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征玲 张静 黄丽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家属参与新生儿断脐护理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20例,以产妇家属参与新生儿断脐的为实验组,产妇家属未参与新生儿断脐的为对照组。比对两组新生儿脐部不良反应情况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出血、轻度脐炎、重度脐炎、脐带残端血肿等发生率基本无差异,而在产妇及家属对助产士的满意率比对结果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行断脐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家属参与的护理模式,不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不良反应率,同时亦可提升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有助于培养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家属参与;新生儿断脐护理;医患关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53-002
以往常规的断脐护理家属参与度较低,且极易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本院为改善这一现状,组织此次“家属参与新生儿断脐”研究活动,即产妇分娩后,家属进入产房亲自剪开产妇与新生儿连接的脐带。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兒320例,予以分组研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及家属参与的护理模式,为新生儿行断脐护理,以期提升对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调整医患关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20例,以产妇家属是否参与新生儿断脐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均分为2个组别,并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对照组。其中男婴163例,占比50.94%;女婴157例,占比49.06%。纳入标准: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排除标准:父母拒不配合此次研究活动者。以上研究所选病例均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传统流程下的断脐护理方式由院方助产工作人员对新生儿行断脐。具体方法是由接产的助产士在距离脐轮1.5-2cm处用脐带夹断脐,断脐后不消毒脐带残端,且不用纱布包扎。
1.2.2家属参与的断脐护理模式 首先,在符合条件的孕妇临产后,负责接产的助产士向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参与新生儿的断脐的意愿,对愿意参与新生儿断脐的家属,使用新生儿断脐模具,教会家属如何正确的使用脐带夹断脐;培训参与新生儿断脐家属穿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讲解参与断脐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其次,新生儿娩出后,接产助产士将新生儿擦干并将产妇会阴部遮盖后,让家属进入产房,家属穿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在助产士的指导下参与新生儿断脐,距离脐轮1.5-2cm处用脐带夹断脐,断脐后不消毒脐带残端,且不用纱布包扎。再次,培训家属新生儿沐浴后以乙醇(75%)为新生儿脐根部、脐周等行消毒工作,宣教新生儿断脐后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1.3疗效标准不良反应情况判定指标为:脐带出血、轻度脐炎、重度脐炎、脐带残端血肿等。满意度指标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计算公式为:
1.4统计学方法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中,计数资料采用x,计量质量采用均数t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运用t对计量加以检测,且t值越高,则对比越明显。
2结果
2.1各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可见表1.
2.2各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情况可见表2.
3讨论
开展家属(以丈夫为主)为新生儿断脐带的服务项目,目的是鼓励家属积极参护理工作,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指导以及家属参与脐带夹断脐操作过程,增进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满足产妇和家人参与护理的需求。表1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基本无差异;知晓这一过程并非是导致出现脐疝、脐炎等问题的原因,国内学者姜梅曾做过研究,观察由陪伴家属断脐带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结果证实无影响。表2中,在产妇及家属对助产士的满意率比对结果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让家属参与到护理操作中来,给他们护理技巧的指导,改变了过去单纯对医护人员的依赖,使护理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协作精神,促进扩患沟通,从而增进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并促进父母与新生儿的感情结合,是一种人性化操作,不但有亲子感受,而且还增加夫妻感情,同时此服务对产妇家庭有纪念意义。综上所述,通过家属参与新生儿断脐,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