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美术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乎教育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当前美术教学实践中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文章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结合到农村支教实践,就如何根据当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优化和转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初步提出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农村优化美术课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农村小学;对策;研究
我因工作需要,到淮南市闪冲小学支教,有幸在回族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进行了深入学习、实践,我深感到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美术教学的差异,由于家长认识程度不同,学生受教育的方式不同,学校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同,导致美术课教学效果不同。我通过教学实践调研和深入思考,认为加强改进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方法和优化教学模式非常紧迫。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应试教育观念阻碍了美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美术课由于不列入升学考试的课程,所以经常被忽视。虽然有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美术课,但是美术课程往往較少,而且存在经常被语文、数学等“主课”侵占。初来闪冲回族学校才知道这个村子的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在家照看,他们的观念陈旧,认为孩子学好语、数、英等主课就可以了,其它的技能课可学可不学,应试教育已成为学校家长的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农村学校固有的条件限制制约美术教学
如今农村学校固有的条件限制,许多学校都无法配备专职的美术教师,都是由主课教师兼任,久而久之美术课就被停滞了。由于家长认识的偏颇和学校对技能科开设无法得到保障,致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连最起码的美术学习用具都无法配备,不带美术用具现象十分严重,更谈不上按照美术教材的要求,配齐其它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阻碍了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模式单调制约美术教学
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不少停留在讲说式教学,缺少必要的教学辅助设施和科学的教学管理方式方法,使得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课堂没有活力,激发不了学生兴趣,原本应该具备的课堂氛围也消失殆尽。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保障观念问题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教育部门可在召开教学会议时着重宣传美术教学目标和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各农村小学校领导的重视。其次,区县级教育部门可采取城区与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评比、学生互动交流、竞赛等形式,鼓励各小学做好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二)优化理念,激发兴趣。开学的第一课,我没有急于上专业课,而是和孩子们推心置腹的聊天,目的是让孩子们认清美术学科,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美术,不仅仅是让自己懂得如何绘画或制作手工的方法,还能促进自身良好的审美素养,知道如何辨别美与丑的道理。然后让学生回家和家长沟通将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渗透给家长,让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程度,支持学校教学工作,配合美术教师的教学要求,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或材料,保障美术课的正常进行。
(三)常规训练,事半功倍。让学生了解美术课学习的基本要求,美术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到位,是确保美术课能否进行的关键,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教学中,我向学生讲解了美术课的常规要求:介绍认识美术工具,要求学生课下时间做好准备工作;美术工具摆放在正确位置;上课认真听讲、做端正;不随意说话,有问题一定要先举手,征得老师同意后才能发言等等。事实告诉我,通过坚持不懈的强化训练,学生已然能够很好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美术课堂的教学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美术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四)巧用资源,兴趣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对美术学习有兴趣,学习用具或材料也能主动带齐。在教学中,我从兴趣入手,为了让学生对每节美术课的内容感兴趣,因此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一定的时间精心备课,做好课件,让学生暂时抛开书本,让其欣赏精美、直观、易懂的课件,再加上我的肢体语言,学生学得简单,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如我在上四年级《生命之源——水》一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件,通过课件展示,首先让学生在观看大量的的被污染的环境与水源在观看中思考问题: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通过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组说禁止乱抛垃圾是保护生态的唯一途径,有的组同学站起来反驳禁止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况且有些人明明知道禁止可他就不听你能拿他怎么办,我们认为应该多宣传,还有的同学说要成立生态护卫队,从保护身边的生态做起,有的同学说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画画的形式,张贴出来提示人们保护生态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等等。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通过绘画的形式是我们学生目前做的很好办法。接下来每个组的成员又开始讨论设计图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幅幅生动的场景被学生描绘了出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在材料的创新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常见的油画棒、水彩笔涂色等表现技法不再吸引他们。这时如果在高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千篇一律的使用这些技法和材料的话,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于是我就侧重于让学生多以手工制作为重点。比如,我在执教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有人脸的器物》一课时,考虑到条件限制,学校无法为每位学生准备制作的泥材,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花钱自行购买。经过思考,我决定利用农村的资源,就地取材,让每一个学生带一块自家地里的泥巴,把这一课完美的教学完毕。让学生充分利用本土既经济又实用的材料进行创新教学,极大的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作为一名到农村支教的美术老师,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歧视、放弃每一个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把美传递给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快乐学习,让学生爱上美术,才能让农村学生真正地学好美术。
参考文献:
[1]梁亚伟.映日荷花别样红——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科学教育,2009(1).
[2]高青友.新时期下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大众文艺,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