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杉
带好班级,管理好学生,培养学生完整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核心素养的提出,班级管理对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严格管理,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最终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自我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自我管理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及时地反馈信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自我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同时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从而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
自我管理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教育是能够使学生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教育,能够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帮助学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习惯。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时期,他们在心理上有很大的依赖性,考虑问题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忽视别人的观念和想法。他们喜欢为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寻找借口和理由,常用挑剔和批判的目光看问题,往往只关注别人的缺点,忽视别人的优点。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周围环境的影响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随着个体身心发展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大多是根据教师、家长、同学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这样,学生容易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
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我国一直采用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的方式组织教学。这种集体教学形式虽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集体的作用,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引导学生采用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理念 自我管理指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认识和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在活动中表现自己,释放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更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教师应尽量给每一位学生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具体分工,每件事情都具体到某个人,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做好自身分内的任务做起,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逐渐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制定班级公约,采用积分量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在管理班级上,学生是主体,教师为辅,班主任不能剥夺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为此笔者采取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分量化班级管理模式,并在刚接一个新的班级时,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班级公约,以便共同遵守和维护。
精心培养班干部,构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班主任要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群体。班干部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还要精心培养:第一,教师要善于发现班干部身上的优点,进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威信;第二,教师指导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使他们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对全班成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在干部这个小集体中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重视赏识教育,多表扬少批评,关爱每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影响因素。班主任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困难,也了解班级课堂上了解不到的东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育孩子始终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不偏袒优等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任重道远,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细致、繁琐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要用心教人,以爱育人,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定能实现学生无需教师管理,能够自我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