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萍
摘 要:高考生物试卷中的遗传规律特例题,难度大、质量高,理解并灵活运用遗传规律的实质,掌握遗传特例题的解题技巧,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考;遗传特例题;解题技巧
前言:随着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考理综生物试卷每年都在变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不难发现,试题总体难度在下降,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显重要,但高考毕竟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最重要依据,因此,高考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而遗传题由于其知识重要性以及具有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特点,历年都是高考理综卷中的“重头彩”。近几年各地高考生物试卷中,出现了不少遗传规律的特例题,试题质量较高,往往让绝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无所适从。因此,本人认为,作为一线高三生物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遗传规律特例题的解题技巧,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
1.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到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而这两大规律关键要理解:两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互不混淆,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同一对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同对基因则自由组合,一般情况下,F1配子的分离比是1:1:1:1,F2基因型分离比是(1:2:1)2即(1/4+2/4+1/4)2三项式展开式的各项系数;F2表现型比为(3:1)2,即(3/4+1/4)2二项式展开式的各项系数。这就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所在。当然,它也可以用于3对或4对以至n对基因的遗传分析,很显然,杂交所涉及的基因数目越多,F2群体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也越多,终而成为一个纯数学问题了,只要把以上比例中的指数改为“n”即可。
2.遗传规律特例题及解题技巧
高考理综试卷常见的遗传特例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基因致死类、基因互作类(基因内互作、基因间互作)、复等位基因类等出题概率较高的类型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2.1基因致死类
基因致死作用指由于某些致死基因的存在使配子或个体死亡的现象。常见的致死基因类型有如下几种:配子致死、合子(胚胎)致死;显性基因致死和隐性基因致死;常染色体上基因致死及性染色体上基因致死等。
例1.某种鼠群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为显性,且基因A或a纯合导致胚胎死亡,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2:1 B.9:3:3:1 C.4:2:2:1 D.1:1:1:1
解题技巧这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的胚胎致死的情况。此题可利用分枝法解答,由于是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第一对相对性状的后代基因组成为AA的胚胎致死,存活为黄色(Aa):灰色(aa)=2:1;第二对相对性状的后代基因组成为bb的胚胎致死,存活为BB/Bb,全为短尾;两对相对性状组合在一起,后代仅有黄色短尾和灰色短尾两种表现型,比例为2:1。答案A
2.2基因互作类
基因互作是指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决定生物表现型的遗传现象。
例2、香豌豆的花色遗传有紫色和白色两种,显性基因存在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色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cc和ccPP
B.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F2中白花和紫花的基因型分别有5种和4种
答案为B
解题技巧:在基因间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9:3:3:1正常的孟德尔比例,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而且基因型的比例和独立分配仍然是一致的。一般来说,9:3:3:1的分离比在基因间互作的情况下可变形为9:7(3+3+1)、9:3:4、9:6(3+3):1、15(9+3+3):1、12(9+3):3:1、1:4:6:4:1几种类型,相对应的测交比分别1:3、1:1:2、1:2:1、3:1、2:1:1、1:2:1;当题目中出现这些特殊的性状分离比时,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当有n对时,则其和为4n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仍可按孟德尔规律解题的过程和思路来进行进一步的推理和判断,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2.3复等位基因类
例3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Pm中紫色、Pl浅紫色、Pvl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vl(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A.1中紫色∶1浅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答案C
解题技巧在一个正常二倍体的细胞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只能存在一组复等位基因中的任意两个,而且分离和组合的原则也是一样的。因此,这类题型还是考查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题目的切入点就在于先深入剖析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关系,并且确定相对应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这样,题目就解出了一大半。由于基因间的关系相对一对等位基因来说复杂得多,做题时要求思路要清晰,建议可常采用列表的方法。另外,这类题型通常还会结合概率的计算,概率问题中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同样适用,关键在于学生要学会进行知识的迁移。
3.结语
高考题的最大特点就一个字“新”,题目素材“新”,知识呈现方式“新”,出题角度“新”,充分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最大功能——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而“3+x”模式的考试更加要求学生的做题速度快、能力强,否则在理综考试中根本拿不到高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高考题型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是每一位高考生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陈閲增.普通生物学
[2]中学生物学.汪剑涛.有关等位基因的高考试题分析,2011年第27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