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
摘 要:本文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内涵剖析入手,立足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实际,结合学业水平测试中的考情,尤其是主观题方面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如何通过主观题的考察方式提升和培养高中的科学精神,从而进一步综合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观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学业水平
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后》,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词。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修改中,修订组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提炼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4个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科学精神素养由初稿中的“理性精神”修改而来,是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全面提升必不可缺的素养品质。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剖析。
1.高中生理解的科学精神
站在高中生角度而言,区别于感性的认知方式,科学精神是一种贯穿于具体科学学习过程中的理性思维方式,侧重于通过实验、调研以及精确的计算等方式进行学习研究,学生在学习理化生等科目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这样的学习方式及思维技巧。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理科学习时,科学精神强调理性分析,注重数据分析、科学理论指导以及科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理科素养,但是许多学生也往往简单、片面地将科学精神与自然科学学习研究联系在一起,忽视了科学精神在社会、思维学科方面以及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政治学科的科学精神
从高中政治教学角度出发,科学精神不仅仅指学生面对自然科学中的具体学习研究方法理念,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原则,客观、理性地分析所面对的现实和问题。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在立足于政治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科学、辩证地分析利弊,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政治学科中达成其它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
二、主观题考察方式对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试题中,由于材料篇幅以及设问类型的优势,主观题对科学精神素养的考察及培养具有更明显的效果。然而,出于考核和等级划分的需要,许多主观题的命制仍显现出考察内容偏理论化、答案组织偏教条化以及思维导向偏简单化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际,结合参加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阅卷的经验,认为要增强科学精神的培养,主观题的命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设计良好的思维导问,让学生熟读深思。
一般来说,学生在考试中完成主观题耗费的时间要比客观时间长。根据笔者多年与学生沟通以及阅卷的经验分析,学生在主观题作答上多花的时间,大多耗费在理论知识的回顾、试题前后知识点的对比上,对于题目中有效信息的提炼及理性科学分析,往往投入时间不够,也达不到深度思考,无法实现科学精神素养的锻炼与培养。要想改变这种陈旧的答题观,从教师端角度考虑,在主观题命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构题核心的思维方式,精心设计递进式、深层次的思维导问,引导学生将应答时的重心回归到对题目主题材料的理性分析上来,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从题目的实际出发,真正地应用科学精神素养。
其次要组织合适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反复推敲。
在政治主观题中,不管是要达成怎样的考核目标,题目大都以文字、图表等形式组织材料,主题也大多是学生能够理解的经济、社会现象,虽不会涉及到较深的专业程度,但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观点对立、碰撞,引导学生通过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对其价值观的引领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选择的科学精神素养。
例如:(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学术型人才偏重研究,技术技能型人才偏重应用。某校高二年级部分同学以“成才路径的选择”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开展讨论]
成为学术型人才还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往往关系到将来从事的职业,同学们就此展开了讨论。
(1)请你选择图中正确的两个观点,并指出其反映的就业观。
[理性选择]
针对部分同学在讨论中存在的困惑,指导老师建议,选择成为学术型人才还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职业倾向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2)请运用矛盾特殊性知识,谈谈我们该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
本题围绕就业这个话题,分别组织了“选择什么样的高地位职业”以及“选择学术型人才还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两次话题碰撞。在选择什么样的就业观问题上,出题者通过漫画中不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呈现出多种差异化的就业观,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观念的分析,立足于以往就业观知识的学习,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在第三问中,出题者则转变思路,引导学生利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具体情况、社会需求等客观实际出发,进行慎重、合理的选择,更是对科学精神强调尊重事实理念的切实引导与运用。
上文中所提及的例题,其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精心设计的思维导问以及观点碰撞,也在于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命题者而言,这种类型的主题材料能够有利于深入浅出地组织设计问题,有效完成题目的知识考核以及科学精神素养培养的任务;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在考试结束,乃至试卷评讲结束后,这两道题目也不应被遗忘,我们可以在学生选择假期补差充电和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再次将这些类似的题目调出,使其再次发挥本身的核心价值,也可以加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而言,自己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上,最有用的不是用来评分的标准答案,而是题目能够提供给学生理性、客观、科学的思维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这些现实情况,从而真正地使学习和考试走出课堂,步入生活,实现科学精神素养的切实落地,
本文为江蘇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政治“学测”命题技术研究》(课题编号k-b/2018/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