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雯
摘 要: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文章从学校、家庭、个人三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育思路。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4-0191-03
Abstract: Since the We-Media era, the Internet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hinking and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belief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belief from three dimensions: school, family and individual, and puts forward some cultivation ideas.
Keywords: We-Media;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belief; ways
一、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政治信仰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体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应该秉持的人生准则,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坚定的理想信念具体地就表现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能否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否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备投身于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意识和能力。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贴吧等之所以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对传统媒体有如此大的威慑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个性化、低门槛易操作、交互强传播快等特点,拓宽了大学生接触各种信息的机会,信息流量和流速的爆炸性增长,在增强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加大了不同认知之间的互动,容易产生一些误导和影响,大学生涉世未深、思想活跃,难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等不良现象,甚至动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毋庸置疑,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及其特点
本次调查采取借助互联网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医学院四所大学的大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694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得出男生比例54.6%,女生比例45.4%;群众比例3.5%,共青团员占64.6%,共产党员(含预备党员)比例占31.9%。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上,有28.4%的学生表示完全了解;65.6%的学生表示大概了解;有6%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上,有84.6%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是坚信不疑的,有10.4%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半信半疑;有5%的大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的态度。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式上,有62.6%的学生表示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及课堂了解;有37.4%的学生表示会在学校教育之外,会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习。课外时间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上,有75.8%的学生表示会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等快速浏览信息,只有24.2%会选择购买原版书籍、官方媒体等渠道了解;在对学校的思政课教育与教学的看法上,61.5%的学生认为认同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认为思政课老师理论功底深厚,教学上下功夫,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较大的帮助;有15.6%学生认为思政课的教育与教学有一定作用,但是形式上不够新颖,不能引起足够的兴趣;有18.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没有太大感觉,只是被动的听教;有4.7%的学生认为不予置评当前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有用的判断上,有83.5%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能够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有14.6%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科学,但是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的现实意义不够明显;1.9%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比较乐观,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比较正确,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的。从数据上看,同学们普遍认可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与内容,但是在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教学手段等方面仍希望加以改进,不希望老师采取说教的方式,不希望老师依靠“标语式”的方式填鸭子灌输知识,希望老师理论结合实际和实践,实实在在地了解社会与现实。尤其希望,对于思政课考核,减少死记硬背,鼓励理论与实际结合,引导思考。从学习主动性来看,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途径还是比较单一,除了学校、老师的教育外,自觉接受校外、书本外教育的主动性明显偏低。在认知渠道的选择上,从原版书籍、官方媒体报刊等传统媒介学习的选择率偏低,大部分学生喜爱自媒体等“快餐式”快速接受信息,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成型阶段,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加工的能力偏弱,被动式接受和盲目性跟风的情况大面积存在。在调查中发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上,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这也说明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不足,不够重视理论素养的锻炼,除了课业及升学求职的需要外,不能做到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深层次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論,就无法感受到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不了解马克思主义,谈何信任乃至成为信仰?
三、自媒体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影响
(一)学校教育遇到的挑战
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于粗放,形式较为单一,传统的“你讲我听”方式居高临下地灌输,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知识的全面输出,但是不能使学生真实、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大学生如若产生质疑甚至怀疑,教育双方之间必然因“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嫌隙。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接受新、奇、特的能力远超教师,需要被教育的反而应该是教师。资历尚浅的老师有可能会因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不全面、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学经验尚浅等因素制约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资历深的老师有可能会因为跟不上互联网的认识与利用,不能及时获取信息,从而给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带来了挑战。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他们当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全家的核心,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先己后人”是他们为人处世的首要标准。家庭的保护伞挡住了他们的挫折与困难,同时也挡住了他们求生的本领。遇事有家里的爸爸媽妈、长辈亲戚们出面处理,不需要他们独立思辨,站在全局的角度,客观地判断与处理。家庭的过分呵护与关注着实降低了他们的受挫与抗压能力。
(三)大学生个人的问题
网络这个纷繁的世界,已经完全渗透入现代人的成长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不离手”是大学生们的形象,各种社交软件和网站APP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与生活方式,大学生可凭借手机网络随时摄取任何所需信息,加之网络监管体系还不够成熟,夹杂着一些误导和负面影响,林林总总迅速发酵并对周围同龄人产生影响。
四、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和信仰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必须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放下教师权威身份,采取正面管教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老师的学术态度、为人处世、人格作风是学生观察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应该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建校一百年的讲话中提出,广大高校教师要“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的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90后的大学生是自由、奔放的一代,他们渴望被欣赏、被认可,教育者要了解学生,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引导与教育。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需要思政课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功底深厚,对时事热点、理论前沿问题把握准确,理解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广泛、深入地解释各种观点,传递出理论教育知识和精神教育实质。在课堂教学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想心理特点差异,注重解决其思想上的困惑和与现实的差异等观念冲突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时事热点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来深化理论认识,厘清模糊认识。
网络世界里,教师群体也要不断学习探索,掌握新技术,捕捉新资讯,充分利用好这个媒介与学生拉近距离,增加与学生交流的共同语言,同化思维。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微博分享主流优秀的公众号和推文,阐释最新的中央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正确观点,传递正能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发表看法,撰写心得体会,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公众平台与之交流,更加及时、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网络世界外,要让学生减少接触网络,可以将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中去,鼓励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全民阅读的氛围日渐浓厚,各高校读书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读经典、读原著”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行为与价值观,在此背景下,鼓励学生广泛加入到理论阅读中来,鼓励他们自由摸索、自我教育,探求真理。90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集体意识淡薄,与同伴、社会缺乏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放下父母架子,营造健康自由的家庭氛围
网络时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家长们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网络时代的父母应该放下架子,顺应时代潮流,学习、接受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不沟通,少交流使教育双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是产生“叛逆”的根源,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关怀,建立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健康自由的家庭氛围。面对网络带来的正负效应,家长们必须提高孩子对社会环境的积极适应力和自我强化的成长力。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注重生活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创造能够更加吸引孩子的“刺激”,帮助孩子远离网络的诱惑,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代替单调贫乏的生活,以良好的家风,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现在的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才起来的一代,对网络有较高的依赖性。鼓励大学生积极利用好网络资源,支配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空间、内容和进度,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成长相结合,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力和批判思维,有意识地进行比较研究,在面对网络巨大信息量的时候能够不乱分寸,充分认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克服思想上的片面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客观分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学习。不断学习是减少盲从,坚定信仰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重要任务,教育者在改革、道德与网络三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下,要理性把握他们特点变化,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强自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应对新兴媒介工作对大学生信仰工作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才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应然之策。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陈先达.信仰与探索[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黄慧珍.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林雪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卢黎歌,薛华,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成长规律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6]万美容,曾兰,等.“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11-12.
[7]傅玉良.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D].大理大学,2018:26-29.
[8]谢海燕.对习近平忠诚教育观的多维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