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用整个心做校长

2019-09-10 07:22谢增焕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陶行知校长能力

谢增焕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其中针对校长工作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指出做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的校长。“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只有这样才“可以发展专业的精神,增进职务的效率”。今天,我们对陶行知管理思想之校长观再学习,依然深受启发,他的校长观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校长观的重要视点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陶行知曾指出:“一个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价它的校长。”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为什么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1926年陶行知参观刚满周岁的南京燕子矶国民学校时,大力称赞了该校的丁校长,认为他是“教员的领袖,学生的领袖,渐渐的要做成社会的领袖”。之所以说校长是教员的领袖,是因为校长是从最优秀的教师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专司学校管理职能,对教师产生直接影响。校长“不仅是一两百个学生的导师,而且是一两百户,一两千人的导师”。他曾说:“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将坏的变好,也能将好的变坏,它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可见,校长决定办学之好坏,影响学生的人生轨迹。他曾在《整个的校长》中明确指出,“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可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校长要有崇高的品性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非常重视校长的德行,认为高尚的品行是校长不竭动力的源泉,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凝聚师生人心,引领学校的发展。高尚的品行反映在实践工作中,主要包括敬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博爱的胸怀。敬业的态度可以细分为使命感和责任心,校长缺乏使命感就会找不到工作的激情,丧失工作的活力就会没有工作目标,从而迷失学校健康运行的航向。陶行知同样认为,一位优秀的校长必定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体现在他必须是热爱学生、热爱老师、热爱教育的人,他认为校长不仅要站好岗,还得守好岗,做到尽职尽责,善始善终,做事情讲究技巧、熟练和效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真实表露出陶行知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其伟大的人格魅力。

校长要有极大的教育情怀  校长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而是一份永久的事业,没有事业心万万不可。作为留美博士,陶行知自愿放弃舒适、优裕的生活,脱下西装,穿上草鞋,带领有志青年在荆棘遍野的劳山,筚路蓝缕,开辟晓庄。他曾写过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在陶行知眼中,教育是一种民族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教育使命感使然。在他心目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止于人民之幸福”。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陶行知以自己的爝火萤光,冲破险阻,寻觅教育的出路,试图通过教育打通“层层叠叠的横阶级”和”深沟坚垒的纵阶级”,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这充分表现了他“爱满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教育情怀。

校长要掌握专业化的能力  陶行知认为校长必须是一个专业人员,一个完整的学校需要一个完整的校长。他一方面反对土绅士和小政客去做校長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强调校长该由专门的教育专家担任。另一方面,陶行知对常见的“政客的教育家”“书生的教育家”和“经验教育家”也是深恶痛绝。他号召校长要立志做“第一流的教育家”。他认为校长把整个身心全部投入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他极力劝导校长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重视专业能力和知识的培训,要想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就必须提升地方办学人员的水平。

校长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  在陶行知看来,做校长的大忌有二:一是因循守旧,二是机械模仿。陶行知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张依法治校,他每办一所学校,就结合现实情况制定规章,并责令全校师生共同遵守。1926年11月,陶行知和乡村教师共同订立了《我们的信条》作为乡村学校的原则。他还要求师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这些规章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其生机勃勃地发展。陶行知一生都在致力于改革教育,在不停的学习实践中,陶行知成为第一个认识到农民教育问题的人,而且在教育方法上改“教授法”为“教学法”,重点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把教和学联系起来。抗战期间,为解决流亡难童的教育难题,他创办了育才学校,专门录取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加以培养;陶行知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先生制”,以“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式普及教育,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资源紧张的难题。

陶行知校长观对当代校长的启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校长要练好“五心真经”  一是揣一片忠心献给事业。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条就是“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可见,“忠诚”是做教师的第一要素。对教师是如此,对校长更是如此。校长从走到学校领导岗位的那一时刻起,就必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忠诚于岗位工作,全力以赴地带领全校师生去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如果遇到生源质量差、教育环境糟、家长支持弱等问题,“忠诚”校长就要不怕顽症,找到出路;如果面对无处不在的困难和无处不在的矛盾,“忠诚”校长就要率领学校团队,不畏艰辛,攻克难题。

