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喜
摘 要: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又放出了它的异彩。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在学习中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和体会。一篇文章,不论是事情的记叙、人物和情境的描写,还是事物的介绍说明,观点的阐述和议论,都直接或间接,直露或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起思想导航和激励作用,产生美感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不断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这些在多数情况下是学生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尝试和积累,试着从朗读的领悟阶段教师指導的 “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笔者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朗读;感知;领悟;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3-0069-01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小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受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有感情诵读三个阶段。课堂上,语文教师有时只重视中间的课文的朗读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有感情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其实自读感知阶段是学生朗读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有感情朗读,使书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领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1.读中感知,思中收获
朗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课文内容,教师要充分进行引导,让全体学生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朗读活动中,学生不仅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而且还能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2.读中领悟,体会韵味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朗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读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读中领悟,学生经常比较、揣摩,养成思考领悟的习惯。”感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朗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3.读后思考,学会品文
在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敢读、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并通过朗读,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真正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读后思考。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读中领悟,读后品文,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让学生喜欢上朗读;让读点亮我们的课堂。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学生经常进行朗读,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学生便会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这对学生而言将是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于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J].成功(教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