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晓燕 张淑梅
摘 要:文学领域的“空间转向”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主人公克拉丽莎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通过对社会空间和个人空间下达洛维夫人生活细节的研究,本文揭示了达洛维夫人在不同空间下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形象的联系和交融。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社会空间;个体空间;主体意识
作者简介:屈晓燕(1994.4-),女,河北省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张淑梅(1972.10-),女,河北省唐山人,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文学批评家,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又因意识流创作和女性主义创作享誉世界。小说《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运用意识流手法描绘现代西方社会一战后社会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巨大转变以及“房中天使”的生活境遇。小说描绘了女主人公克拉丽莎一天的生活,然而展先给读者的却是达洛维夫人的一生。
空间批评是一种基于20世纪80年代文化地理学、文化研究等后现代理论发展起来,涉及人文、地理、政治、社会等多个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的文学批评方法。空间批评的早期奠基者主要包括亨利·列斐伏尔、米歇尔·福柯、迈克·克朗、菲利普·韦格纳、爱德华·索亚等学者。1974年,列斐伏尔创造性地提出“(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生产”的观点,开启了文学领域引人瞩目的“空间转向”。[1]空间不再是一个承载社会关系的静止的容器,而是一种动态的生产模式。空间叙事打破现代小说的传统叙事结构,超越了空间的单纯的地理意义。同时,伍尔夫运用意识流手法打破小说的时空界限,弱化情节,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高度浓缩性,由此可见伍尔夫对文本空间运用的先见之明。“当今女性主义诗学要么只强调外部世界对女性的压抑,要么只关注女性主体的内部属性。”[2]本文运用空间批评,分别从社会空间和个人空间两个方面探索达洛维夫人在不同空间下自我的压抑、斗争的独特生存经验。
一、社会空间下的挣扎
社会空间是最初由亨利·列斐伏尔提出,强调空间的社会涵义,体现时间、空间、社会关系的统一,并起决定性作用。随后福柯从政治和权力的角度分析空间的社会属性,将社会空间视为社会关系和权力角逐的场域。社会空间不仅指文本中的场所和地点,还包括人物间交往交流而成的非物质空间。
《达洛维夫人》中的社会空间是一战带来的巨大破坏、战后笼罩在英国社会的怀疑焦虑的精神阴影以及长期以来主宰着女性生存的父权制传统。小说开头第一句“达洛维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看似平淡的一句,却道出了“家中天使”克拉丽莎的自我意志和勇气,她勇敢选择迈入男性主宰的大街。在斯克罗普·珀维斯看来,达洛维夫人是“可爱的”、“有点像只小鸟”、“轻盈活泼”。虽不免沦为男性眼中的“他者”和客体,却透露出她身上独特的坚忍和活力。在等待过马路时,克拉丽莎感到自己像个隐形人,“剩下的唯有达洛维夫人自己,甚至连克拉丽莎都不存在了,只剩下理查德·达洛维夫人。”[3]即使克拉丽莎是位指挥若定的女主人,但在繁忙世俗的大街上,她只是一位女性,家中的特权并不能赋予她在外同样的权力。
多年后与昔日情人彼得·沃尔什的交流不复往日精神上的默契,克拉丽莎认为沃尔什的人生充满失败,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选择前往印度,却惹得一身麻烦,甚至讥讽“那些印度女人也许能理解吧——那些傻乎乎的、漂亮的、肤浅的女人”。 [3]在克拉丽莎看来,彼得的人生是失败的,同时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她靠着敏锐的女性直觉,明白自己的人生诉求,在遇到理查德·达洛维时,尽管听到他对自己热爱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大放厥词,仍然为达洛维的“无比诚实”和“有主见”所倾倒。多年的伦敦生活早已磨砺了克拉丽莎的棱角,她世故、过分关心身份地位,当得知自己没有被布鲁顿夫人邀请到午餐会而慌张颤抖,不能容忍上流社会中对自己的不尊重和无视。
小说对克拉丽莎刻画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宴会的举办。宴会上充斥着上流社会的觥筹交错和娇奢权威,达洛维夫人穿梭在人群之中,熟稔地和每一位到临的客人寒暄,首相大人的到来更是为宴会的成功举办而增辉。当克拉丽莎得知一位年轻人自杀后,她不禁走进一间小房间,思忖着那位年轻人的生命,同时,她清醒地告诉自己她要回到派对中去,即使外面的世界将她困在家中一隅。社会空间下的达洛维夫人尽管是被压抑的、注视着的,同时,她并没有服从社会制度和习俗的制约,她勇敢、充满活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彰显个人价值。
二、个体空间下的反抗
个体空间概念来源于对社会空间概念的阐释,相比社会空间,更侧重“内部”,即人物的生活特征和个人心理。“小说中的个体空间指的是具有人物典型特征的场所以及个人心理空间。”[4]同时,小说中的个体空间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具有独特性、差异性、主观性。
作為成功跻身上流社会的达洛维夫人,在井然有序的家宅中体会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她是发号施令的达洛维夫人,掌管家中大小一切事物。当她从拥挤喧嚣的大街回到家中,“她感觉自己像个远离尘嚣的修女”,女仆裙摆的窸窣声、厨娘的口哨声、打字机的咔哒声,这些美妙的时刻都暗示着达洛维夫人管理家庭事务的成功,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满足感。除此之外,达洛维夫人还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阁楼上的房间。伍尔夫曾指出:“一个女人如果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5]对于克拉丽莎来说,虽然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不能在经济上获得独立,但却是她精神自由驰骋的圣地。当克拉丽莎回到这间屋子,她可以褪去华丽的衣物,阅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马尔博男爵的《回忆录》、关于莫斯科大撤退的描述。并带着生完孩子后依旧保留的处女感,回忆自己的青葱岁月,回忆那个总是风风火火充满激情的萨利·西顿。然而昔日热烈真挚的情感被克拉丽莎深深压抑在记忆的远处,往昔的情感已毫无意义,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浮光掠影罢了。
克拉丽莎的个人空间尽管圈于家宅之中、阁楼房间之中,她却不忘构建自己独特自由的精神世界。“拥有独立意识的主体意识的人是懂得反省的,而反省是一个人能够看清自身地位、掌控自身命运的前提。”[6]同时,她深知这样的生活得益于丈夫达洛维先生的支持,“他就是她生活的基础”。畅游在舒适安稳的阁楼房间时,克拉丽莎也不忘准备晚宴,缝补衣裙、安排事务,她乐于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这些琐碎之中。无论个人世界如何独特精彩,也要同现实世界紧密联系。
通过空间批评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达洛维夫人的形象可以发现,社会空间和个人空间下达洛维夫人的形象不是分离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交融。克拉丽莎并没有一味受到外部世界打压而放弃反抗,更没有完全丧失主体性。她游走在家宅内外,依靠女性的强大直觉和特殊经验,保护自己的主体性不被消磨,保持同社会的联系。运用空间理论分析《达洛维夫人》利于读者深入了解克拉丽莎的形象,为当代社会构建和谐理想的两性关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LEFEBVRE H. 1991.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New Jersey: Wiley-Blackwell.
[2]王建香, 2002.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态[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6(6): 66-70.
[3]弗吉尼亚·伍尔夫, 姜向明译. 2014. 达洛维夫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庆军. 2008. 空间批评下的乔伊斯小说解读[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 77.
[5]弗吉尼亚·伍尔夫. 2001. 伍尔芙随笔全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魏来贵, 王菊丽, 2017. 突破他者重围——论《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自我构建[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4: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