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思路,建立知识结构,掌握逻辑规则,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2、激发思维,思辨表达。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作训练。提供作文材料,请同学根据材料内容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文体上以议论文为主。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明确个人观点,特别是在作文题目、第一段、最后一段、每段开头结尾处强调个人观点。其次,明确议论文的几种思维模式,如驳论文、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等等,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表达观点。再者,强化对材料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结合度。

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每天让学生自寻话题,针对身边的人事、社会热点事件、读书体会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过后是表达,敏捷的才思可以体现在准确、生动、有逻辑的口语表达之上。演讲,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则,全面评价生活。

举办辩论赛。辩论是提高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辩论,可以考验选手辨识、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后找到对方表达上的缺陷进行激辩,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临场的应变,从容的表达,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水平。

3、大胆质疑反思,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的第一步是敢于提出质疑。能够对已知的定论,老师的教学,提出疑问和挑战,

比如《老王》一文中,杨绛在结尾表达“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对于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怀,我们在文中可以找到多处佐证:给他鱼肝油治眼病,照顾他的生意,和他闲聊......与其他人对老王的漠不关心相比,杨绛一家如此关怀老王,为何还会心存愧怍?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对杨绛的关怀进行大胆质疑。通过仔细阅读和理性分析,很多同学发现,杨绛一家对老王的关怀仅限于物质上的关心,而缺乏精神上的关怀:不知道老王家在哪,不知道老王病了,谢绝老王临终前的好意......而老王作为一个失群落伍的人,更需要精神上的依靠。敢于向作者、权威提出挑战,将自己与他们置于同等地位,是进行批判思维的前提。

打破思维的“禁区”“盲区”,才能使思维品质实现质的提升,从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新性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绘制思维导图,激发思辨表达,培养批判性思维,笔者认为,通过以上几条途径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高中语文课堂走向思维深度。“学而不思则罔”,求知识而不思考,学习就会陷入迷茫。学思相伴,才能获得真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I].人民教育出版.2017

猜你喜欢
批判思维逻辑思维思维导图
批判思维,语文教学的应然选择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巧借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