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品
摘 要:在阅读本身的重要性及社会与教育对其愈趋高涨的关注度下,多文本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方法而突破了传统课时阅读教学模式,并将在有效扩展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思想认知格局的优势下成为潮流。而此优势亦恰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平台,“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理念便由此而来。本文便就此理念指导下的具体教学策略做出契合教育需求,围绕主题多角度组合文本;围绕语言与人文目标,相互对比得出感悟;着手写作实践,深入掌握人文和语言主题此三大方面与环节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多文本;读写结合
在长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多在教材所给文本范围内,针对单篇文本进行教学,长此以往,语文学习成为学教材,语文阅读也便成为阅读教材,从而使阅读的含义发生扭曲、使阅读教育的初衷距离阅读现实愈趋遥远。所以,“多文本阅读”及在读写联系性规律基础上的“多文本读写结合”在进步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将成为未来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对此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则可分别以“多文本”、“读”、“写”为关键词,遵循以下三大环节所建构的逻辑路径。
一、契合教育需求,围绕主题多角度组合文本
落实“多文本读写结合”模式的第一步骤即当为对“按照何种方式来选择、组合多文本?”问题的回答。在此“选择”基点下,包括学生理解水平及兴趣倾向在内的学情特征与在“教书育人”初衷下教师的教学需求则为两大需要参考的指标;而在“组合”基点下,则当遵循围绕既定主题的多角度原则,以使多文本教学有序、集中而又丰富、全面。
例如,在《落花生》一文的教学中,我便会在“童年”、“回忆”的主题线索下,关联其后一文《桂花雨》,并引入与这两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与琦君几乎处同时代的作家林海音的同样关于童年回忆的文章《童年乐事》与《窃读记》两篇文章。此皆契合同学们的理解水平,亦由于是比自己早大概一个世纪出生的前辈们的童年往事,因而亦能够同时满足其兴趣需求。此外,我则将“倒退一百年,那时的童年是什么样子?”作为多文本阅读主题,以家庭的温馨、院落的美丽、平日的娱乐、读书四者作为分立角度以串联起《落花生》、《桂花雨》、《童年乐事》、《窃读记》四篇文本。如此,則能够在严格遵循上述“围绕既定主题的多角度”的原则基础上,达到使之后的教学集中又丰富的目的。
二、围绕语言与人文目标,相互对比得出感悟
继“多文本”的选择与组合问题敲定之后,则当是在“以读促写”的形式下,展开多文本研习的环节。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前者重在对学生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培育,后者则重在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因此,多文本研习的目标与方向则应以此二者为旨,但不应是在平行形式下对各文本分别的解析,而应以“对比”联结多文本,对比其作者、叙事、语言风格、主题;对比其同与异,以为之后的写作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为保障论述的整体性,我们还以在前面提到的四篇文本教学为例。在多文本整体性教学视野下,我则将其语言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对四篇文本的阅读,感知回忆性散文的一般性语言特点,以及这种语言特点的对于其自身内容属性而言的表达效果;学习文本中的优秀语句表达方式,会模仿进行自主表达。将人文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阅读与想象,感知作者通过文本传达出来的对童年深切的怀恋之情;反观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思自己对于现有童年生活的情感,反思童年生活真正该有的形态。而后,我则引导同学们依此目标去对比分析这里四篇文本中的相关段落和语句,以慢慢揣摩出不同作者的表达中所含有的不同视角经历以及相通情感归属。如此,相较于单篇文本教学,同学们在此能够获得的则是超乎“中心思想”、“表达方式”等之上的对在不同时代下人所具有的相通情感、文体特征、叙事风格等方面的了解,而能够为其写作提供相应的素材、认知与方法指导。
三、着手写作实践,深入掌握人文和语言主题
继多文本阅读解析之后,在“多文本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则当为依据文本阅读经验展开写作实践的环节。在此学生自主“创造”的过程中,其则会发现“读”与“写”在一定联系性之外的不同性:“读”是对既定文本的理解,而“写”则需要自己去调动自身的认知储备、真情实感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行一个独立文本的建构,从而将会在创作角度上更深入、更源头化地理解到所读到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言魅力。
例如,在对上述四篇文本按照一定目标、在对比方式下的解析之后,我则让同学们同样以“童年”为主题,结合自己在此主题下的阅读经验,写一篇回忆性散文。如以“午后丢沙包”为题,对应同学想叙述的是一天午后跟小伙伴的室外丢沙包的活动,它给自己的感觉不同于日常在室内打游戏时的空虚感,而是充实感与快乐感。但在落笔时,其则遇到了诸如“怎么谋篇布局”、“怎么使文章语言具有清晰性、可想象性”、“怎么在文章中含蓄地表露自己的情感”等的困惑。对此,我则建议其再去回观之前学过的《落花生》等四篇文本,并在之中去寻找自己问题的答案。此时,其便能够亦创作者的视角去主动地看待分析文本结构设置、语言特点等,从而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再次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总之,“多文本阅读”与“读写结合”是现行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多文本读写结合”则为集二者之所长而将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升皆发挥莫大促力作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立足文本,读写结合[J].内蒙古教育,2013(09):49-50.
[2]李红,张淑荣.多文本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9(0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