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019-09-10 07:22李志鹏
高考·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创新创业高校

摘 要:大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他们的专业课知识与技能,而越来越注重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团中央《关于加强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青发[2014]1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内政办字[2015]229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5〕103号)、《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乌院发〔2015〕87号)等文件精神,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主力军为根本目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保障体系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应该提高创业基本素质,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精神,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发动力。[1]高校教育者要从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贯彻“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积极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开展,但部分高校教育者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

其二,很多很多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与课程数量与类型,无法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需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整体来看,其人员结构、核心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

其三,一些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偏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虽然充分肯定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但碍于自身资金不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只能将其搁置。

除了以上问题,其余问题这里不再逐一列举。充分肯定与了解这些问题,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对策

为了解决以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提出以下对策。

其一,提高教育者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高校教育者应充分肯定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教育是培养教育是培养各专业人才的教育活动,而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者应当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各专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本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的组织、开展一切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者的创新创业意识,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这样,专业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增设创新创业教学模块,逐步建立专业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加强专业课内容与相对应产业(如生产内容、职业标准、职业资格等)的对接。在具体教学中,高校应当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将这些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并设定创新创业相应的奖励机制。[2]各专业课教师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创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与此同时,学校应多选用大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信教学等。学校应鼓励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创新实践与自主创业等争取创新创业奖学金。对于教师,学校应当全力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了提高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师评优选先与职务、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

其二,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出发点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该管理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高校内部承载创新创业教育的行政领导体制、学术指导体制与教育执行体制。在行政领导体制方面,学校可以成立由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方案,并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会议。在学术指导体制方面,应成立由校内外教育专家、人力资源与服务专家、行业专家等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术委员会,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咨询与指导。[3]在教育执行体制方面,成立学校与院系两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安排学校与院系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成立由学校教研室与学院教研室教师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小组。

其三,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就目前来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非常普遍。所谓校企合作,是高校与社会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的一种教育伙伴关系。在该关系中,高校与社会企业在大学生教育问题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双方是一种共赢合作的关系。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与社会企业的社会资源优势,通过资源互换与共享,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而言,在校企合作中,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包括前沿性知识、先进技术、教师资源等;而社会企业的社会资源优势包括资金支持、学生实习与就业场地、管理咨询、仪器设备等。当前,在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上,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也已经普遍,但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内部体制机制协调性较弱;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统筹管理还不够到位;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运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等。以上问题的存在,从不同层面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建议一,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以联席会议形式组成,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等问题。建议二,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空间,将传统“一校一企”的单对单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为“多校多企”的多对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这里的“多校”即高校群,“多企”即企业群。高校群与社会群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合作次数更多、合作效能更大、合作时间更长久。建议三,高校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协會、行业机构等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监督与评价。建议四,高校应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全力建设长期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研究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正常运作,需要有以下两个保障。

其一,学校层面的教学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高校教学氛围。为了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在多个层面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首先要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制度。高校要积极建立真实有效且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平台,如创新创业孵化园与创新创业基地等,给予学生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其次,高校设立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并制定学生申請资金的规章制度,凡是符合创新创业条件的学生都可以申请。最后,高校要建立创新创业课教师培训制度,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并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另外,高校要加强区域内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优秀教师流动机制。高校还可以委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名企、科研单位等进行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其二,当地政府方面的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上的保障。制度保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利器与重要保证。当地政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者与协作者,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地政府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与思想引领,这直接关系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与发展性。另外,当地政府还能够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之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高,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持续、高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当地政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大大减轻了高校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弱的高校的压力,为学校持续、高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有序发展的“指南针”,能够让全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给予关注。这种关注,能够极大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信心与决心,进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社会企业方面的岗位保障。社会企业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发挥自身的场地优势、资金优势、设备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积极培育与扶持大学生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帮助他们将创新创业想法付诸于实践,转化为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力。其次,对进入企业的实习大学生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创新,调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企业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最后,企业要与高校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公共邮箱、微信群、QQ群、创新创业平台等网络媒介定期或并定期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四、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不同于高校教学体系建设,并非高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当地政府、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各主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勇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第14期).

[2]张晓娟,陈亚宇,周燕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4期).

[3]李辉,朱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东方教育,2018,(第4期).

作者简介:李志鹏(1987.11-)男,汉族,籍贯:内蒙古丰镇市,本科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同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现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务科技处科员,职称: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工商企业管理

本文系课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课题类别:自治区规划课题、自治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NZJGH2018145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创新创业高校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