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2019-09-10 00:25陈炜
青年生活 2019年35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

陈炜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教育实效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全面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

關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概念,至20世纪末期诞生,它的创始人是当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每个人都有其积极地一面,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正是这种,个体已经存在于其中,但没有被发掘的,人固有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心理学诞生在科学心理学比较完善的时期,运用丰富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个体内在积极的力量和美德,以期达到开发个体潜能,激发个体活力,促进个体能力和创造力,探索个人健康发展的途径。在积极心理学诞生之前,“消极心理学”流派的思想统治了心理学界近一个世纪,心理学研究者们对于这种消极理论进行反思,人为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普通大众的善良优势上,以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关注那些有特殊心理问题,纠正这些问题的研究上。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美国哈弗大学曾经开设一门课程风靡全球,它就是《幸福课》,这门课程同样被许多中国大学生所喜爱。授课教师是美国积极心理学家泰勒博士,《幸福课》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与现实相结合,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科学加实践的案例正是吸引着无数《幸福课》粉丝的地方,它将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积极心理学正式成为了有用的科学。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学生都是00后,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容易引起新时代大学生的共鸣,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

(一)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激发内部动机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应该多多改善学生的问题和缺点,这也是所谓“木桶理论”的重点要求,大多数高职教师在思政教育时也往往将关注点放在此类问题上,一项对于万方数据库的统计显示,高校教师发表的论文,谈学生正面和谈学生负面的比例为16比1。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发掘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而不是妄自菲薄,自怨自艾。教育学生及时做好人生规划,高职学生同样是有用之材。

发掘学生优点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的含义是活动的动机是出于活动者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满足活动者的需要,它能提高活动兴趣和满意度,产生积极情绪。高职院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积极的开发学生本身的内部动机,使学生有良好的教学体验。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过分的强调教育结果往往容易忽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没有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因此教育效果往往不佳。

(二)发掘人格中的积极力量,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

高职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偏重改善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认知,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教育者应该把目光放在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中,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对于这种优势给予强化,即肯定与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发挥人格中积极的力量。

“上大学后就轻松了”这种思维在大一新生中普遍存在,许多大学生一进入大学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懒散、迷茫、消沉等是阻碍大学生前进的问题。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个体有明确的前进目标,才有坚持的动力,才有努力的方向,因此才有积极的行为,积极行为的产生又会加强学生不断前进的信心,从而达到一种良心循环。高职思政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新的目标,并指导他们如何前进,鼓励其进步。

(三)宣传正面案例,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是公共必修课程,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思政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积极组织行为学认为,当人们置身于愉快的学习或工作情境中,积极的结果也就会随之而来。

因此,思政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讲授理论的同时,结合高职学生喜欢实践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积极、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这点上,许多思政教师已经开始有良好的转变,课程设计上也开展了很好的课堂活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在课堂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一些微小的闪光点,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多多鼓励不批评,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音乐、影视片段等多媒体教学的良好效果也为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所证明。教师还可以选取古今中外伟人名家事例,尤其是当代社会中的正面典型人物,比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来汲取他们人生的积极力量。

(四)宽松积极的探索环境,实践探索积极的力量

俗话说环境改变个人,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教师要营造积极的环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地环境中,这是个体积极人格的支持,也是个体产生积极力量的来源,大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主要这种积极力量的主要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来说,积极的教育环境能促使人向进步的方向发展,使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作用。

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比如,思政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感恩就要说出来”这种体验式活动,不仅会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情感的升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们激情洋溢、不辞辛苦,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这是因为在实践中体验到了自豪、满足等积极情感。在这种情感体验中,爱国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关键是要让大学生实际行动中去实践这一理念。所以应该提供大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体验,形成积极思想。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它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界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学生中都备受欢迎。作为他们的教育者,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认真学习这一知识并将其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7).

[2]冯林.积极心理学(校园普及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5).

[3]沈晓红.积极心理学对于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8).

[4]尼尔森.王明辉译.积极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