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强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春笋》一课时作了如下的设计,听后很受启发:
师:(板书“笋”)同学们,你们见过笋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生:笋可以吃的。昨天我还吃了用笋烧的汤呢!
师:味道怎么样?(用手比画成碗状)这里有一碗笋汤,把它喝了,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滋味。
生:真鲜啊,味道好极了!
(教师和全班学生笑着鼓起了掌。)
师:还有哪位同学也来介绍介绍笋?
生:笋外面包着一层一层叶子,摸上去毛茸茸的。
生:笋是下面大,顶上尖,像小宝塔一样的!
生:笋长大后会变成竹子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笋是竹的嫩芽,味道鲜美。春天到了,埋在泥土里的笋就会纷纷钻出地面,我们把这时候的笋叫作春笋。(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笋》。
这位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自然地导入课文,上课伊始就创设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语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去。
当然,由于课文题材的不同,导入新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文本题目的质疑、热点时事的评议、同类文本的比较……只要我们摈弃烦琐的铺垫,联系学生的生活,找到切入点,导入新课将因为这样的“简单”而变得生动而有效。
品读课文时的语用实践活动设计,既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训练重点,又要注意常规性训练。
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一年级教材《放小鸟》一课时,围绕一句话,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师:(投影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哪位同学能完成这个填空?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这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因为书上第一小节写了它有“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小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师:(投影出示文中原句。)这确实是一只惹人喜爱的小鸟。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吗?(学生个别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句子。)
师:(投影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的羽毛,——的小嘴,两只眼睛——,非常可爱。”)哪位同学能完成这个填空?老师有一个要求:书上用过的词语不能用了,也不能改变书上图画中小鸟的样子。
(教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书上图画,学习伙伴间先互相讨论,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生1:姑妈送我一只小鸟,软软的羽毛,尖尖的小嘴,两只眼睛圆圆的,非常可爱。
生2:姑妈送我一只小鸟,长长的羽毛,又细又尖的小嘴,两只眼睛又黑又亮,非常可爱。
短短几分钟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用实践活动中,参与了一次综合语用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强调读与写的训练。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靠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熟读成诵,“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品读课文时设计语用实践活动,要以“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体情感,说与写的训练穿插其问,这样的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
总结反馈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激发、提升感悟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绝好时机。一位教师在执教《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时做了这样的精心设计:
1.谈话:同学们,什么是“舍己为人”,什么是“英雄”?年轻的法国船长皮埃尔用行动做了最好的詮释。此刻,你心中一定涌动着许多话语,想对皮埃尔说。请你把自己想要说的凝聚成一句或几句话,为英雄写一段颁奖词,或是一段生命感言。(播放音乐)
2.学生2分钟书写,然后在音乐声中交流。
3.老师播放一首赞美英雄的小诗,参与交流。
4.整理板书:在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在这许多的十字路口,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牢记着这两个词——“责任”与“爱”。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的坐标。
5.出示拓展练习题:(选择一题进行续写)
镜头一:一个清晨,皮埃尔捧着一大束鲜花,来到了妻子克勒松的墓前,深情地说:“……”
镜头二:这一天,皮埃尔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是那艘获救客轮上的一名旅客写的。信中写道:“……”
如果我们也能像这位教师那样,为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创设好情境、好平台,我们的学生是会从这样的训练中得到很多收获的。
作为语文教师,让我们从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做起,精心、合理地设计各种类型的语用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效。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