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贵 王放银 伍强 黄秀琼
摘 要:专业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必要环节,如何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仍在探索的路上。《酿酒工艺学》在教书育人的探索实践中,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把握课程思政的三个课堂、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反思的“三道关”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专业课肩负起“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立德树人;顶层设计;课堂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4-0194-03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 necessary link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the new age. How to play the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ducation is still on the way to explore. I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people, "wine-making technology" serves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Holding well three checkpoints promote work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at include in doing well the top-level design, grasping the three clas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al reflection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assumes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of guarding a section of the canal and planting a good field of responsibility.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top-level design; classroom linkage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推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四个回归”,[2]把加强课程思政的认识提升到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3]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其内涵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其本质是一种课程观,强调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3]。上海市于2014 年率先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4],经验在全国推广后,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方兴未艾。《酿酒工艺学》作为我校食品类专业学生的特色专业课程,积极探索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力求“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到与思政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一道协同育人,培养又红又专的应用型人才。
一、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需要围绕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愿景,制定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大纲,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优化课程授课内容,让教书育人常态化,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做事。
(一)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我校开设的“酿酒工艺学”课程以纯种发酵和自然发酵技术生产酒类产品的啤酒和白酒为重点教学内容,介绍酒文化、发酵酒和蒸馏酒的工艺流程与关键工艺控制点,让学生了解酒文化、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能力与职业素养,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5]该课程的思政目标是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合适的载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包括:传播优秀酒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强化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体验企业生产管理现场,培养务实作风,强化爱岗敬业和诚信友善;探索生态酿酒新技术,培养绿色思维、生态思维和创新思维,强化创新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课程授课方案设计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设置知识、能力、德育思政、创新素质的四维人才培养目标,将工程思维融入教学目标当中(见图1),挖掘课程内容中典型的思政元素,力求实现德育与教学无缝对接,并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推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需要仔细梳理和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逐渐建立课程教育教学案例库,成为课堂讲授和传播的必要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和参与体验的传授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步、润物无声。通过对《酿酒工艺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整理出了部分教育教学案例内容(表1)。在生态酿酒新技术模块中,生态酿酒蕰含了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系统论的整体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中国思想等思政元素。[6]
(三)选择适宜表达载体
将获得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最核心点是找到适宜的表达载体,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好像酒精、水和香味成分融为一体的大曲酒一样,清澈透明而又诸位谐调,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接收、理解和思考思政元素,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本课程采用的方式有课堂讨论式、移动互联网传播式和生产基地现场体验式等教学形式和手段(见表1),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的共同育人的效能。
二、把握课程思政的三个课堂
强化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拓展 “教室(第一课堂) +基地(第二课堂)+互联网(第三课堂)”的多方位育人载体,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场景,推进课程思政的闭环教学(图2),形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交互联动效应,在潜移默化中落实育人目标。
(一)传道主靠第一课堂
课堂是大学生专业技术培养、人格培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十分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技术,更多的是学到做人的道理。讲好“酒”字来历的故事,将剖析汉字与专业名词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学知识中获得做人的熏陶。杜康发现粮仓谷物渗漏出的液体香醇而味涩,为了造出可口的酒,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在睡梦中经人指点,九天后的“酉”时,在香醇而味涩的饮料中添加了三滴血后顿变香醇可口,第一滴血取自书生,第二滴血取自武士,第三滴血取自疯子,酉字旁加三点水即为酒。从酒字三点的来历引申到酒桌饮酒的三种状态,从入席端杯的敬言善语到酒过三巡的豪言壮语再到饮酒过量的胡言乱语,引导学生思考,爱酒但懂得饮酒需有节制,生活中不要酗酒,尊重生命;从饮酒延伸到学习《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要点,引导学生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诗酒文化中,杜甫所作《夜宴左氏庄》, 其中“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二句, 表达了青年时期的杜甫存抱负于胸间、渴求建功立业的决心,引导学生做有抱负的优秀青年;范仲淹所作《渔家傲·秋思》充分表达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生活,抒发了边关将士的爱国激情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抱负与国家繁荣昌盛结合起来,牢记“国家兴亡,我有责任”。
(二)体验进入第二课堂
采用实地参观与体验活动,引导大学生通过体验式思考,实现理性认知、情感共鸣与行为认同,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经常组织大学生到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开展活动,让学生亲临园林、生态、环保和工业旅游融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参观酒文化体验馆、开心广场、生态叠泉、鎏金岁月、曹婆古井、曲水流觞等景点,边看边听企业指导教师讲解天下粮仓、酿酒车间、音乐麻坛酒库、露天地下藏酒库广场、包装车间等白酒生产过程,直接体验酿酒操作、品评白酒和勾调纪念酒等。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领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和酿酒技艺,增强了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的信心,发现了许多自己需要探究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组织学生进行酒与生活方面的社会调查、酒文化主题的辩论赛和征文比赛、酿酒创新课题的探究等活动,让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探索、协作和奉献精神等。
(三)传播依托第三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他们成为网络世界里的生力军,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尤其是00后大学生,拥有更为便利的移动互联网,虚拟的网络世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依赖移动互联网。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专业课程思政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教书育人。本课程围绕酒文化、传统酿酒技术、生态酿酒新技术三个主要模块的思政元素,组织学生借助 PPT、优芽互动电影制作软件等工具,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制作微课、网上视频、PPT课件,通过QQ、微信、邮件等手段进行线上传播,增强教书育人的时代感、吸引力和便利性,实现在线课堂育人与离线课堂育人的有机融合。
三、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反思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书育人的新方略,是高校课程育人的新使命,是高校教师育人的新担当,每门课程必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构建课程育人新的思政体系。
(一)营造课程思政氛围
在“大思政”格局下,众多的育人环节中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协同育人。坚持以思政课程为内核,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为同心圆,着力营造多层次互补的“课程思政”育人圈,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每门课程参与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肩负任课教师主责
课程思政的关键是任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人人讲育人,教师肩负育人的主要责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所需、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引起心灵共鸣,因而育人效果更显著。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2]新时代的高校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育人的自觉性;其次,提升政治素质,增强育人的真本领;再次,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设立交流合作平台
课程思政要求人人讲育人,育人者自身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教育管理者要为教师接受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内部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让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教师与行家和专家对话交流,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建立交流机制,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讨论思政教育问题等等,形成“内部互动、请进来、走出去”多途径立体化的交流方式,为教育者提供提升自己德育素养、人文素养、政治素质的平台,在传道授业中做到“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的灵魂,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期职责,让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梦、辨梦、立梦、追梦”[7]。专业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教师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教学活动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6-12-12.
[5]余有贵,刘静霆,曾传广.问题导向教学在“酿酒工艺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5(10B):53-54.
[6]余有贵.生态酿酒新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1-18.
[7]余有贵,夏湘,邓文啸,等.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构研究[J].科教文汇,2015(10C):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