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兴趣
近年来,东风二中数学教研组全面推行小组合作教学,努力打造二中特色的高效课堂。东风二中的小组合作式课堂体现出两大亮点:一是自主管理,以小组长为核心,各司其职,人人参与,大家动手,所有学生都想学、乐学!二是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争论、提问、质疑,相互帮助,气氛热烈。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堂中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这项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不仅能成功地促进他们的多元发展,而且这本身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体现。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讲的就是要成就一件事情,首先要有行动,而兴趣是行动最强的原动力!
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我们重点从以下两点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一是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以及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前人对勾股定理的有关研究,概率统计中人们对骰子规律的探索;再如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启迪,催人上进。二是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喜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如圆周率π的推导,如利用图形的变换创造自己喜欢的图案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探求数学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力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特点决定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彼此合作、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激发。例如八年级第十二章的“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我们是在微机室完成教学的,第十三章的“测量国旗杆的高度”我们是在学校的操场上上的这一课。其次,要让学生多尝试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题目,如有关家庭交水费的问题,有关如何选择全球通和神州行两种手机资费的问题,都是让学生先在生活中实际调研之后再解题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从课本中走出来,把数学溶入到实际运用当中去。三角形、有理数、轴对称图形等,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等待我们去挖掘。要善于把数学的点点滴滴渗透到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去展开学生理想的翅膀,找到飞翔的动力。每个组员都有平等的机会在自己的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他们学会了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迪,学会了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这些活动最终都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放射思维,鼓励大胆想象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也就是说,发现、发明和创新一般往往是从实践或理论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从而激发人们去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
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十分珍惜、爱护、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必忙于自己去解答,而应及时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或苗头,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这不仅极大鼓舞提出问题的个别学生,还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勇于大胆想象,喜爱独立思考的良好环境,并在这种良好环境中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本领。比如说数学中常见的“一题多解”问题,我们总是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和很多的空间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另辟奇径。
四、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觀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离不开老师的引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忽视而不见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应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①教师对教材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认识事物的发展层次,设计符合中学生认识规律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第九册《垂径定理》的讲解中,就是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赵州桥的形状,弯月亮等常见图形,发展到这些图形的共性——轴对称 ,最后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很快就得到了垂径定理。
②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概括力也不强。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急于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以观察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第六册《切线长定理》一课中,学生都很容易通过观察得到定理的前半句话,及切线长相等,这时候老师就要鼓励和启发学生,给他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的机会,从而找到定理的后半个结论。学生能在自行探索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锻炼了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是强国富民根本!而学校教育对于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把它当成一件持久的工程,坚持不懈地长抓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平祥. 研究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2]宋妍.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张凡云,1978.2,男,湖北荆门,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小组合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