“忠诚”校长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办学的全过程,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落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培育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全过程,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承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从单纯以学科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指标转到全面发展的理念上来,从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发展转到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上来。

校长只有胸存忠诚之心,敬业才能有不竭动力,工作能力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工作落实也才能有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的保障。

二是怀一颗仁心关爱师生。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对我们个人来说,就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作为一校之长,就是为学生和教师着想,做任何事都不要妨害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体验幸福。

当代校长的“仁心”首先体现在“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在政治上关心教师。二是坚持在生活上关怀教师。三是坚持在工作上支持教师。四是坚持在业务上培训提高教师。

更高层次的“仁心”是能将学校发展愿景与广大师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最大化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校长爱教师,教师才会爱学生,学校才会发展。

三是用一身匠心敢探新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如果校长本人都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又怎么可能带出一支有创新精神的教职工队伍,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新时期,校长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突出两点:一是敢去解决过去解决不了的或别人不敢尝试的问题。二是解决如何创造办学特色的问题。有些学校有规模没特色,有特色没亮点,有亮点没有影响力。教育需要智慧,智慧来源于创新。创造办学特色要从实际出发,因校因地制宜,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谋定而动,并且争取一动成功。

四是凝一份精心决策执行。“精心”校长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将学校打造成优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作为首席领导者的校长,需要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陶行知说,学校用人非一人为另一人做事,一切都应以事为中心,“事宜分工者则分,宜合作者则合”“善治事者留,不善治事者去;善事为尚,人情次之”,做到“人之就去不足损事,事之兴废不复因人”。

做为新时代的校长,也必须在“领导管理”上下苦功夫:正确办学目标的规划能力、强有力的思想领导能力、科学的决策统筹能力、精致的指挥协调能力、积极的督查促进能力、合理的评价总结能力等。高度重视在每项工作的落实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注重反思反省,坚持用高标准的能力要求“审问”自己的能力状况。使“决策执行”能力成为其领导学校落实各项工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通道和破解各种难题的利器。

五是拿一种恒心终身学习。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他批评当时的教育制度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学校以外的生活教育,他称之为“短命教育”,他全力主张“寿命教育”,即终身教育。作为学校的领军人,只有站得高,才能引领干部、教师走上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恒心”校长注重学习、反思,达到不断超越自我的境界。常常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學习,即有的放矢;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指导工作中去,即学以致用。把有的放矢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的效益和工作的水平。校长的学习,最要紧的内容应该是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要勤下深水。下深水可以及时发现许多问题,掌握第一手情况,能及时部署,快速解决。通过调研,校长还可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从而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也会增加与教职工合作的机会,自然也增强了自己在教职工心目中的威信。

时代在进步,校长唯有不断地学习、研究与实践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在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有所作为。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校长要清除“三心魔咒”  一是清清白白做人,不起贪心。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作为学校一把手,要时刻警示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控力,常思贪欲之害,时时绷紧抵御贪欲诱惑这根弦,在防微杜渐上下功夫,用道德规范、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是公公正正治校,不怀私心。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办好学校,追求科学发展,这是社会赋予自己的政治责任,而不应当看成自己谋取个人私利的天赐良机。

三是踏踏实实干事,不起虚心。陶行知先生极力强调“行以求知知更行”。他认为校长要行动,不行动的不是校长,只说不做的是假校长。因此,真校长就是干实事的,要有实心,明实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校长干实事,着眼点和着力点均应放在两头。一头是事前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另一头就是事后检查、抓落实。干实事的校长并不完全体现在事必躬亲上,而是要放手让各部门的同志去做,校长应该干校长的事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大批有信仰、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的精辟论述,闪烁着其哲学系统观的思想光辉,闪烁着永恒的时代光芒,我们每一个校长在建构、发展自身管理素质的过程中,时时以“整个的心做整个校长”为坐标,坚持捧着“五颗心”来,坚决带走“三颗心”去,就一定会朝成功的彼岸渐行渐近!

猜你喜欢
陶行知校长能力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