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音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还可以优化学生的心智成长,使其在音乐世界中获得丰富的人生、审美与情感体验。对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全面发挥本学科在优化学生情感发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及时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基础。本文将从顺应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取向、根据生活资源创设音乐情境、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并不十分看重学生的情感发育情况,通常由初中音乐教师及时整理与灌输音乐知识与技能,然后让学生机械背诵相关理论。在音乐技能训练活动中,教师关注的也是初中生是否可以标准、规范使用相应的音乐技巧。然而,缺乏情感支持的音乐教学就如无水之鱼,很难体现出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无法引导学生深入音乐世界,难以真正优化学生的音乐感悟,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对此,初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来组织音乐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要借助音乐作品优化学生的情感发育状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顺应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取向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基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确定对学生身心健康都有积极影响才确定的。这些作品通常体现出了创作者的真实情感与人生感悟,其中不乏有一些音乐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哲理,情感取向十分明显。对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懂得顺应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取向去渗透情感教育,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音乐感受,优化学生的情感体会。
就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按照笔我国《国歌》所具备的庄严、肃穆、激动、骄傲等情感组织了音乐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国歌》的激昂与雄壮气势,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此,笔者利用网络上一些视频剪辑,直观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辛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讲解了聂耳在创造《国歌》时的真实经历,再以一些爱国人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则可让学生带着浓厚、复杂的爱国情感演唱。然后,笔者还让学生自主分享了演唱《国歌》的感受,尊重了学生与《国歌》的情感取向,让学生懂得音乐语言的魅力。由此,则可实现情感教育,渲染出浓烈的爱国气氛。
二、根据生活资源创设音乐情境
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可在具体的旋律、节奏中产生相应的情感,而这个过程融合了观赏者的自主思考与人生经历。如果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则可尽快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情境,使其及时迁移人生经历,从而切实达到情感教育目的。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资源来创设音乐情境,以便让学生及时展开音乐联想,生成音乐情感。
就如在《丰收之歌》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丰收产生喜悦、满足之感,笔者就与学生分享了关于“丰收”的真实经历。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未参加过农活,也并不理解农民对于丰收的期待与满足,所以笔者鼓励学生讲述自己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经历。比如,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为了买一双喜欢的鞋子而努力读书,然后向父母索要奖励,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双鞋子这个真实经历,指出这是自己第一次为了得到某个东西而付出全部心血,所以对这双鞋子的感情是最深刻的。还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废寝忘食而提高名次的满足感,等等。借助学生的“丰收”心情,笔者引入了《丰收之歌》,引导学生积极迁移自己的真实经历,由此优化了学生的情感发育情况。
三、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比较机械,“应试”问题严重,初中音乐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节奏,会直接按照教案阐述音乐作品的主旨与情感取向,并不会让学生自主表达个人感受。但是,在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表达与学习活动。与之相适应的,在情感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积极共享音乐欣赏感受,以便进一步优化情感教育效益。
就如在《阳关三叠》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播放了《阳关三叠》的音频,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欣赏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听到这一古曲时感到安静、平和。有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在婉转的旋律下产生了千转百回的感受,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好似有忧愁,也好似有释怀。面对学生所表达出的多元情感,笔者一直耐心倾听,告诉学生音乐本就是多元的、充满创造性的,且并無对错,所以学生要自信,勇敢地分享自己的音乐欣赏感悟。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将会对学生的未来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初中音乐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音乐,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造,全面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与创造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红.论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J].学周刊,2018(35):156-157.
[2]史登梅.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15):184.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官兴义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