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导入的功能

2019-09-10 07:22侯亚亚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1期
关键词:注意力教学活动设计

侯亚亚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入教学的成功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精心准备的开讲环节,就像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揭示主题和进入情境的作用。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用心表达[2]。

具体来说,运用导入技能要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提供必要的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性的活动,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中心”,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时候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3]。

一切外界的刺激,都是要通过人的注意力,才能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注意力越专注集中,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学生每天要学习多门功课,脑海中常会萦绕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兴奋点很多。尤其是初中生,其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的思想活动往往在课间十分钟休息过后仍然未能安定下来;还有临上课前教室内外偶发事件,更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影响学生上课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以一些恰当的、较强的信息刺激,使之收敛与学习无关的一切思绪和行为,把兴奋点转移到学习新课上,做好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4]。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野马,才能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5]。”

例如,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心的唐云波在讲授《文艺复兴》时是这样导入的:

课前渲染:《我的太阳》,由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引起学生对意大利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的色彩联想。

展示:意大利人挖掘并修复雕塑——使当时意大利人感到镇惊的希腊雕塑《拉奥孔》。

过渡:当我们听到这首激扬的乐曲,仿佛直接把我们带到了意大利,现在我们又看到了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吗?不一定感到震惊,但是,当年的意大利人为什么会对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呢?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呢?这就要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去体验当时意大利人的感受了,去追问在那个时代为什么會兴起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6]。

唐云波老师从一开始就以“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给文艺复兴定下了基调,学生的思绪也从《我的太阳》带到了地中海沿岸的亚平宁半岛,对学生的情绪调动可以说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的首要任务,课堂导入首要意义也就是在于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能迅速把焦点转移到课堂中来,把注意力投入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样课堂的实效性达到了效果,教师的授课也得到好的反响。

二、设置问题情境和制造学习气氛,引起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导入时设疑置问,目的在于使旧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使之温故知新。

教师的导入能否起到上述功能,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激起学生由一般注意发展为强烈的兴趣。关于此,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要想学好文化知识,获得真理,需要用情感投入,没有情感,一切追求都不会存在。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即将学到的课堂知识的兴趣,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把学生带进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要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学习就会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相反,学生对所学知识如果不感兴趣,就会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欲望,巧妙地设计开讲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承上启下,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

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活动开始,教师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会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产生一种知识的前后贯通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7]。

导入新课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位于课堂教学的开始位置,但是导入部分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导入与教学失去了联系,那么这个导入就失去了意义。导入基本职责是引导与铺垫,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作铺垫,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或许会觉得比较陌生,或者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如果直接上课,进行教学,就会使教学活动的难度加大,如果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引起他们的兴趣,便可以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在导入环节中,教师由旧知识引起新知识,这样不但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而且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领教学过程

导入的设计和编写是有一定要求的,它反映了教师的整体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为整节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过程都顺着这个轨道展开、发展、拓展,完成教师所预定的教学目的[8]。

总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和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一句话,给这节课定调。

任何课堂导入的设计和编写都不是无目的与漫不经心的,它反映了教师的整体设计意图和教学思想。在导语之后,讲些什么内容,采取哪些步骤,有经验的教师是“早谋于胸”的。因此,这种导入必然能引起极好的总领作用。它对即将开展的教学环节既是一个起点,又做了暗示和规定,使所有的教学过程都顺着这个轨道进展下去,直至达到教师预先规定的所有目的。与此同时,它在教学内容上有时又做了总纲式的说明,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古人云:“挈领而顿,百毛皆顺。”这正是导入作用的一种形象说明。

参考文献:

[1]马俊明:《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孙绵涛、纪登训:《成功教师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4页。

[3]王逢贤:《教与学的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4]徐锡祺:《中学历史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5][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版,第143页。

[6]何成刚等:《历史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2页。

[7]李颖:《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8]岳晓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第15页。

猜你喜欢
注意力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让注意力“飞”回来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BUBA台灯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有种设计叫而专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