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辉
摘要:网络语言诙谐幽默、形象传神,但是鱼龙混杂,数字字母拼凑,随意使用别字,不遵守语法规范。小学生正处于母语学习阶段,分辨力弱,容易被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吸引,这对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网络语言与语言文字规范的关系,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
关键词:语文教学;网络语言:语言文字规范;去芜存精;兼容并蓄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兴起,更使得网络语言暴发式传播;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络语言迅猛地向小学生袭来。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母语、形成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阶段,网络语言对小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一、客观评价,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发展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是网络这个特定区域的流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网络社会的方言。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现代汉语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网络语言,经过长期使用,已经作为新鲜血液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这些网络语言为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增加现代汉语的表现手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掉以轻心。无原则的猎奇求新,随心所欲的遣词造句,用相对简单的语言形式表达复杂的意思,导致数字词、字母词、外来词,以及大量混合词充斥网络,严重影响了语言文字的构词原则,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俗语被同音词或谐音词代替,不但混淆了当今的日常生活用语,更荼毒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成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小學阶段是规范的语言文字形成的基础时期。但是,小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差,接触规范语言文字的时间短,很容易被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所吸引,对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百害而无一利。
二、去芜存精,运用网络语言应趋利避害
网络语言是计算机和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能活跃文化生活,健康、合理的网络语言能充实汉字,促进汉语言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网络语言井喷般涌现,鱼龙混杂,对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那么,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摆正位置,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更是对网络语言侵蚀的重要工作。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秉承环境育人理念,通过学校文化环境布置、教室内书画角、写作园地、黑板报等阵地,营造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浓厚氛围,把语言文字规范贯彻落实到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
2.诵读经典,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内涵丰富,几千年来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流传于世。中国古典名著文字瑰丽,语言妙趣横生,品味经典名著让人受益匪浅。学生诵读名著,感受经典魅力,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人格修养都会得到提升。我们可以把中外名著列为学生必读书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建立学校图书驿站、班级图书角,组织图书漂流活动,为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提供更多便利。在经典名著的熏陶下,低俗的网络语言必然会失去市场。
另外,在入学伊始,教师就要让学生被充满文学魅力的文字所吸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在网络语言冲击和占领之前,先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接触到网络语言时才不会感到困扰,这也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3.守住底线,教师担当规范语言文字的重任
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手段固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量不符合规范的网络语言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母语、积累语言的阶段,词语积累少,语法规范还未形成,对网络语言是否符合规范的识别能力较弱,容易受标新立异的网络语言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也同样受到不良影响。
语文教师应该负责任、有担当,必须要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从语言文字规范化角度,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既是自身语文学习的需要,又是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
4.堵疏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网络语言不仅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助力,更是因为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事实上,网络语言对我们的语言文字来说也确实具有补充与发展的效果。因此,不加分辨地强行阻止运用网络语言,是因噎废食之举,并不可取。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因势利导,兼容并蓄,堵疏结合。
网络语言鲜活,能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幽默诙谐,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网络语言既符合语法规范,又生动形象,必然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及写作中完全可以运用。而那些粗俗的网络语言是文字糟粕,要毫不留情地抛弃。
网络语言并不是时代语言的主流,它只是激荡于语言之河上的浪花。面对迅猛袭来的网络语言,我们要辩证对待,去芜存精,趋利避害,让学生在网络语言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参考文献:
[1]高岩,网络流行语言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J].语文建设,201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