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化干扰问题初探

2019-09-10 00:23曹晶晶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言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文化差异及相关的文化干扰问题。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这一命题已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在英语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干扰问题;文化学习;语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当中经常遇到课文内容涉及到的文化差异问题。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这一命题已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在英语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个。分析各家观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文化。一是政治文化,也是人们常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即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二是小寫字母c文化,既普遍的社会习惯或某一成员对其文化的适应能力。一个国家的正式文化对每个人固然有影响,但最有影响的是普遍文化。最难以从外部察觉的也是普通文化,影响我们学外语的也是普通文化,特别是包含在词语中的普通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接受不同的普通文化教育,在交往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信任和理解上的障碍。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发现中国学生常常在理解课文相关的文化内容时,不自觉地照搬自己的文化习惯。我们要在教授课程当中注意文化干扰的影响。所谓文化干扰,是指学习者不知不觉的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到或强加到所学语言上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误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文化干扰导致推断的失败,而推断的关键是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些事物或现象,两种文化当中都有类似,但其文化背景,如文化感情色彩,不同民族心理因素,思维方式,审美和价值观念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表达会做出完全相反的推测,从而获得错误的信息。

根据平时所授课时遇到的学生问题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干扰主要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混淆两种文化中共有事物的文化感情色彩。在由于不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的理解性障碍中,这类的错误占总数的60%多,这类错误主要发生在对下列4种词汇的理解上。

1).共有事物,文化感情色彩不同或完全相反:我们对大学英语非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联想试验,表明这类词汇很容易被人为的附加上本族语的文化感情色彩。如“猫头鹰”、“狐狸”等等。猫头鹰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不吉利的动物,指代的是会带来厄运的事物。而 在西方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它指代的是聪慧博学的人是招人喜爱的。狐狸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狡猾奸诈的动物,与狐狸有关的负面的成语典故层出不穷。而狐狸在西方人的印象中是充满了智慧的代表。此处就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在学生做练习时,由于文化背景差距的不同,不能够及时的沟通,从而导致了做阅读题时选项的错误。

2).共有事物,社会功能相同,文化感情色彩不同。

3).共有事物,文化感情色彩部分吻合。在这种情况下,多半是由于对词语的文化感情色彩缺乏全面的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偏误。实践证明要正确理解这类词汇,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且也要有相应的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

4).共有事物,所学词语中有文化感情色彩而本族语中没有,或者相反。

二.对所学文化语言中的特有事物缺乏感性认识。

这里所说的特有事物,主要是指所学语言文化中存在,而本族语中没有的事物。

三.混淆两种文化中相同的非语言行为的不同社会文化意义。

四.缺乏对所学语言民族的时空观的了解。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存在于民族意识中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表明,文化干扰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学习者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对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足够认识,而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则受民族语言的社会环境,历史自然条件,宗教信仰等的制约。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所学语言了解其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以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首先树立联系文化学习语言的思想。在对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必须认识到文化可以作为一种知识来对待,既文化是可知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习得的,就如同其他可以习得的知识一样,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客服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是完全可能的。根据个人的实际体会,我们提出下列几种克服和预防文化干扰的途径和方法:

1.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教科书,不应根据学生熟悉的题材编写,而应结合所学语言的文化纪念反映其文化特点,特别是要体现目的语的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

2.外语教师要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所说的双重理解能力是指对目的语文化和本足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并且同时对本族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点。考虑到外语教学的目的,教师在对一种文化内容进行介绍时应持中立态度,不应该说别的如何好,我们如何不好,反之亦然。一句话要理智的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对不同文化模式的容忍性,否则就会产生偏见。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是涉及正确与错误的道理问题。在外语教师不直接接触外国文化的情况下,可通过研究文学的方法进行补充,还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进行补充。

3.学习者要注意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一方面文化的自我意识有助于我们进行语言与文化研究,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通过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作为动向,理解其他文化的桥梁,有助于我们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

4.文化干扰的产生多半不是由于学生对外语词汇的词汇意义不理解,而是由于不了解这些词语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注意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揭示关键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洞察力,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在课堂上,都应对关键词进行必要的社会文化诠释,如背景词、文化伴随意义词、身势语、成语、名人名言等。

5.应拓展目的语的交际文化背景知识。交际文化是指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背景知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常常会由于缺乏这类知识而产生误解,交际文化包括有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时间观,空间观,审美和价值观等交际文化的揭示可以通过对比法和问询法,从文化式可知的观点出发,考虑到交际文化本身的特点,以某一语言为参照物系统揭示交际文化是可能的。

在现在的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仍然是一大难题之一。有很多人认为文化干扰比不理解更可怕。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在教授课程当中,从不同角度寻找各种克服文化干扰的途径和方法。运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通过两种语言中文化因素的系统比较,文化干扰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当今是网络文明发达的社会,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以课本网络,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加客观的直观的理解所教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减少文化歧义的现象出现。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  吴国华,教学研究 1989年第2期。

[2] 《不同文化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胡文仲,1985 外语教学与研究。

[3] 《社会文化教学法提纲》王振亚 1990,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曹晶晶 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讲师  研究方向:教学法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语言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