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母友古木
摘 要:语文是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范围、知识层次和知识领域进行拓宽,还包含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层面的高度。传统文化是我国千年来凝练的智慧和结晶,包含无数先辈的精神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同时对语文教学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不够高,教师应该选取合适学生的传统文化进行辅助教育;除上课时间以外,学生也应该多了解传统文化,阅读相关名著小说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一、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有重大影响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瑰宝,是学生受益一生的精神食粮,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师传授科学知识所必要的辅助性教学。现代网络社会,信息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初中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感染,网络传播的消息良莠不齐,需要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防止受到腐坏思想的影响,通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在接受不同思想时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导学生拥有良好行为观念。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国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不仅增加了教师传递知识的方式和宽度,而且在学习和道德塑造上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
1.有选择的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最重要的是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甚广,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经过筛选的传统文化。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需要学习高深的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逐渐提升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更加认同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通过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我思想,拓宽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诗词,古诗词不像小说名著篇幅长而且造词用句复杂难懂,也不像其他传统民俗文化过于地区化,古诗词格式有具体规定,不同年代会有小范围的格式变化但是基本格式没有更改,并且古诗词中包含不同习俗和思想感情。通过古诗词中习俗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这首诗,带学生感受南宋乡间生活的淳朴,了解当时存在的习俗节日,体会诗句中营造的乡间过节时浓烈的气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渗透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诗句营造的场景,使学生感同身受,体会时代的变化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自我思想素养.
例如可以通过杜甫《春望》这首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感,诗人在国家破灭时的惶惶不安和无奈,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短短几句诗表露无遗,教学中需要学生积极发表观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2.初中语文教学应多元化发展
教学不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这么简单,需要有效的传授和有效的接收,绝不是敷衍了事。现在随着科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大部分学校教学设备配置较为齐全,网络上教学资源查找方便,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教师更应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相关文化、习俗和思想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和传统文化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时俱进的同时将传统文化更生动的教导给学生;同时也可以采取拓展教育的形式,教师可以举办名著阅读、诗歌朗读比赛和传统习俗竞猜等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发自觉的接触传统文化,并接收相关知识,培养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相关书籍和了解相关习俗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成绩。
在名著阅读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阅读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相关片段,如教材中智取生辰纲片段,先读白话文版了解人物故事情节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后,再逐渐深入阅读文言文版;也可以讲解历史著名人物或者事件,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历史人物,如屈原、李白等人物,让学生大体上了解人物的生平和所发生的著名事件,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知识。
3.改變传统教学,以引导学生积极性为主
现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在教导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主动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想要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我思想修养,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传统文化产生浓烈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自我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多方面关注传统文化,通过语言技巧向学生们讲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教师们也可以尝试通过初步系统化教学,让学生先浅层次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发教师上课激情,逐渐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掌握传统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有积极影响,同时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有一定辅助作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意味,教师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兴趣的方法,将这份文化意味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培养学生课外积极了解传统文化的行为,同时教师改变刻板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敢于发表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意见,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应平.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9(29):55.
[2] 李爱先.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德育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