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纯坤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就是生长、生活和经验改造。陶行知先生也倡导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条件,拓宽其语文学习环境,竭尽全力探寻学以致用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实际;强化理解
语文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生动的情境性,可以带领学生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而语文知识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使课堂和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拓展语文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进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只是要求学生读读课文、写写生字,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枯燥,把原本活灵活现的语文知识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受到了限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形象地呈现知识,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阅读,再记忆生字、背诵经典词句,学生便会觉得这就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难以加深印象。如果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童年有很多充满乐趣的故事,步入初中阶段的我们刚刚过完自己的童年,相信所有人都有许多印象深刻的故事。我们是否回忆或讲述过自己童年的趣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是什么样的?”采用这样的方式导人,可以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差异暗示让学生学习课文:“同学们的童年都是怎样度过的?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是否觉得鲁迅的童年更有趣?”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和学生的意志、情感相趋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渗透其中,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现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充分感受文本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在讲到一家人因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而发生分歧的时候,教师顺势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怎样选择?是遵從妈妈的意见“走大路”,还是满足儿子的心愿“走小路”呢?试说明选择原因。通过讨论,进而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难以选择的事情,自己又是怎样解决的,以及解决原因。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十分活跃。因此,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强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对比文本内容与生活实践,从而充分体验文本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知识从生活中来,诸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借助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又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此,在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尽量选择恰当的生活实例,有效地将这些实例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同时还要学会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将人文教育思想渗透其中,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字、词、句、段、篇。
例如,在教学《口技》这篇课文时,作者精彩地描述了口技,但是描述的很多素材并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从未听过口技的学生来说,自然很难理解这些描写的精彩之处,更不能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他们很难对文章的整体架构有深刻的理解。对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口技相关的视频或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口技。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民间艺人的口技表演,到现场真正了解口技,然后再阅读文章就会变得轻松、自如了。
四、作业形式生活化
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一般都是书面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书面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为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书面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生活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过程中感受语文、感悟生活,运用语文知识处理生活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因此,在语文作业练习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化的作业形式,这并不是简单的书面练习就能完成的。
例如,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教师不能只把题目布置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较为熟悉和了解的一个人,观察他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神态,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后再进行写作,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悟生活,使其思维体系逐渐得到完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开展自主学习,重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相互转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