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继续飞

2019-09-10 03:25:48景化祥
高考·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音韵意境诗词

景化祥

摘 要:中国是诗的国度,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诗歌就承载了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启示后人的强大功能。作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文体,它的独特魅力总是让人沉吟其中,久久不能释怀。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师生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如何高效落实教学过程,提高诗词文学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体会:

关键词:想象;感悟;玩味

一、吟诵音韵美

音形意完美结合的汉字富有音韵美,中国的诗词更是将这种音韵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种种押韵、节奏和对仗,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古体诗,还是唐宋明清的格律诗,诗人借助于那些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的字词来塑造意象,表情达意。所以在诗词教学中,应立足这一特性,充分发挥诵读感悟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音韵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養学生诵读的习惯。”在实践教学中,本人主要采取先范读、听读,让学生先找准字音、韵脚、节拍,进而把握情感基调。随后学生根据提示和自己的理解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感悟、理解。最后实在诗词赏析中准确理解把握诗歌内涵后,有感情地诵读识记,尤其是让学生务必在美的情感体悟美的意境享受中强化音韵美的独特感受。李白的《将进酒》就是典型,吟诵就要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韵脚的疏密转换,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我们就容易体会到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内心的不平之气。

学生通过对诗词押韵、平仄和诵读语速轻重高低快慢的把握,就可以让自己随着诗歌的意境、情感的引领,展开想象和联想,体味意蕴丰富的诗句,自然就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了。

二、想象意境美

中国文学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更加注重收敛和含蓄。作为文学、文字精华的诗词,更是将这一特征发挥到极致。诗词教学在重视朗读、吟诵的前提下,应最大可能地展开想象和联想,对优美诗词进行再创造,在脑海中浮现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诗情画意。

在审美想象过程中,力争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审美体验,置身诗人所创造的情境,达到和他们共鸣。如陶渊明的诗文,那些农村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甚至人际交往,都是农村学生熟悉的,所以感悟理解也就容易多了。王维的山水诗,喜欢游山玩水、热爱大自然的人,读后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对于意象丰富、意境雄浑的诗词,通常采取引导学生贯通视、听、触觉,必要时借助于影视绘画等艺术媒介,虚拟出一个全新的空灵的大图景,让自己的情思追随诗人的思维足迹,触摸感悟,从而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奇异兴奋愉悦的美感。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随着诗篇的展开,循着月光的扩散,展开想象,在我们头脑终究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吸引我们置身其中,感受浓郁的画意诗情。

三、感悟情思美

凝练的语言是诗歌的载体,也是外壳形式,但最能感动人影响人的却是它的内核——情思。诗歌本是抒情的,陆机“诗缘情”,严羽的“诗者,吟咏性情也。”白居易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读诗,品诗,不仅要感受诗词给我们的视觉、听觉美,更应该以知人论世的方式感悟它的情感美。欣赏情感美,陶冶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心智,提升综合素养。在山水田园诗中,引导学生体悟自然的静谧、清幽,进而给诗人心灵世界的洗涤,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在边塞诗中,既可以通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受边塞奇景的雄浑、苍凉,更能体会到戍边将士的爱国豪情和思家厌战的复杂情绪。在送别诗中,既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勉。在怀古诗中,既可以表现对先贤英雄的敬仰钦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也可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纷繁复杂的题材内容,各具特色的人生经历,都使得诗词的情感丰富而隽永。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诗题、关键词、注释及特殊意象来准确玩味,精准定位情感类型。徜徉于诗词大海,感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净化我们的心田,激清扬浊,在最大程度上弘扬传承着民族精神。

四、玩味手法美

丰富深厚的情感,新颖独特的意象,个性鲜明的语言是诗词的重要构成元素,但作为高度浓缩的艺术作品,诗人在创作中极其注重表现手法的轻巧选用。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借情语。”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所有写景诗共有的特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千古言秋之祖)“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像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山水诗中描写手法的多样化:动静、视听、高低远近、虚实结合,咏物怀古诗词中的用典、借古讽今,游仙诗中的想象、夸张……

诗词是一座令人神往的仙山,奇峰幽洞,清流巨浪,奇花异草,百鸟飞翔,奇景赏心悦目,往事知古鉴今。漫步其中,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更能提高自我素养。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继续静心多读呢?

参考文献

[1]成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254-255.

[2]韩红鹰.诗歌鉴赏三步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6期

猜你喜欢
音韵意境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诗词之页
中国诗歌(2015年1期)2015-06-26 1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