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创新深入校园

2019-09-10 07:22林珠冰杨柳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普科技活动

林珠冰 杨柳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有着六十多年的建校历史。近年来,学校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纳入长期发展规划,把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制定了“以科技教育为基础,以科技竞赛为载体,以科技发明为亮点”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长期性、稳定性、普及化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各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科技创新教育,建成完善的地理园、生物园、科技专用教室、学生科技体验室、科技成果展览室等活动场所。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教育为素质教育核心,各学科教学中穿插、融合科技创新内容,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科技创新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意识及能力。

高度重视办学多元化发展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优质化发展、规范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多样化发展、国际化发展。坚持“科技领航,全面育人”的特色办学理念,把科技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纳入学校三个5年发展规划,科技教育组织完整、设施完善、制度健全、保障到位。

为了推动科技教育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学校先后出台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章程》《科技活动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兴趣小组日常活动和科技辅导员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制定了完善的科技辅导员培养计划。

学校成立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分管科技教育工作,由教研室主导,德育科、教务科和总务科分别负责相关科技活动组织、科技课程开发和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下设办公室、科技辅导员协会,还成立了“航海模型、航空模型、建筑模型”活动、创意绘画、电脑制作、水保教育等8个较为成熟的科技兴趣小组所组成的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学校重视科技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骨干科技辅导员。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工作量、岗位竞聘赋分和竞赛奖励等方面积极落实辅导员的待遇问题;每学期组织校内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及时总结和表彰优秀科技辅导员;每年组织教师外出观摩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和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年邀请省、市科协、市发明协会的专家到校指导科技教育工作。

近三年来,学校共投入超过300万元用于采购科技活动器材、完善科技活动场馆、培训科技教师队伍、举办科技普及活动、奖励师生科技竞赛等。仅2011年就投入超过70万用于建设高规格的地理和历史科技专用教室、学生科技体验室和科技成果展览室,不断完善校园内的科普画廊、科技实验室、学生科普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功能区建设。现有规范的科技实验室9间、学生电子制作室4间、科技活动室10间、可用科普画廊45个版面、大型科技报告厅4个、学生科技体验制作室2间、科技成果展览室2间。

学校还建立了覆盖全校的计算机校园网及科技教育专栏,实现了所有教室的教学多媒体化、教师办公网络化和科普网络化;与多家科研单位建立联系,构建校外科技教育的网络体系,丰富了学生科技实践平台。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育人教育理念

学校大力推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推进学科知识传授与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培养的整合,推进学科教材与科技校本教材开发的整合。开齐上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学课程,还开设花卉栽培、钳工、照明电路设计等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固定每周一节科技活动课,明确将“科技与创新”作为高中研究性学习、校本(选修)课程和初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建立了涵盖各个学科的科技系列校本课程体系,努力推进科技教育课程化。学校将前沿科技知识引入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让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新动态,培养学生世界的眼光,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为了完善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科技辅导员自主开发并编印了9本科普类校本教材,全部投入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学校提供科技教育校本课程——“青少年发明技法教程”和“创新思维课程”作为必选课程加以修读。这些课程源自校本、贴近生活,富有科技和地方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校组建了12个科技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的活动都要求做到指定指导教师、指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计划和活动项目,加强科技活动室等功能场所的制度管理,学校拨款为每个小组配置专用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器材。其中水保教育兴趣小组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主线,会同集美区水土保持试验站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教育活动,每年都举办水土保持科普夏令营活动,到龙岩、长汀体验水土流失及岩层地貌,到漳浦火山地质公园、南靖亚热带雨林科研考察,让学生掌握水土保持基本常识。组织全校性的“水保绿网杯”黑板报比赛和“水土保持”主题班会,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土地日”和《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科普教育宣传。

学校通过校园广播台、校园网站和科普专栏等宣传平台,积极向全体师生宣传科普知识。学校校园文化突出了科普教育氛围,建成地理历史科技专用教室,建成以古代科技和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及其科技成果为主题的校园廊道浮雕。科技艺术楼还有学生创意绘画和电子制作产品展示,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电脑机房定时免费面向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为福建省示范图书馆,馆藏科技类书籍共31149册,占总馆藏量的34%,专门为学生设立诚信书吧,常设科技类书籍诚信借阅专栏。学校每年7月举办科技夏令营和科技成果展示活动,12月举办科技节,3月和9月举办学生创意金点子作品展示评比、科技论文评选等活动;每学期都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小志愿者进社区、科普画廊主题宣传、科技专题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和科技竞赛活动。此外,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科技创意“金点子”征集活动,科技节做到“科科有项目,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参与率达100%。

学校展览室年年都进行科技节优秀项目展板展示,让学生代表上台进行科技节各组优秀成果展示交流和评比;各个班级都开展“班班科技”主题系列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广、热情度高、思维活跃、活动精彩、成果丰富,广大师生受益良多。

学校将科技教育活动作为班级常规活动进行落实,认真做好“班班科技五个一”:每个班每学期设立科技角并出好一系列科技专题板报,开展一次科技主题征文或创意评比竞赛,举办一系列科技讲座,参加一项科技体验和竞赛活动,开展一次科技活动成果展示和评比。不断扩大的参与面,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教育硕果累累

学校的科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校园内“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科技活动氛围日益浓厚,师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2枚;省级19项,市级176项,市级以上奖项共计203项。特别是在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中,共取得7项国家级以上竞赛奖励,5项学生发明专利,共有23个项目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2015年以来,共有472人次在区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2项,省级奖励5项,市级奖励264项,区级奖励201项。

2014年8月,曾华艺同学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奋进号电动帆船航向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同年8月,钟莉莉同学发明的“比较气体浓度的同步实验装置”荣获第22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三模”科技小组在2015年8月举行的第十六届“我爱祖国海疆”航模全国总决赛中取得金牌、银牌、铜牌各一枚的优异成绩。2016年8月,文奎等4位同学参加“2016年福建省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共获得4个二等奖。

2012年5月,学校被确认为“厦门市科技教育基地校”,2012年8月被评为“厦门市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示范学校”,2013年5月成为“中国宋慶龄青少年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2013年8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技厅评为“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2018年5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技协会评为“福建省中小学科普教育示范推广学校”。2018年11月,被福建省地震局授予“福建省2018年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19年1月,被中国地震局评为“2018年度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自2014年以来,学校连续承办“厦门市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科技特色办学成果不断发挥良好的示范功能和辐射作用。周边社区、共建单位和兄弟学校经常借助学校的科技资源进行科普宣传、社区服务、借鉴学习和创新思维教育,学校科技办学特色的成果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2013年12月,在集美区科技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学校做了“创建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的经验介绍,其中科技教育课程化、科普活动常规化和科技创意金点子的具体做法,被集美区教育局和区科协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区中小学推广。

集美电视台、《集美报》《海峡导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福建教育》《东南早报》、福建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先后对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作过专题介绍。2014年10月21日,《福建日报》对学校科技办学特色成效等工作情况作了专题专版报道;同时福建省教育厅将学校评为“身边的好学校”,对学校学生“爱读书还爱科技”给予充分肯定。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科普教育为基础,科技活动为载体,科技竞赛为抓手,科技发明为亮点”的工作思路,立足课堂阵地,实现科技教育课程化、科技教育常规化;继续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科普活动班班化,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学校将继续辐射周边社区,实现科普活动大众化。

猜你喜欢
科普科技活动
“活动随手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科技在线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