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呼唤新型工业发展,新型工业发展需要大批新工科领域创新人才。孵育、培养新工科人才是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新工科”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数控专业建设目标、数控专业建设思路、数控专业建设举措以及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对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新工科;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探索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家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规划,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路径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资源主导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由传统低端产业向现代高端产业转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在这种目标和规划下,改革传统工科教育,探索新兴工科教育新模式,是教育部教学改革的战略考虑。产业革命背景下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要求专业技术人才既要有紧跟技术前沿的厚实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前瞻性视角和创新精神。为此,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亟待转换思路,通过多学科支撑、交叉融合与专业结构调整,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专业技术人才新途径。
1.我国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数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在学校而不是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课程大多由学校教师授课,实训用工具和设备都不能与企业同步,再加上“双师型”教师的匮乏等原因,无法保证学生快速适应现实岗位需要。而国外数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完成主要是在企业。如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解决。
我国的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着终结教育的问题,虽喊着“职前职后两手抓”的口号,但在现实操作中,承担“职后非学历教育”的职业资格培训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在国外,职业教育被纳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完全服务于作为“主体”人的职业生涯。
目前诸多高校设立的数控技术在实践上照搬德国的“双元制”。我国数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在学校而不是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课程大多由学校教师授课,实训工具和设备都不能与企业同步,再加上“双师型”教师的匮乏等原因,无法保证学生快速适应现实岗位需要。这两方面问题与“新工科”对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
2.“新工科”背景下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数控技术专业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智能制造”的提出,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数控技术的融合,带来了数控技术的重大变革,对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数控技术人才,智能制造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优秀,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结构模型正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向新型橄榄型结构转变。
以数控技术一线岗位为例,在新工科发展要求下,在智能工厂里,一线技术技能工人岗位界限模糊,也不再从事简单繁琐的工作,大部分生产过程将由智能生产系统来完成,员工将转变为智能生产系统的管理者和问题的解决者。所以,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要体现专业知识的宽广性、技术技能的高端性以及能力素质的创新性特点。
3.“新工科”提出數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技术专业根据“新工科”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校企合作、学工结合、定向培养”思路,以“人人成才”为宗旨,努力实践“工学交替、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是指按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在1-2学期实施学校内认知实训、第3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施认识实习。第4学期校内实施单项实训、综合实训,5-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施贴岗实习或者顶岗实习模式。“协同育人”是指建立与当地的工业园区、行业、企业、学校为主体、开放式协同育人平合、开展“订单式学徒制”校企深度融合、共育高技术技能人才。该模式可以形成“园区—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产学研”办学模式、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项目开发,共同管理教学,共同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多方协同育人平台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平台资源,组织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到园区、企业进行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并积极引进综合素质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不定期地邀请资深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与培训课程,共同探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开发等;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形成专兼职并存的“双能力型”、“双融合型”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制定“以老带新”听课机制,由各专业主任、带头人组成听课组,对新进专任教师课程进行听课评价考核,并规定相应的听课任务,以此促进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成长。
小结
基于“新工科”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探索,是实现重塑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完善实践体系、实现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结构适应新型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才能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培养模式先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实践教学条件完备,社会服务优势凸显,教学质量优良,构筑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的专业。
参考文献
[1] 许冬梅.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设计与研究,2014,41(8):41-44.
[2] 黄伟.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18):50.
[3] 王志伟.智能制造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5(1):64-67.
[4] 张立斌.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13(44):157.
作者简介:花卉,女,(1984.10---),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二级实习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