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

2019-09-10 02:55卢静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攻击行为父母

卢静

摘要:在儿童众多的行为当中,攻击行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它能够对其他个体带来一定的人身伤害和心理上的伤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攻击行为甚至会给儿童带来刑事犯罪。而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关系到了儿童行为的养成,所以在儿童的攻击行为方式教育之上,父母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且不同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到儿童行为方式,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攻击行为

一、相关概念研究

(一)攻击行为的定义

相关学者认为攻击行为是人四种本能之一,它主要来源于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内部,同时也受到了外界环境和刺激的影响。当一个人内部积攒了过多的攻击能量,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事物来释放自身的攻击性。所以也有很多相关学者认为一个人的攻击行为是能够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但是这种定义十分模糊,并没有给攻击行为做出明确的解释,也没有充分的明确攻击者本身做出攻击行为的主要目的。而人们产生攻击行为的后果主要是以伤害的程度为标准,有学者认为攻击行为不应该只包括个人的攻击意图,还应该表现为攻击的外在体现。所以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攻击行为的定义只注重它的结果,并不注重它产生攻击行为的意图。这种定义方法有利于对行为结果进行客观的测量,但是会容易造成攻击行为的扩展,比如将一些不是攻击行为的事件定为攻击行为,如运动时的意外创伤等的。

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儿童会产生不稳定的情绪,易怒易躁,喜欢生气,时常对长辈和同伴发脾气,并且一点小事就会产生大喊大叫、哭闹、情绪激动,爱扔东西等现象,这样会严重的扰乱公众秩序和其他人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阻碍活动的顺利进行。其实就是喜欢破坏别人的物品,比如儿童在产生攻击行为的时候会故意损坏或者是抢夺他人的物品,随意的玩弄别人的玩具,甚至做出破坏现象、撕书本等。第三就是会对他人产生敌意的行为,比如会用言语或者是行动攻击别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故意做出嘲讽和鄙视的情绪,经常跟玩伴产生互相打闹和故意伤害等行为,比如欺负同龄的小伙伴,或者是恐吓别人。

(二)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式儿童步入学校和社会的第一影响场所,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最关键性的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又被称作是家庭教养方式,很多学者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抚养子女和教育子女的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有的学者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法以及其他非语言的表达,主要反映了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方式。而在我国,学者对于教养方式的定义与国外不同,我国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就是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以及父母的人格和对孩子的态度。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

在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当中,可以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方法,不同的教养方法对儿童的攻击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也会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更多地关注子女本身的成长和心理需求,也能够再与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采取更好的方式,这种教养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子女的社会性格发展,也能够充分的保障子女身心健康。所以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到儿童一般不会对别人进行主动性的攻击,会与他人进行和平的相处,并且也不会成为别人的攻击对象。这类教养方式的儿童比较活泼开朗,善于与他人沟通,所以在人际关系当中往往有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父母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就会对儿童过于严厉,这会严重的影响到儿童在成长过程当中个人性格的形成,以及在于他人交往的社会性格的发展。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之下的儿童往往会有两种极端的性格,首先就是性格懦弱,独立性非常差,容易成为其他儿童的攻击对象,其次就是非常冷酷,也会产生攻击他人的倾向和行为。因为专制型教养方式之下的儿童长期受到父母教养的压迫和专制,无法使得自己内心得到放松,所以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和成为被攻击对象。

父母采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一般都会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种教養方式产生的儿童的性格都是十分自私霸道的,并且拥有较差的自控能力,在于其他玩伴进行交往的过程当中往往会过于关注自我,不会考虑其他玩伴的个人需求,更容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表现,首先就是对孩子过度的关心,凡事都亲力亲为,阻碍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过度的接触孩子的心理和社会关系。在很多情节当中更会对孩子放任自如,比如当孩子需要某种玩具而家长不买的时候,孩子就会大喊大闹,直到家长束手无策,从而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且父母对于孩子过度的保护也会破坏孩子的情绪,会让儿童觉得自己的生活受到父母的监视一样,没有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而且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会导致儿童在步入社会之后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吸毒和焦虑、饮食失调等。

父母采取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完全忽视了对儿童成长的关心,因此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儿童在社会交流的过程当中也会受到相应的阻碍,通常更容易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的敌意,也更容易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这种忽视型的教养方式的儿童长期发生攻击行为,更容易在成年或者是步入社会之后造成刑事犯罪。

(二)男女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性别差异

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男女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之上会产生不同的性格。而父亲一般会对男生做出较多的惩罚,并且相对女生来说显得更加严厉。对于男生来说,父亲主要采用的是较为消极的教养方式,对女生采用的是积极主动的教养方式。而母亲在对男女生教养方式之上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研究表明,父母过分干涉儿童的隐私,以及拒绝否认儿童的想法和过分保护儿童甚至是惩罚,这些都会加剧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父亲的积极教养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之上抑制儿童的攻击行为的产生,但是消极的教养方式一定会促进儿童的攻击行为。所以父母在对儿童选择教养方式时,一定要选择良好的教养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减少儿童在日常行为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特别是攻击性行为。而在父母对孩子理解程度之上,并没有发现与攻击行为呈现一定的关系,但是通过现实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父母亲采取温暖和理解性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弱化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1]。

三、基于心理学干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

在整个家庭的心理教育过程当中,家庭干预是以家庭内每一个成员的心理作为实施的对象,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家庭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的改善,在干预的过程当中,应该针对每个家庭的交往特点和家庭环境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调整。而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亲子关系,改善父母的情绪和教养的方式,将父母宣泄情绪的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父母及儿童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且在犯错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改正,这些都有利于父母儿童分别提高自身的交往技巧和心理健康能力。

(一)绘画

心理咨询师可以让儿童通过绘画的方法,根据其绘画的内容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特征。绘画法主要采用的是非语言治疗的方法,所以治疗师应该在儿童面前保持着一种守护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对于儿童的行为和绘画结果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并且鼓励儿童在绘画纸上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绘画结束之后,治疗师可以让父母一起来对儿童的绘画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且在合适的地方做出记录,给父母适当的建议来帮助他们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

(二)情绪管理治疗

情绪管理治疗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家长的情绪治疗,其次是对儿童的情绪治疗。对家长的情绪管理方面需要家长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观察孩子是否在情绪悲伤的时候有某种特殊的行为。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在孩子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不予打断。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多与孩子交流,并且接受孩子高昂或者是低落的情绪。适当限制孩子的个人行为,因为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人接受,也不是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

在儿童情绪心理治疗方面,应该注重儿童个人的想法,跟随他们心理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的计划。通过游戏来引导儿童发展正确的心理特点,其次就是可以鼓励儿童多与玩伴进行交流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体现儿童的行为特点,也有利于利用玩伴来调整孩子的个人行为和个人情绪,父母和治疗师要在此过程当中做出适合的引导工作,有利于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治疗方案[2]。

四、结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在儿童教育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温馨和谐家庭的关键内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每个父母教育的责任,所以父母应该注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通过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养方式,来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保证儿童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特质和行为特征,預防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保障儿童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同时父母的正确教养方式对于儿童个人性格的影响,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零畅,陈小旭.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55-58.

[2]张可鑫,张晓燕.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80.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攻击行为父母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