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9-09-10 03:09毛永宁
高考·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六国论苏洵意图

毛永宁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为例,取《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六国论》一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赏析。该单元的主题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即要求在阅读中充分理解散文的逻辑美与情感美。《六国论》是一篇逻辑严密、鞭辟入里的议论文,是苏洵的代表作,最突出的特色有两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有力。文章句式多样,承转句式灵活,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二是立意巧妙,忧国情深,作者言在此而义在彼,写的极富深情。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五本必修模块培养与训练,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和逻辑思维知识。像史论性文章如《过秦论》必修阶段已有接触,所以对于本文的讲解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基础上适当拔高。

三、教学目标

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来看,应让学生掌握本文的论述方法,即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从方法和过程的角度来看,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维阅读,感知文意,品味本文语言豪迈的气势;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应借助本文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古代散文的邏辑性,感悟其抒情情怀,同时培养学生鉴赏与写作议论文的能力;而教学难点在于带领学生探究作者借古讽今的拳拳爱国之心,深入文章以品味语言的表达深度。

五、教法学法

教法:首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感情的流动、起伏和回旋;其次,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脉络,尝试对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并列出提纲,体会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最后,从作者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角度来设定教学内容,比如:将文章结构是什么样的转为这样的结构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教师应着眼于文章的生成过程而不是文章的状态。

学法:将学习经验与教学价值进行结合,聚焦“核心教学环节的展开”。通过本文了解规范以论文的写作套路,以期为平时写作提供借鉴。

六、教学过程

(一)诗句评价,引出人物

大器晚成传美名,

言兵六国出奇声。

三苏共逐文坛盛,

不负老泉劳半生!

(二)多维朗读,熟习、感知课文

教师先进行泛读,并让学生听读过程中勾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然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根据书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找出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遇到困惑及时提问。

【设计意图】多维诵读,领悟本文的“气脉”;结合课下赏析文字,梳理本文的篇章结构。

(三)自主、合作学习——小读者评大师

第一步:教师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改写版《六国论》材料,要求学生体会与原文的区别。改写的内容包括:将原文第1自然段中的两个分论点进行拆分;将第2自然段分为两个小段;删除第2自然段“古人云”这一部分内容;删除原文第5自然段。

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比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和改写版,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喜欢哪一版以及原因,最后挑选学生进行汇报,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改写版对原文第1自然段中的两个分论点进行了拆分,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改写版将原文第2自然段划分为2个小自然段并删除了其中的“古人云”这部分内容,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改写版直接删除了原文第5自然段,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效果?

第三步: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归纳。认为原文较好的学生大体观点如下:苏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将文章中心论点放在第1自然段提出,用“弊在赂秦”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接着用两个分论点“赂秦力亏”和“以赂秦丧”来展开,分别于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进行论证,最后在结尾第5自然段呈上写作意图:“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相比原文,改写版气势稍显不足,感情不到位,对写作的意图交代也不够明确。而认为改写版更好的学生其观点主要体现在:改写版文章更加短小精悍,仅用一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就在开篇点出了中心论点,并于文章结尾处点明了写作意图,使文章整体简短有力。尤其是改写版第2、3自然段首句即引出第1自然段中的两个分论点,这样思路更清晰,更符合平时的写作习惯。

第四步:教师亮出观点并引领学生感悟。首先,第1自然段改动后起承转合的文章气势被破坏了;其次,(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秦欲无厌,六国非不知之,然卒不能并力拒秦者,一曰偷安,一曰贪近利。偷安,则不能自强其政;贪于利,则互相残伐,自败其盟,以至力弱势涣,不得不折而入于秦,此赂秦之所由然。追原祖宗得地之艰,而子孙视之不甚惜,真堪恸哭矣。——《古文赏音》;再者,删除第5自然段固然简洁多了,但是文章叹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削弱了。(展示北宋地理形势图)北宋建国以后一百年间,与西夏、契丹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贿赂求苟安的政策,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的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最终明确文章观点: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更进一步概括史论性文章写作特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借古讽今,叙述历史事实,总结现实经验教训)

【设计意图】用点评改写版文章的形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促进其思维发散,熟悉议论文框架的生成过程。

(四)诵读涵咏,体味忧国情怀

首先以教师范读、学生个读的方式针对文章第4、5自然段进行反复诵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文气;其次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可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在班上朗读第4、5自然段;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千古传诵的《六国论》表达出苏洵拳拳爱国之情,他在文章中时而激切地呐喊、时而忧郁地低吟,这种浓郁的情感渗透在全文的字里行间,以一种强大的气场感染每一位读者。通过学习本文,大家要体会苏洵这份勇于担当的精神,你们也要树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高尚理念。

(五)升华情怀

教师可以“读《六国论有感》”为题自编一首小诗,将真情实感浸透在语言文字中,让学生通过诵读来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板书设计

(中心论点)弊在赂秦(起)

(分论点一)赂秦力亏(承)

(分论点二)以赂者丧(转)

叹古讽今(合)

猜你喜欢
六国论苏洵意图
苏洵焚稿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不打自招
苏老泉大器晚成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不打自招
be going to与w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