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文献调研分析高校图书馆队伍现状,探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策略和发展思路,以期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双一流;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自此高校纷纷出台一系列“双一流”建设方案。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如何建设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重要课题。其中图书馆队伍建设是图书馆发展中最根本的建设。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是办好图书馆的根本条件,是图书馆工作好坏、服务质量高低、图书馆实现其社会价值大小、图书馆事业兴衰的决定因素。可以说,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高校图书馆队伍发展现状
“双一流”建设对图书馆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一流大学建设中大数据、智慧校园等会迅速发展,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土壤。但同时也有挑战,图书馆的职能需要更强化,支撑学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术创新等任务,需要为读者提供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这些就对我们的馆员综合素质提高了要求。但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等原因,高校图书馆队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结构老龄化、员工职业倦怠、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现象,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1.人员结构偏老龄化
2017年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中,29岁以下人员占9.05%,30~39岁人员占31.84%,40~49岁占30.83%,50岁以上人员占28.2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40岁以上的人员占比接近60%,特别是50岁以上人员接近30%,人员结构普遍偏老龄化。而29岁以下人员占比都不到10%,报告中还提出有些图书馆无29岁及以下年龄员工,反映出高校图书馆难以吸引人才,新鲜血液加入不足。这可能因为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地位较低,学校不重视图书馆队伍建设有关。
2.专业化程度不高
2017年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中显示本科院校图书馆正高级职称馆员占比都在5%以下,这说明图书馆员的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在馆员学历结构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仍有学历为大专以下的人员。2017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中显示,聘用1~5名大专以下学历工作人员的高校图书馆占45%。“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校图书馆馆员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与建议,因此,图书馆在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3.职业倦怠
图书馆的一般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如上架、下架、借书、还书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容易使人失去工作热情。再加上一些图书馆激励绩效制度不完善,员工无法获得成就感,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消极对待工作,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低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普遍问题。
二、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協调等一系列活动。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图书馆队伍建设中,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图书馆人事管理的政策,确定用人制度、考核标准等,协调各部门的人力关系,整合优化组织结构,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来确保图书馆的发展,实现图书馆的战略目标。
1.人员招聘
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受学校整体招聘人员的影响,在招聘人员时一般都要求必须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因此馆员高学历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但同时图书馆在人才招聘方面,更多的是依靠学校的人事部门,自主权较少,这导致图书馆仍是高校人事部门安置各种人员的场所。因此,图书馆要综合研究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分析图书馆内部人力资源的现状,预测人员需求,制定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人才招聘上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向学校争取更多的自主权。
2.人员配置
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应根据发展目标、师生规模和图书馆的工作任务,确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发展制定图书馆的战略计划和工作流程,按需设岗,可以将岗位大致分为日常事务性岗位、业务技能型岗位、学科服务岗位、专家顾问型岗位。日常事务性岗位,是指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如借还书、上架、下架、整理书籍等一般读者服务性工作。业务技能型岗位是指需要有一定的业务技能水平的工作,如采访、编目等。学科服务岗是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各个院系的联系,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服务的岗位,如科技查新、文献传递、信息咨询、学科分析等。专家顾问型岗位是指馆长助理的角色,是馆长的助手与参谋,为馆长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协助馆长制定和完善图书馆的行政与业务管理工作以及制定图书馆各方面的发展规划等。
图书馆可以结合馆员的基本情况,根据馆员的特长、学历、专业、职称等综合素质信息,将人员大致分为辅助性馆员、业务馆员、学科服务馆员及专家馆员。然后将人员恰当地安排到图书馆的各种岗位中去,并且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充分发挥馆员的潜能,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图书馆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协调发展。如图1所示。
3.人员培训
“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该将馆员的培养纳入到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中去,鼓励馆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馆员学习的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学习。线上主要指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在线学习,包含通过MOOC平台学习相关图书馆技能知识,通过QQ群、微信群等参加线上直播的讲座,关注国内图书馆相关领域的知名公众号等。线下学习主要包含鼓励馆员参加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及学术会议,请图书馆领域内的专家到馆里举办专题讲座,为馆员创造到其他先进图书馆参观学习的机会等。图书馆要制定和完善自己的培训制度,尽可能为每个馆员创造学习的机会,如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参加各类层次的培训讲座;规定出外学习交流的人员,给馆里其他人员分享学习内容等等。
4.考核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人力资源的需求建立健全馆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使图书馆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具有相容性,使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根据馆员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及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奖金发放、调整岗位、职称评定等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进一步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组织文化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起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要将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深入人心,同时还要强调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建立起图书馆人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如建立优美的办公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等。总之,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促进员工的积极向上,实现图书馆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一流的大學需要有一流的图书馆支撑,一流的图书馆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来建设。因此,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首要任务。针对图书馆队伍发展现状,图书馆需要从人力资源战略角度思考队伍建设的策略,从人员招聘、配置、培训制度、考核激励机制、组织文化等等,来建立图书馆人才队伍。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满足读者需求、适应学校发展的有凝聚力的队伍,才能推进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促进学校“双一流”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廷奇.“双一流”建设与大学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9)
[2]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05
[3]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07)
[4]孙 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8(05)
[5]史琳琳.基于智库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才智.2018(08)
[6]付 昕,郭 波.基于智库建设视角下的图书馆情报服务创新[J].经济师.2018(02)
[7]董 薇,姜宇飞,张明昊,刘 革,董光琴.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建设的策略——“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的思考[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03)
[8]赵雪岩,彭 焱.图书馆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作用及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导刊.2017(02)
[9]汪 锋.高校一流学科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09)
作者简介:高培培(1987-),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海安,学历:硕士学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