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各个年级都必须重视朗读。朗读是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本文我试从教给方法,形成习惯;发挥范读,有样可依;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注重评价,读中创新;立足理解,品读感悟这六方面来探究语文朗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各个年级都必须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本,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学生自然对文本有所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读”是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在学习语文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以下就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教给方法,形成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训练朗读的基本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注意训练学生把课文的字、词、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真正做到“五不能三要”:不能漏字,不能添加字,不能读错字,不能重复回读,不能把句子读断、读破。一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二要注意朗读语气、语调恰当;三要注意朗读停顿准确、轻重适当。在训练过程中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眼、口、心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只有这样按要求训练,才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才能读出情感,从而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其次,教给朗读技巧方法,注意朗读的语调、停顿、重音、语气等。如表示号召、疑问、命令等句子,朗读的时候注意语调要前低后高;表示请求、感叹、肯等句子,朗读的时候注意语调要前高后低。
二、发挥范读,有样可依
小学生阅历常浅,理解感悟能力低,没有教师指导,他们未能体真正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也不能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教师的针对性范读,减少了学生朗读训练的盲目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儿童的模仿能力相当强,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朗读真是“原汁原味”。如在教学《渔歌子》时,当教师声情并茂的声音,全身心地投入范读,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学生边听边想象,仿佛身临其境,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倍受感染,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读起来了。当然范读只是抛砖引玉,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
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变换朗读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的方式有:个人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要根据作品的风格、体裁特点来确定而朗读的方式。比如抒情性强、语言文字优美的课文适合自由朗读,如《庐山的云雾》《五彩池》;人物性格对比鲜明的课文适合分角色朗读,如《狼和小羊》《小马过河》;又如教学《奴隶英雄》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凶恶、快速的语调表现达官贵人的霸道、丑恶嘴脸,用高昂、坚定的语调表现斯巴达克的勇敢与机智。由于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个个兴趣浓厚,教学收到理想效果。每种朗读的方式在不同的环节,各自所担负的任务、目的意图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让学生热情高涨,在读中悟情,提高朗读能力。
四、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出现朗读时代背景情感体验的障碍。而跨越障碍的最好办法是借助教师的生动描述,或多媒体视听素材。如果能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将课文内容融情于声,披文入境,以其声音、其情感染学生,那么学生一定会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朗读水平和阅读理解力的作用。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的指导朗读描写庐山云雾的多种姿态时。如果凭空让学生想象,没有登过山、看过云雾的学生就很难想到庐山的云雾有多美,难以读出感情。因此我先播放一段“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的视频,配乐让学生练习朗读。学生们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
五、注重评价,读中创新
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因此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采取多鼓励的教育原则,哪怕是学生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不吝赞美之辞加以肯定鼓励。对于退步和读得不认真的学生,我们要用委婉的语言,经常说“你完全可以读好”“老师一直相信你能够读得更好” 之类的话。我在听课时会看到一些教师这样激励学生:当学生在读完课文后,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读出了真情实感,教师们就立即称赞:“你读得太棒了,老师都不及你!谁能像他那样读?”教师的话没说完,学生就已经站起来朗读了。恰如其分,妙语生花的评价语,既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六、立足理解,品读感悟
日常教学中,不能为一味简单的朗读而朗读。在没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只是强调“文章写得那么美,请大家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文章美在哪里,怎样“美美”地读,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且少有自悟者,朗读实际大多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只有对文章有了一定的把握和体会,才能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理解内容才能领会文本的实质,才能达到朗读的“神似”。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我主要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来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好。如句子:“嗯,揍我一顿也好!”单独一个句子让学生朗读,学生很难把握重音、读准情感。因此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体会桑娜當时抱回西蒙两个孩子那种先是紧张,接着担心、害怕甚至责备自己,最后是坚定的复杂心情。总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得有成效,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主旨,品味文章情感,最终在读中积累,读中悟情,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