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2019-09-10 07:22翟伟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4期
关键词:技术运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翟伟钰

【摘要】基于“微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创新课堂形式的走红,微课程迅速在全国大中院校、中小学全面铺开。本文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总结了微课运用技术,核心目的是通过教育体系的革新优化,实现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创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有效运用微课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微課;技术运用

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子产品呈现出大面积普及的发展趋势,网络环境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在现代教学体系改革中,信息技术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运用。在以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模式相对局限,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课程传授模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练习。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自主能力不能得到激发,所以,针对这种教育现状,通过微课的引入,可以构建多样化的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微课的观察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在微课引入的基础上,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有效支持。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这种灌输性的教学环境会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造成影响,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失去学习兴趣。

2.基础差异性。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基础信息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存在差异,一些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因此基础性的操作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电脑,其操作能力也就相对较弱,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受制于课堂环境等客观因素。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一些基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无法顺利地完成计算机操作,基础能力突出的学生又无法学到更深一步的知识。从而会对学生主观意识的提升造成影响。

3.师生缺少互动。学生在目前这种教育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激发,而且,在计算机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向教师提问,导致学生存在问题越来越多,不能得到及时性地解决,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正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节奏的把握不到位,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4.主体性缺失。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为学生营造自主性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激发。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某中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带来限制,为教学整体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制约。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运用的优势性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是学生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这一课程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上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基本的课程形式大致包括了画图、打字、office、图片处理、网络应用以及编程等课程,学生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可以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微课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课教学作为重点,可以将单一性的课程形式转变为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教育体系的革新提供有效支持。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播放时间为5-10分钟,这一时间可以使学生在观看微课中集中注意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微课制作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微课制作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的有效整合。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进行课程教学方式的制定,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自己制作微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参与微课制作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及学习效率。而且,在这种背景下,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这种共同性的微课制作,可以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信息技术教育体系革新以及课程安排中,以往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程知识进行反复性的重复。而且,在大批量课程指导中,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兴趣,而通过微课教学资源的融入,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这种教学背景下,也需为学生制定课程化的教学方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2016版中山市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在讲解《能干的键盘》中,通过基本打字指法微课的录制,可以使学生通过动态化打字操作的分析,掌握上排健、基准键以及下排键的操作手法,学生通过微课的观看,可以对打字技术有系统性的认知。而且,在这种背景下,也缓解了教师的压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实现教学课程内容与微课的有效整合。

对于微课内容而言,其录制内容的选择是较为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微课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掌握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学习欲望。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微课资源的选择,实现微课资源的有效录制。在微课播放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印象,实现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对某一知识点录制中,教师要进行后续音频以及文字的处理,使学生通过重复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有效解决教学的难点,从而为微课特色化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支持,提高学习效率,为课堂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2016版中山市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中,通过简易性动作制作微课的播放,可以激发学生对PowerPoint的认识,通过观看能够掌握基本的PowerPoint作品中的动画插入、GIF动画等,教师在微课播放之后,实现与传统课程的有效整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性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完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3.实现教学自主性教学平台的构建。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微课资源而言,其作为一门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特点的分析,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發挥出微课资源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平台,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2016版中山市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九课《简约招贴画设计》教学课程引导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自主性的探究平台,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环保内容,并认识作图工具,掌握图形、文字插入的重点,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可以掌握运用图图形及文字的相关工具,强化学生的汉字输入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通过这种引导性教学内容的构建,可以强化学生对微课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优化。同时,在这种自主性学习平台构建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整体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微课资源运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目标的合理构建,完善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提供稳定支持。

4.实现教学要求与微课的合理整合。

在微课资源分析中,其种类相对较多,而且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信息传达及分析中,需要相关人员及时进行信息内容的甄别及分析。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体系优化中,将信息技术讲解作为基础,作好课前计划,通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微课内容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有效创新。在信息技术内容分析中,教师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形式,由于知识内容的枯燥性,教育若不能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转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所以,通过微课资源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化的内容转变为形象化的内容。而且,在影像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认知,从而实现提升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在这种微课课程资源融入的背景下,为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微课课程教育创新的基本需求,促进小学教育体系的稳定革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优化中,需要与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微课资源的融入,实践教育体系的稳定创新。通过微课教育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限制性因素的发生,从而为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整合提供稳定基础。同时,在教育体系优化中,教师需要通过教育的整合、学生主体性的强调等,展现学生的主体行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

猜你喜欢
技术运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
云计算在CPA审计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